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庐山真面目
作者:三郎姓李      更新:2019-08-24 07:17      字数:3628

他捏了捏喉结,干咳了两声,口音略显干涩地道:“我就是吉衣里予,今年十四岁,来自大陆,刚才朴主编已经介绍过了,《数风流人物》的作者就是我。

我刚刚看到了,刚刚大家发现是我走上三尺讲台,你们中的不少人或许会感到非常失望,感到难以置信,还有的人甚至提出了强烈的置疑,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能写出这本《数风流人物》,都感到万分惊讶,这一点,我完全理解你们的心情。

假如异地而处,我作为读者,站在你们中间,看到一位如此年轻如此青涩的男孩走上讲台,自吹自擂地说什么自己就是《数风流人物》的作者……”

听到袁野自嘲的提到“自吹自擂”,台下众人尽都哄堂大笑起来,屋内方才混乱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下来。

袁野也笑意盈盈地道:“你们不要笑,是真的,我和你们没什么区别,也要吃饭,也要打嗝,也要吹牛打屁,自然会生出一样的怀疑。对于你们的反应,稍后我将给大家一一释疑,希望最后大家能够带着满意的结果离开新亚,不虚此行。

好了,先说说香港吧。

这是我短短的十四年生命历程中第一次踏足港城,这个被誉为东方之珠的大都市,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金融城,闻名遐迩的购物天堂,小子慕名久矣,早就听闻本城的赫赫大名,却不得一见。

这次终于借签售会的难得良机,见识了这个国际大都会的绝世风貌,它的万种风情委实令人惊叹,深深地折服了我。我要在这里说一句,我非常羡慕你们诸位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中,这里有无穷的机会等待着你们,这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大都市,我非常喜欢这里的一切。“

袁野一张口,便将台下读者们的疑问做了释压,并将问题挪到后面去慢慢解决,然后不吝溢美之辞,给在场的所有港人甩出了一顶顶高帽,大赞港城的优秀,恨不生为香港人。

台下众人听到一个内地客对自己的城市不住口的称誉,哪个心里不与有荣焉,心里跟吃了蜜糖一般舒服熨帖。

袁野这一招戴高帽的手法学自相声演员,像许多大陆相声演员每到一地演出,开场白便是一通甜言蜜语,高帽四处甩,不住口地夸赞当地城市的人文和风俗,大拍当地人的马屁,这一招可谓屡试不爽,效果出奇的好。

袁野看到台下众人均精神松弛,露出几许微笑,心下登时轻松了许多,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下来,接着款款说道:“我是北方人,于粤语会听一些,但讲起来话来就不大灵光了,所以只能让诸君迁就小子,听我用普通话闲扯几句。实在愧对大家,有听不太懂的地方,请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你们百忙之中,还要顶着酷暑,来到这里,新亚书店,来听我这个不知名的青葱少年说几句话。小子深感荣幸。你们一定很好奇,我这样一个小小少年,怎么会写出这部洋洋巨著的……”

场中一时安静下来,只余一个稚嫩的略带沙哑的少年细细道来。

擅长演讲的人们都明白,但凡演讲者能够将一个开篇讲的生动有趣,吸引住了台下的一干听众,那么至少这次演讲已经成功了一半。

开端袁野盛赞香港,旋即转入正题。他知道台下所有人都非常好奇于他的年龄,好奇于稚龄少年的写作经历,好奇于他小小的年纪是如何做到这般本事的。

他便没有讲什么杂七杂八的废话,也没有乱掉书包,便直中靶心,顺着众人最关心的问题开讲,讲起前世里写作《数风流人物》的初衷和心路历程。

因为当年为了写这部书,袁野含辛茹苦,一气儿写了四五年的光阴,付出了非常大的心力,所有这一切都是袁野自己过往的亲身经历,个中的酸甜苦辣讲出来自然款款而谈,没有任何困难滞碍。

加之前世阅尽千万卷籍的底蕴,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其中俚语典故,甚至于一些后世常见的俏皮话和笑话都是信手拈来,收放自如,没有一丝的斧凿痕迹,如行云流水般将听众引入他构建的世界中。

在台下众多津津有味凝听演讲的人中,出现了两位熟悉的面孔。

当初《星报》开始连载《数风流人物》第一天,便深深被这部书所折服,所倾倒,一位便是香港大学的在校生苏星柏,另一位便是澳门贸易商行的小老板杜生,二位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了新亚书店。

这个时候的苏星柏还在放暑假,闲暇时间有的是,倒没有什么,杜生就有点勉为其难了,为了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他闪展腾挪了许久,终于咬牙挤出了一天的时间,忍痛将贸易行关门一日,只为今天的念兹在兹的签售会。

当初从《星报》刊载第一篇广告,宣布举办《数风流人物》作者签售会时,二人的心便飞向了这里。

经过大半个月的薰染,二人已然成长为吉衣里予的忠实拥趸,所以当听说有如此大好时机,可以直面《数风流人物》的作者吉衣里予,那分激动的心情真的是难以言喻的。

尤其是苏星柏,每每看罢小说,心底深处便不由得为吉衣里予描摹出一个自以为是的画像。

在他的想像中,吉衣里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作者呢?能够写下了这等幽默风趣的小说,想来也应是一个洒脱的男人,在他的笔下,没有一点说教意味,让他们宿舍的三个年青人都爱不释手,拿起就再也放不下。

这部小说自从发行之初,便深得像苏星柏这样的青年的热烈追捧,这在近几年的香港出版业中是非常少见的,追更小说连载,在香港素有传统,七十年年代,金先生的小说大行其道的时候,许多港人都以能看到一篇金庸武侠小说连载为一日的精神食粮。

然而时至今日,像金先生那样的小说引起海量的追捧热潮,已经成为难以企及的经典回忆,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时隔多年,到了1984年的今天却出了一个异数,《数风流人物》的横空出世,竟再度引来一众港城青年狂热地追捧,这是许多年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叹,感到唏嘘。

自从苏星柏痴迷于《数风流人物》后,便有些泥足深陷,无力自拨了,每一天的连载都要翻来覆去,看个五六遍,经常浮想联翩,幻想着吉衣里予的音容笑貌。

在他的感觉中,那副尊容应该是这样的:年龄至少应该在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之间,身材应当修长瘦削,倘有一袭长衫穿在身上更能体现他的翩翩风度,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手拄着一根文明棍,透过圆圆的镜片,隐约可见那丝淡淡的坏笑,那副容貌怎么看,怎么像民国时期的那位青年大家胡适之先生。

等到来到现场,目睹朴主编介绍《数风流人物》的作者吉衣里予时,谁家翩翩少年郎款款走至讲台之上,声称至今不满十四岁!

他们震惊了,

全场都震惊了!

众人纷纷向那位台上的少年行注目礼,少年一无所惧地回视过来,整个会场响起一片嘁嘁喳喳的私语声。

这未免太匪夷所思了!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写成了《数风流人物》!

这让那些年过而立的大叔们情何以堪?

因为不只在苏星柏的眼中,不只在杜生的眼中,还有在场一干人们的眼中,这篇小说作者吉衣里予自具深厚阅历,且文笔老辣,史学功力深湛,根本不可能是眼前这个少不更事的小孩子所为。

他——写不出来。

袁野甫一上台,便不由分说放了一个大炮仗,登时便惊掉了一地的眼镜碎片,大家心头存着万千的念头盯着讲台,都很想看看这个少年到底是何方妖孽。

待到袁野随后娓娓道来,自然流畅的语言,却又朴实无华,别具意趣,中间还不时穿插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笑料,大家慢慢沉浸于作者的演讲之中,慢慢体会作者写作的心路历程,再看看台上年轻地有些稚嫩的少年,不时爆出一串串笑声,心下已经有七八分相信了眼前的事实。

袁野演讲时所有的文辞与袁野书中的句法形式如出一辙,明眼人稍微辨识一下,都可以看得出来,眼前台上的袁野,与书中讲述故事的袁野拥趸的心中慢慢重合于一处。

大家再没有任何疑意。

讲台上那个人,就是他们心中的那个作者吉衣里予。

话说,《数风流人物》的小作者为什么不起一个高大上的笔名呢,比如天下第一人,***,列宁和东方不败,呸,呸,呸,不能起那个人妖的名字!

偏偏取了这个十分拗口的笔名,据作者刚刚自承,这笔名他偷了个懒,是随便起的,就是将他自己的名字拆开来就成了。想想看,这少年也够懒的。

袁野在演讲过程中,不时地收获笑声,鼓掌声,看来读者对他的演讲感觉不错。八九分钟后,袁野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结束讲演。

终于讲演完,袁野带着胜利完成任务的笑容从讲坛上走下来。

袁牧瞧见台阶有点高,便伸过手去,给他搭了一把手,没想到袁野的重心一下子便落在袁牧的身上,袁牧吓了一跳,赶紧用尽力量搀住他沉重的身体。

袁野慢慢走了下来,然后袁牧低低地问道:“小五,怎么了?”

莫不是小五出了什么变故?

袁野摇摇头,没有张扬,低语道:“大哥,身上有手绢么?”

袁牧摇了摇头,他身上从来没带那玩意儿,方文澜急忙递过一块纸巾,袁野说声谢谢,然后使劲擦过脸上的大汗,他的脸上的汗水早已经涔涔而下。

袁野一脸后怕望了一眼讲台,从此处再望向还远处的三尺讲台,还是感到那是龙潭虎穴,那隐隐的惧意还是压的他喘气困难。真没想到,一个演说便差点将他给玩死了。这也太可怕了!这场演讲,不啻打了一场淮海战役,几乎将他的全部精力一下子抽空。

袁牧找了一个椅子,让袁野坐下,稍微歇了片刻,袁野才缓过劲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