六 花香 十八
作者:月下梧桐雨如丝      更新:2019-08-06 05:21      字数:2308

这声音,用银铃来形容已是远远不够的了,她更是寒夜里的一把火。

梁浩轩回头看时,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张朗月般的圆脸。用朗月来形容,倒也不是什么夸张之语:教室里的光管,那光线原本也算得上晶莹;只是,在这一张圆脸的映衬下,霎时暗淡了许多。这位女生,身着一件暗红的外套。这样一来,那张月晕般的脸,又多添了几分娇艳。梁浩轩暗暗吸了一口气,这样问道:“哦,什么事情——”这样说着,指了指摊开在桌面上的一本书,封面橙红得透亮的一本书。

那女生嫣然一笑,带着一丝歉意,这样说道:“这,这句‘道可道,非常道’,是什么意思呢?”

狂喜、欣慰之下,梁浩轩只觉得,自己的那颗心,霎时就要蹦出嗓子眼了!

原来,那位女生所问的,是古代哲学经典《老子》(一名《道德经》)一书的起句!平心而论,这些年,梁浩轩也遇见过不少奇特的事情,不过,那些奇事加起来,似乎也不像眼前的这一件让他惊喜若狂:本来,文科班的女生谈点文学,不足为奇。而如果是啃起哲学著作来,那可就让人刮目相看了。不妨直说吧,在现实生活之中,和他谈过哲学的,只有上官文远等寥寥几个男生。至于女生,就是渊博如梅玲玲,也没有涉及这样的话题。对此,梁浩轩也能够理解,哲学著作一向以艰深晦涩,犹如天书著称,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女生,对此类书籍敬而远之,也在情理之中。由此你也就不难理解,在那样的一个瞬间,梁浩轩心头的惊喜,当不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下!

愣了好一会儿,梁浩轩终于从喜出望外之中回过神来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之后,他缓缓说道: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主意停顿,断句对了,才能够真正弄懂,真正理解;正确的读法是:

道,可道;非,常道。

其中,第一、第三个“道”字,是名词;而第二个“道”字,是动词。哦,还要注意,“非”就是“不是”的意思,千万不要把“非常”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读。这句话的大意是,“道”,如果是可以说出来的话,就不是平常的“道”了。整个第一句是道家学派的开篇语,一定要......

“哦,是这样,”那位女生边点头边说,“哦,我大体上弄清楚了——”

或许,你会心头一惊:这位女生,不是梅玲玲?

确实,她不是梅玲玲!

前面已经说到,这个寒夜,自步入教室起,梁浩轩一直就没见到梅玲玲。

比较合理的猜测是,此时此刻,梅玲玲正在粮食局的家中,边烤火边看书或看电视什么的。

向梁浩轩问起《道德经》的这位女生,名叫何淑颖,是上学期才从鹿寨转来的。

你大概还记得,好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梁浩轩在鹿寨火车站待过几小时。

按说,就算是高三上学期才转学而来,梁浩轩对她也不应该太陌生;只是,正如你所知道的,平时,梁浩轩花在看杂书的时间比较多,对女生的了解,也就是浮光掠影罢了。这样说吧,在这个夜晚之前,他只知道,这位何淑颖同学,是从外地转来的,长得颇为端庄秀气;她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平时说着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至于其他方面,如喜怒哀乐什么的,就不甚了了的了。当然,有那么一次,她和梅玲玲一起,就作文问题,跟梁浩轩有过短暂的交流。只不过,那是在梁浩轩动手写《花树萍水岭南月》之前,而那时候,梁浩轩跟梅玲玲,也还只是普普通通的同学关系。总而言之,在这个夜晚之前,梁浩轩与何淑颖,只不过是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而已,双方没什么来往。

“哦,真想不到,”盯着何淑颖手上的那本书,梁浩轩缓缓说道,“你,你会问起这样的问题——”

何淑颖淡淡一笑:“这本书,我大致上翻了一下。当时我想,这样的问题,恐怕也只有你才能说得清楚了——”

“其实,”梁浩轩接过话,“其实,我也只是比较感兴趣而已。”

“像你这样的同学,确实不多见啊!”

“没什么的,平时多看过几本书而已——”梁浩轩谦逊道。

聊了几句之后,何淑颖注意到,对方的目光,始终不曾离开过那本书。于是,像是想起了什么,她微微的一笑:“这样吧,这本书,你拿去看看——”说着,拿起那本书,站起身来。

“那,你呢?”

“我,我大致上翻看过了。你,你这么感兴趣的,就先看看吧。”何淑颖说着,把书往前移。

梁浩轩不便再推辞,就接过那本书。交接的瞬间,有意无意之中,两个人的手指碰了一下。这样的感觉,梁浩轩自然也不至于太陌生。与梅玲玲相比,何淑颖的手指,更为厚实、圆润些。以后的日子里,梁浩轩时常这样想:相比之下,何淑颖长得更圆润些,因此,手指自然也就更柔和、温润。

接过书之后,梁浩轩先浮光掠影了一番。

原来,这本书的书名叫做《生命的大智慧》,是一位台湾学者对国学经典《道德经》的诠注、演绎、点评与赏析,是普通读者走近经典的入门读物。这本书的扉页上,印着这样几行字:

岁月悠悠,人生长河中开始浮起回忆的岛屿。

最初是一些隐隐约约的小岛,那是露出于水面之上的几块零星的岩石。

接着,又有新的岛屿开始在阳光下闪耀。

茫茫时日,在伟大而单调的摆动中沉浮回转,令人难以辨认。

但渐渐的终于显出一连串时而喜悦时而忧伤的首尾相衔的岁月,

即便有时中断,但内在却在一起......

这样的几行字,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拨动了梁浩轩心中的那根弦:如此优美隽永、意味深长的几行字,也就是那位台湾学者对《道德经》的一种诗意演绎了吧?然而,细品之下,它似乎又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茫茫宇宙之中,人尽管那样渺小,人生又是那样的短暂、渺茫,然而,那一代代人的积淀,总会带给你做人的欣慰、温情与自豪。你,并不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你的一生之中,总会有着某种相遇、相识与相聚,让你倍感欣慰与自豪,就像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里,那不经意之间,心头就会像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