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报业自开埠以来,就有在报刊上专门辟出专门版面做小说连载的传统,这就是所谓的副刊文化,不拘流行小说,不拘影视评论、专栏,诸如言情、侦探、鬼怪,名人隐私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只要读者喜欢看,爱看,报社便毫无顾忌,放胆去写,可劲儿去登,一时间副刊内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六七十年代,整个报业副刊进入武侠小说的黄金时代,其时涌现出诸葛青云、卧龙生、梁羽生等诸多武侠小说名家,其中以金庸、古龙、梁羽生三者为最,成鼎足三分之势,称霸港岛流行小说。
那个时代,武侠之风席卷整个香港文坛,所过之处,没有一家报纸不连载武侠小说,没有一位流行小说作家不写武侠小说,没有一位读者不争睹武侠小说。
便连当地影视公司也未能免俗,争先恐后地扎进武侠世界,成龙、李小龙、洪金宝等明星便是在那股风潮中应运而生,大放异彩。他们的许多作品诸如《龙门客栈》、《醉拳》、《猛龙过江》一时风靡港澳,甚至影响到整个亚洲。
由于武侠小说在香江大行其道,一些武侠小说作家凭借手中的生花妙笔,便在香港混的风生水起,买楼养家,这在后世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此中还曾经爆出一则传奇故事,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金庸依靠连载武侠小说而令《明报》死而复生的佳话。
1959年金庸与朋友沈保新合作创办了一家报纸《明报》,原以为凭他的才情,凭他的抱负,办份报纸不是手到擒来,如庖丁解牛般轻而易举之事。
谁知设想与实践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他带着满满的激情和梦想而来,《明报》面向全市发行,读者们并不买账,你金先生头大,我就该买你的报纸么?呸!
二人毕竟年轻,经验浅薄,加之《明报》经营不善,定位不准等诸多问题缠身,第一年便亏损严重,报纸销量一直保持在千份上下,妥妥的一张三流小报,这对金先生办报时的远大雄心来说,不啻一个天霹雳。
面对《明报》挣扎在死亡线上苟延残喘,焦头烂额的金先生不得不亲自操刀写作武侠小说连载以图自救,《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便是在那般艰难的时刻问世。《明报》至此才堪堪止住颓势,渐渐稳住阵脚,满城恨不能争睹《神雕侠侣》,《明报》终于撑过生死关口。
1962年,“难民潮事件”爆发,大量岭南民众不顾社会民主党政府禁令,蜂涌逃港,一时引发整个港岛政商各界的巨大震荡。
值此关头,《明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积极跟进报道,进而神来一笔,将报道重点转向大陆,向港人全力介绍大陆政情,多角度聚焦国内新闻,一跃成为香港了解大陆的重要窗口。
《明报》从此起死回生,一跃而起,成为港岛大报之一。究其根本,金先生的武侠小说连载功不可没,后来香港作家倪匡评论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先生的武侠小说”,这的确是切中肯綮之言。
最后《明报》鱼跃龙门,飞上九霄,金先生也摇身一变,成就香港武侠小说大宗师,就此奠定香港文坛的大咖地位,进而涉足政坛,拜会中南海,成就不坏金身。窥一叶而知全豹,由此足见小说连载在香港报业中的巨大魅力和无穷影响力。
这此异彩纷呈各具魅力的武侠小说中,不得不单独介绍金先生的《笑傲江湖》,这部武侠小说的奇特之处在于其针砭时弊的迥异个性。
六十年代末,大陆在领袖东方红的带领下,大改造运动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有感于神州政坛乱相丛生,金先生提笔写下了《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一出,借武侠之皮挖苦嘲讽时政之实的开山之作诞生,书中的“朝阳神教”、“东方不败”和“刘正风”、“岳不群”等等人物事件都别有所指,一一暗讽其时神州正在发生的人和事,独具意味,影射了大改造运动中的众生相,不失为一部旷世神作。
可惜后来《笑傲江湖》结集出版时,里面的棱棱角角出于不可言说的忌讳,该删的删,该改的改,连大名鼎鼎的“朝阳神教”也换作了“日月神教”。
难怪李敖瞧不起金先生,说他只会吹牛,典型的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事实上金先生确实是个滑不留手的骑墙派,看到大陆红红火火,如日中天,便也藏起了自已的锋利牙齿,变得模棱两可,顾左右而言他起来。
《笑傲江湖》从此改头换面,成为武侠小说的经典之作,其原先的慑人锋芒彻底消失不见,泯然众人矣。
……………………
《星报》也算香港报业中的中坚力量,气死小辣椒,不让独头蒜,盼望有朝一日,力压群伦,问鼎香江报业龙头,然而销量始终上不去,不免英雄气短,直不起腰来。
《星报》同仁也曾遐想通过副刊文化,另辟蹊径,借助精彩小说独领风骚,奈何本港有名出彩的流行作家就那么几位,什么倪匡、亦舒、林燕妮等人都被那几家报社重金相请,或延开连载,或独辟专栏,包圆了!
他们《星报》终归底气浅,脸面小,在副刊方面,没有那般殷实的家底,开不出更高的价码,好一点的作家,人家瞧不上他们,次一点的作家,他们又看不上,所以《星报》始终处于不尴不尬的境地。
讵料今日天上飞来一只金凤凰,方文澜拿来一份文稿《数风流人物》,这篇作品无疑一片及时雨,将困境中的《星报》拯救了出来。这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哈哈哈……”朴主编与方文澜相视大笑,这回《星报》有戏了!
朴主编用手拍了拍方文澜的后背,语重心长地道:“好好干,文仔,我很看好你!”言下之意就是方文澜已经深得朴主编的青眼,未来可期。
方文澜心里登时如倒了几坛蜂蜜罐子一样,从里到外洋溢着浓浓的甜意。
朴主编高兴之余,忽然停住笑声,突兀地问了一句,“文仔,后面的稿子呢?”
方文澜仍旧笑呵呵地答道:“没了,就这么多!”
朴主编登时面色大变,整个脸都垮了下来,不住地搓着双手,急得在屋中来回踱了几步,喃喃道:“没了,没了,这么好的作品,怎么就没了,怎么就没了呢……”
方文澜一时还没有理明白其中的关窍,犹自问道:“主编,有什么问题么?”
朴主编不由抬手敲了一下他的脑袋瓜子,斥道:“平时看你挺机灵的,怎么关键时刻变傻子了?这么重要的问题,你就没想到?”
方文澜一念闪过,才想起来,原来小说连载自有章程,作者必须储备稿子越多越好,量大管饱,才能应对不时之需,不要等到突然出现状况,再临门抱佛脚,突击补写章节,到那个时候来不及了,难道叫报纸开天窗么?
朴主编猛然停住身形,郑重言道:“文仔啊,既然这件事情是你带来的,就由你做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吧,你去把这件事情办妥当,务必联系到作者本人,让他加把劲儿,多赶些稿子出来,至少得有一周的量。连载过程中用的到。
还有你抓紧时间与作者沟通沟通,审核一下他的文稿质量,希望他的写作水平都在一个线上,没有什么波动,不然现在写的貌美如花,后面写的丑赛无颜,那《星报》可做了蜡了。”
方文澜登时呆立当场,嗫嚅良久,道:“主编,这个作者,作者……”
“作者怎么了,你千万别说你联系不上他!那还搞个卵子!”老主编脸色登时变了样,急切间都爆了粗口。他能不着急上火么,好不容易逮条大鱼,倘若叫方文澜给放跑了,那他可就要吹灯拔蜡了。
“不是的,我只是,这个作者的地址有点远?”方文澜惶急之下解释道。
“远,能远到哪里,九龙,澳门,台北,高雄,哦,我竟然给忘了,刚才听你说过,这稿子是大陆的朋友送来的,难道说作者在内地,那他具体的位置,你清楚么?是内地哪个省?”
方文澜连忙点点头,道:“清楚,清楚,我有他的详细地址。是湖hu北省江城市的人,离港岛很远。”
“那就好,那就好!再远都不怕,只要能找到活人,就不怕!”他不住地搓着手,脸上泛着红晕,全身处于亢奋之中。“既然知道地址了,那很好办,你这就马上动身去大陆,哦,对了,我记得这几年春节你都要回大陆探亲,你,应该,有回乡证吧?”
朴主编突然想到一个关键的问题,这个回乡证可是个要命的物件,没有它,港台人士根本去不了大陆的。
“我有,前两年才办的,现在有效期延长到十年了,不用三年一换了。”
“好,那就好,我交待你三件事情,你一定要将它办妥当,
一,去了之后,先看看作者的文笔如何?是不是一以贯之,始终如一的这个水准,这个风格,如果水平保持一致,那就ok,没问题了;
二,带好拟定的合同,务必与稿件作者签订合同,我们要获得作者的这部书的版权,不能有任何疏漏和麻烦;
三,关于稿酬的事情,你也算是报社的老人了,新作者与老作者的区别,你都很清楚,不需要赘言,以这篇稿子的水准,尽量满足作者的要求,但也不能无限拔高他的身价。出现解决不了的难题,及时向我汇报,要快,打长途电话,拍电报什么的,你觉得怎么快怎么来都行,钱带够,好办事,必须尽快解决问题。好了,就这些了,事不宜迟,你尽早动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