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从军梦
作者:梦中李园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89

曹端又去了一趟东京报社,想找两位美人搭讪一番,却遇到了挫折。孟冰涤倒是想和他多说几句话,但她如今责任重大,里里外外的忙不不停,根本就没有时间搭理曹端。而且,这些天她已经和曹端达成了默契,每天到了下班的时间,曹端就会来接她出去耍玩一番,然后送她回去,因此,此刻她正忙着的时候,对于曹端在旁边贴狗皮膏药倒是不耐多于喜悦。

曹端见孟冰涤成了无缝的蛋,只好去找李清照这颗蛋身上的缝。没有想到李清照更绝,压根就不理会曹端,直接把他当透明人,他虽然在旁边聒噪半天,却没有得到一点回音,真是失败至极。最后,还是主编王诜王太尉出来说话了,曹端大喜,正以为王诜会给自己一点薄面,让李清照停下来和自己谈谈人生,研究研究月亮为什么那样圆的时候,王诜的话直接把他推入了冰窖之中。王诜说道:“曹大郎,请你无事的时候不要来蒿恼我们报社的同仁,他们都在为国朝的民生而奋斗,你不要成为国朝民众的敌人!”

哇靠,这么酷的说辞亏他说得出来!曹端差点脱口就说出I服了you,***,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这种没有人性的事情都能做出来不说,还做得这么正气凛然!竟然能把这种小小的问题无限扩大到阶级斗争的高度,真是想不服都不行啊!

曹端只好咬着牙,黑溜溜地出了东京报社的门,回头看看牌匾上煜煜生辉的“东京报社”四个字就像是四只满含戏谑之意的顽皮眼睛一般,直勾勾地看着自己,他只好暗哼一声:“我胡汉三还会回来的!”含冤转身而去。

找谁去?这是个问题!

现在的曹端当然最需要一个情场专家了。尽管以前他一直都以为自己就是专家中的专家,但在李清照面前屡屡碰壁之后,他开始清醒了一些:“大宋的人虽然思想没有我这么后现代,但是手段上并不比后世的人差到哪里去啊!”

找新一代的情圣朱松?若是在平日,这当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惜如今小样一定才刚刚在美人的护送下衣锦还乡,远水解不了近渴。找赵佶?也不行。这小子虽然女人众多,但那是为了日后入主神器准备的,况且,刚刚才“勾引”上人家的表小姨子,马上就去找他商量如何勾搭其他的美女,这么禽兽的事情曹端觉得自己还真是做不出来。

忽然,他眼前一亮,想到了一个人――**!这哥们当初就和自己颇为谈得来,他反正“白天没球事,晚上球没事”,所以就够花,经常换上平民的服饰去青楼买春。而且,这小子说话虽然粗,但理不粗,不但不粗,理论只是还可说是相当丰富。况且,这么久不见他,心里还怪想的,就是他没有什么建设性意见,就当找他扯皮也好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没有想到到了相国寺的菜园子,见到**的时候,这浑货只是淡淡地瞄了曹端一眼,根本理也不理他。原来,他此时正在眉飞色舞地进行着演讲,他此时正讲到兴头之上,说得是口沫横飞,声若洪钟,而怪异的是,他面前的听众却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满面无奈的时迁。

见到曹端坐下来,**就更来劲了,说话的声音又提高了一半,直震得人耳膜直抖。时迁看起来也很兴奋,身子有意无意地向曹端那边靠了靠。他和曹端之间的恩怨因为上次帮曹端嫁祸杨戬,已经两清了,因此,他如今对于曹端也没有什么畏惧的。而且,自从武松、朱松、武植等人次第走后,**就没有了其他的倾诉对象,只好赖上了他,他如今是处于半软禁状态,被**牢牢地禁锢在这里,一天到晚只好听着**的喋喋不休。因此,此刻见到曹端到来,他心下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他希望曹端至少能缠住这个魔头,让他那张杀伤力太强的嘴巴能少放出一些慑人的声音来。

但是,令时迁失望的是,曹端一言不地坐了下来,非但没有阻止**的意思,居然反而颇有耐心地听了起来。这令时迁无比失落,却让**无比兴奋,说话间更见铿锵。

曹端这时候也听出一些眉目来了,原来**讲的是他出家之前在西疆纵横的时候的一些光辉事迹,比如是如何和西夏大将李清大战的情形,又是如何和兄弟们比拼摔跤、蹴鞠等的。只是讲的所有故事主角都只有一个,就是他自己,而且这件事里面又连带着那件事,而那件事又牵扯着这件事,他这样反反复复来来回回一阵海吹,自然是越说越乱,而听在听者耳中,也是索然无味,怪不得时迁一副受到挟持,不得不听的神情。

曹端却想到了一个问题:原来这和尚从前当过兵!《水浒传》里面说他从前是延安府的一个提辖官,后来因为打死了人才出家为僧的,但曹端自从见到武氏兄弟和书中的巨大差别之后,对书中关于**出身的叙述也就不那么相信了,此刻听**主动说起,不由兴趣又起。

“唉,我说和尚,这么说来,你从前是当兵的了?而且还立过不少战功?”曹端插言道。时迁见曹端插言,心下大喜,他这几天实在是被**折磨得够惨,想待不听他罗唣,又打不过他,想跑又担心武松他日回来收拾自己,只好怀着一颗大无畏的心听**的“狮子吼”,实在是没有一刻安宁。

**一愕,横甩了一下宽大的袖子道:“功劳?这世道当兵的有什么功劳?有功劳的都不过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而已,武人只有罪过!”

曹端有些苦笑,**说的虽然偏激一些,但也差不多是事实,大宋武将地位极低,而且很难获得统兵之权,统兵的大多数是文人。想当年,文人出身的名相范仲淹就是统兵大将。有了战功的时候,朝廷会先嘉奖建军的文人,而对于武人将领,则是大功化小,小功化无。即使有一些极个别的功劳太大的武将得以入主中枢,也被文人大臣看不起,甚至联合起来排挤。这里最典型的就是“面涅将军”狄青,由于功劳太大,被召入朝中为枢密使,引起了朝廷的一干文人的不满,最后,欧阳修、文彦博等一大群大宋鼎鼎大名的“忠直之臣”硬是罗织了一些极为虚妄的罪名将他罢免。而更奇怪的是,罢相不到一年,这位还未年满五十的武人宰相就莫名其妙地死了。

因此,**这般说,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不过,以曹端长期的观察相信,赵佶虽本身也喜好文学,但他若登位一定会提高武人地位的,因为他是一个十足的扩张主义者。

“若是有朝一日能重回疆场,和尚可愿披上战袍呢?”

“洒家平生遗憾,就是无法马革裹尸,却跑在这鸟地方种菜,若是能重返战场,自然是愿意!”**很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