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位道先生,在山西当县令,他能够端正自己,作为众人表率,并用礼义教导人民。百姓有事儿到官府,必以孝悌忠信道理来劝化,告诉他们在家如何侍奉父兄,出外如何事奉君长。审度乡村见的距离远近,让人组成队伍来保护,使他们能以劳役互助,在患难中互相体恤,使得邪诈之徒无所遁形。只要是在乡里中有孤独无依或残废之人,都责成其亲戚或同乡里的人来照顾,使他们不致流离失所;外出旅游的人,遇到疾病时有人救助。因为教育需要,共设立乡校有八十几所,有空闲时亲自下乡,召见乡亲父老们谈话,以便查访民生疾苦。儿童学习的书本,他都亲自标点。遇到有教师不适任的就换掉,并从子弟中选出优秀者,聚集在一起来教导。联合乡民组成社团,建立互相遵守的规条,分别善恶,使能接受劝诫而知廉耻有礼。
道先生爱民如子,想到县府去办事,虽然没具备文书,也可直到官府,陈述理由,先生都从容不迫地耐心处理,诚恳解说,毫无倦容。在县府三年,百姓爱戴他就像父母一样,当他离职时,百姓哭声震动郊野。他所治理过的地方,上下都受到教化;大概是他办事时都能以温和的精神去协调众人情绪,当然就能如风鼓动地教化百姓。而天地所以能其造化之功,也是以德教感化而已。
道先生在掌理县政时,有一次,在盛夏阴历六月洪水决堤,依当时法律程序,地方应向府禀报,非经一个多月,不能建造堤防。道先生恐怕到时秧苗都已枯死,就说道:为了救助百姓而被上级降罪,也在所不辞。于是就发动百姓堵塞洪水建造堤防,结果,当年,农作丰收。
他在担任上元主薄时,河东路一带,财货赋税都不充裕,官方虽有征购制度,但往往物价被哄抬的很高,每年百姓都深以为患,他就堪勺需要,请有钱人家订定储粮预卖的合理价钱,并向他们购买,使富家不致损失利息,而百姓花费的价钱,比起原来的旧价钱,不到十分之二。
而且,人民所缴交的稻米,大多移送边疆,若直接运送则道远,如果当地买进谷物这个价格就较高。因而程先生就选择可信的有钱人家,到边界地区预先购买粟粮。再以合理价格卖给百姓。这种做法让百姓耗费大为减少,并使百姓财力纾解很多。
在扶沟当知县时,有恶民放火烧船,并还要胁抢夺行舟人的财物,每年总有几十次。程公捕获一人,叫他把同案的人牵引出来,共有数十人;程公不追究过去恶行,将他们分到各地居住,并使他们以引船系舟为生,并还随时查究继续为恶的人。从此所在管辖的地方,就再也没有烧船事件发生了。
他在治理京燕县政时,遇到水灾人民受饥,程公请求上级,发放粟米供给百姓借贷。主管钱粮的司农很生气,就派人来检阅,使者回报说,不应办理借贷;但他却任旧不断的请求,最后得到六千石粟米,饥民因此得到救助。司农更为生气,看到借贷的藉户同等,而所借贷的数目不平等,就行文给县邑要杖罚主管官员,先生这时说:要济助饥民,应以口数多少为依据,不应以住户高下等级来区分借贷数目。而且这实际上是县令的意思,主管官吏没有罪。这样,才免除杖罚之罪。可见为人聪明也不慌乱,稳定而收心阿。
道先生说道:当县令的职务,是务必要使境内百姓,在凶年饥荒岁月里,免于死亡挨饿的痛苦;在温饱安居时,能遵守礼义铭训,这才算是尽责。
在扶沟担任县令时,亲自率民整治沟梁,可惜尚未完成就被调走而停止。他经常到现场督导巡视劳作,虽然在寒冬,仍不穿皮衣,在炎夏也不坐车打伞。他随时到处巡视,众人都不知道他何时会来,所以人人都很努力的工作,因而工程都能超前完工。程公无论在何地当县令的时候,其办公地方都有写着“视民如伤”四个大字。他还经常说。我愧对这四个字。可见其的境界要深入的思考并学习他的精神阿。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