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商议讨董
作者:信离君      更新:2019-08-18 14:12      字数:2457

在大汉都城雒阳,董卓在相国府中也听取了手下的意见,将出逃的袁绍、袁术等人都封为太守,不计前嫌。

可惜,董卓的出身对于这些所谓的名士、朝臣来说太低了,根本不能服众,而且董卓自身的名望与修养也并没有达到那个地步,而且他所分封的这些职位,也并不能满足这些大将军旧部的胃口。

袁绍等人他们觉得董卓今天所得到的权利和财富都应该是他们的,是董卓依靠不正当手段所抢夺的。

本来先前诛杀宦官时也没有他,为大将军何进报仇时还没有他,最先迎逢皇帝的还不是他,可董卓这个贼子的脸皮真是厚啊!

如此厚颜无耻之人,靠着所谓的董氏外戚把持朝政,收缴何进、何苗的部队不说,还胆敢废立皇帝,这本就是我们世家中人才能干的事,董卓这一个泥腿莽夫竟敢如此!

不仅如此董贼还逼迫我们离开雒阳,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董卓还敢称为相国,更有一些小型世家中败类依附于他,哼,我等世家怎会如此行事,我等都是为国家谋福利的,为万民谋福祉的,为天下众生谋平安的。(来自于某位不愿告知姓名的汝南世家中人的想法)

于是,身为太尉桥玄的族侄,名门之后的桥瑁准备要做点什么事,搞出一个大新闻。

桥瑁来赴任之前,也探知到了朝野之中对董卓篡权的诸多不满意的声音,还没等袁氏中人分发书信,让大汉各地将领积攒实力,等待时机,他就心生一计,伪造朝廷三公文书,向各镇诸侯号召,共同讨伐董卓。

在世家门阀的眼中,此时的董卓不过是个拥兵十余万的莽夫罢了,为了他心中的一点私欲,就敢称相国,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董仲颖脑子坏了吧,一点都不给自己的家族留活路吗?如此自私之人,必定早死!这是大汉众多世家大族中人的共同想法,都认定董卓必定早亡,但他们没有料到的是,这次的对手,是一个疯子……

桥瑁一开始所联系的人也很简单,都是不愿意服从董卓的大将军何进旧部,比如河内太守王匡,济北相鲍信,包括因为反对董卓废帝而逃跑的渤海太守袁绍以及同为大将军旧部的张杨,还有因刺董失败而跑回老家陈留的曹操,以及大将军何进的“外援”并州牧关羽和兖州牧刘岱。

桥瑁觉得,不提刘岱、关羽等人,其实他们这批大将军旧部就足以将董卓推翻了,联合了大汉数郡兵马,必得十万甲士,同心协力,讨伐董卓,则董卓肯定败亡,朝廷应该是他们这群世家的高士所管理的,这样大汉才能重新振作。

而且桥瑁还与袁绍这个“搅屎棍”商量,共同不承认新帝刘协的皇位,他们认为认为年幼的刘协已经成为董卓的傀儡,并且刘协为董太皇太后抚养长大,董卓是董氏外戚,哪怕刘协长大,恐怕也会对董卓赋予权利。

于是他们这批大将军旧部要推翻皇帝刘协,重立故大将军何进的侄子弘农王刘辩重新登上帝位,恢复大汉正统!

桥瑁一边散布文书,一边招兵买马营造声势,袁家袁隗等人听闻此事后,认为老天都在帮助他们实施计划,于是袁家派人在雒阳散播了一些真假难辨的故事,如恶贼董卓在皇宫欺凌皇帝、秽乱后宫、强抢民女、派兵烧杀劫掠等等的一系列的恶事。

并且袁家中人纷纷加快速度,派人都通知到了每一个意图反董的人士,让他们起兵准备讨伐董卓。

信使也到了并州上党郡,关羽这两月也一直待在上党,当他知道了桥瑁的讨董文书和袁氏给他的暗中密信,便知道,参与诸侯们聚会的时间是不远了。

军师郭嘉看到了关羽书案上的文书后,也是一脸惊讶,心想着这些久居雒阳的世家可是真大胆,共同联合其他连废立皇帝这种事都能搞,不怕天下人唾骂吗?真六啊……

郭嘉看文书之后,对着关羽说道,“主公,袁绍等人以臣伐君,虽然不妥,但师出有名,皇位也本就是弘农王刘辩的

但虽有朝廷三公之名,汝南袁氏的暗中支持,但各地世家您也是知道的,各地有多少人响应此事还不得而知,若我们贸然行事,必定打草惊蛇

并且主公麾下河东、上党等地又与董卓所掌的地盘接壤,距离实在是太近了”郭嘉喝了一口案几上的茶水,接着说道,“主公若联盟一成,必有盟主,您一定不要贪图虚名

如果有必要的话,您参加会盟的时候最好是最后一个到,并且兵还不能带太多,以免引起各个豪强的戒心,不能暴露我们的虚实。”

戏志才也同意郭嘉的计策,乱世当中应保存实力,其实关羽的一个不重要的手下曾经跟关羽建议,让他加入联军,但联盟一成,董卓必会拉拢关羽,到时在董卓和联军两方都能受利,岂不美哉……

但关羽并不采纳,这不是因为墙头草的关系,也不是因为传出去名声不好听,是因为关羽自己也算一个世家中人,若是他不加入讨董阵营反而跟董卓眉来眼去的话,以后天下士子都会唾弃他。

其次则是董卓这个的心性,董先生这个人的性格不用我再多说,就凭他睚眦必报、心胸狭窄、为人狠辣这三点,关羽就压根不打算跟他合伙,毕竟谁不害怕别人在身后捅自己一刀呢,更何况还是董卓这个“疯子”。

于是关羽下令,准备好粮食等辎重,打磨好兵器,整理好战马,等待有人响应号召。

在大汉的中心地带,最富庶的冀州,也有人对讨董一事感到烦恼,他就是董卓所封的冀州牧韩馥。

别看当年袁绍因为顶撞董卓而仓惶逃跑,但董卓对袁绍是有所忌惮的,董卓之所以封韩馥为冀州牧,就是要韩馥以冀州牧的身份压制袁绍,形成上下级的关系,监视限制袁绍,不允许袁绍闹事。

而他的做法一开始也是有效果的,韩馥身为袁氏故吏,心中对袁绍也非常忌惮。

他表面尊崇袁绍,暗地里因为袁绍的声望和袁氏四世三公的名头所担心,他担心袁绍会抢夺自己的权力,威胁他冀州牧的地位,当桥瑁的文书和袁氏的暗信传到了冀州之后,韩馥对这件事情非常犹豫。

他告诉自己的亲信,他手下的一位幕僚却说,“韩大人啊,如今到了这个时候应当是助国家,助天下,又哪里来的助董助袁?”

韩馥因此感到惭愧,于是不再阻止手下的袁绍响应号召,并写信给袁绍,支持他的行为,于是袁绍也消除了后顾之忧。

同年十二月,曹操在陈留起兵的同时,广陵太守张超也接受了手下臧洪的劝说,准备起兵前往陈留,与哥哥张邈通商大事。

豫州刺史孔伷和兖州牧刘岱也纷纷响应,如今的大汉各地都是兵甲碰撞和战马嘶吼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