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娃带着小五在院子里喂鱼,踢毽子,玩的满头汗,小五原先还频频往秦婶的房间看,可玩疯了之后,小孩子心性才渐渐显现出来,夏娃笑着蹂躏他的脑子,心道这才是小孩子的样子嘛。
不过她自己也好奇,师父跟秦婶聊完了没有。
直到小五也玩累了,夏娃准备带他去厨房端点莲子羹给秦婶喝的时候,才看到师父从房内走出来的身影,夏娃上前问道:“师父,都聊完了?”
苏慎言点头,“都说好了,你也辛苦了,你挺操心这件事吧,不用太担心。”
“我相信师父,你一出马,肯定能成功一半。”夏娃信心十足的说。
苏慎言笑了,笑容依旧温和,目光却很果决,沉声道:“那就借你吉言。”
夏娃也笑着抓着小五的爪子给师父道别,苏慎言回去看了一眼连佳瑜,嘱咐她养好胎,就又离开府里,赶往皇宫。
隔天,关于吴王的种种传闻已经渐渐传出了新的版本,据说是以前吴王府的老人在安葬了吴王之后,跟别人喝醉酒后说的话,比如当初牵涉到太子之死的吴王府侍女压根不是殷侧妃的什么亲戚,只是个同名同姓的人,比如殷侧妃当初压根就不是畏罪**,而是被人纵火烧死,但是刚出生的孩子却早就送往奶娘的家里,比如吴王府的奴仆吃里扒外,跟别人串通,将吴王的贴身饰物偷走,才会无故出现在魏国公女儿的家里,不但毁了魏国公家跟楚王的联姻,也让吴王被先帝斥责
总之零零总总的说起来,以前吴王的种种八卦传闻有了新的说辞,而且还是从吴王府的老世仆嘴里说出来,还是因为哀伤吴王去世过度才会被人套话,所以可信度自然比一些武断得猜测要高。
夏娃听到这些八卦后,也开始欢喜,虽然这些说法半真半假,但是起码总体来说,舆论是偏向吴王府,也借机帮吴王澄清了不少传闻。
这种时候就看得出传播学的学问。
夏娃估计这是皇上出手了,官方想要散播点消息,就不会是到处煽风点火,说些似有若无的消息,而且事情传播的很快,夏娃看着自然高兴。
苏慎言回来后,也说起过这件事,夏娃预料的没错,皇上果然出手了,他还告诉夏娃,皇上听说传闻后,特意召见魏国公,对魏国公府当年蒙受的委屈安抚了几句,魏国公深表感动,自己捧在手心的女儿被当年飞来的横祸牵连,找了个人低嫁之后,这些年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也让魏国公府抬不起头来,如今皇上都开口替魏国公府澄清事实,那他们自然要表态:“皇上英明,当年那些小人之举上不了台面,如果皇上要查清事实,魏国公府会全力配合,尽好做臣子的本分。”
皇上道:“爱卿严重了,你们受了委屈,却仍然对朝廷尽忠,这种衷心值得嘉奖,如今知道国公府被冤,那自然要帮忙澄清。”
然而,当年虽然有人从中作梗,将楚王,吴王和魏国公一网打尽,惹怒了皇上,也把吴王赶出了京城,虽然后来皇上似乎回过味来,可是皇命难违,他也早对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失望,但是吴王跟魏国公府小姐这场暧昧乌龙是谁搞出来的,却不能大肆彻查,毕竟有损他两个儿子的颜面,自然只能委屈魏国公府背锅。
早前先帝都让魏国公府背了锅,魏国公自然不敢不从,哪是皇上夸奖的忠贞,可是皇上帮着自己老爹补窟窿,魏国公自然更加感激,也频频对皇上表忠心。
夏娃想了半晌,贼兮兮的对苏慎言说:“师父,皇上这算不算收买人心?”
苏慎言神秘一笑,夏娃就觉得**不离十了,这皇上可真鸡贼,明明是帮吴王甩锅,还能半途想着卖个人情,收买个人心,不愧是玩心机的人堆里长大的。
然而,同样是被冤枉,魏国公府能够翻身,殷侧妃和殷家却还是阴云密布。
“怎么会这样,皇上不会惧怕太后的反对,所以不敢了吧?”夏娃诧异皇上对殷家的处置,生怕皇上为了各种原因,牺牲掉殷家。
苏慎言让她稍安勿躁,“太后对殷侧妃和殷家的不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要想化解太后的怨恨,光靠坊间传言可不行,所以皇上暂时不动殷家,等小鬼出来了,太后自然就会明白,会想通。”
夏娃将信将疑,苏慎言又告诉她,皇上怀疑作怪的是已经被贬到封地的宣王和他的跟随者们。
“为什么?难道他们还惦记着皇位?”夏娃想想,或许也有这种可能。
苏慎言讥讽的笑着:“人一旦享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哪会轻易放手,宣王要不是因为迫于压力也不会主动退出,可就算他肯,他的亲随也不会肯,都等着拿回曾经的权利和辉煌。”
“真是吃饱了撑的,好好的日子不过,偏偏往杀头的事上撞。”夏娃狠狠的吐槽。
不过既然找到了目标,总比之前无头苍蝇好吧,皇上不能忤逆太后的意思,为殷家平反,但还是能收拾得了手底下的这些官。
果然,当皇上当朝呵斥某某大臣之后,仿佛按动了言官们的按钮一样,他们纷纷将这家大臣的错处参了一本又一本,不过大多证据属实,就像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整治这位大臣一样。
之后,也有几个其他大臣栽了,如雪花般的折子一个个放在皇上的桌上,被皇上点名的人家有文官有武将,打击面不小。
当然,这些被参的官员大多官位不低,在朝中也有许多姻亲或者故友,他们也会出来说句“公道话”,然而递折子的言官后面站着的事整个清流士林,他们大多以师生同门为纽带,结成了一个牢固的关系网,有些也渐渐跟权爵世家结盟联姻,这些人要钱有钱,要权有权,甚至要人有人,无论在哪里的人脉和势力都不差,所以虽然官职比人家低,但是嘴上却没退却过半步。
每天在朝堂上能跟那些说“公道话”的一派吵的天昏地暗,甚至话题能从某个官员涉案本身的事情,扯到人家家务事上,掐起架来收都收不住嘴。
然而皇上并没有劝架的意思,当初第一个被他揪出来批斗的官员,只因为在太后寿辰的时候对家眷管束不当,坏了太后的兴致,可底下的人太“识趣”了,一个个都帮着皇上和太后出这口气,然后拔出萝卜带出泥,跟第一个被批斗官员犯了同样问题的其他人也被牵连出来,这在外人看来,纯属意外,完全是言官们想讨好皇上。
双方僵持不下,最后还是某位皇上身边的老同志一时嘴快,说了句“惹上了事就要挨罚,殷家犯了同样的事情你们不也穷追猛打的”,这句话可让那些说“公道话”一派老脸羞红,但也捅了马蜂窝,让那些人数落这位老同志“牵强附会”,“为殷家开脱”,甚至指责这些老同志勾结殷家云云。
可这位老同志压根皮糙肉厚,不怕这些咬文嚼字的人反咬,他也没犯这种事,也跟殷家从来没有过往来,那些把他这种大老粗跟书香门第的殷家扯在一起的论调很难服众,所以辩解了几句,就请皇上裁夺。
皇上能说什么,这位老同志是他的老部下,有没有跟殷家来往好多人都门儿清,只是说句公道话,怎么就成了被攻击的靶子,于是原本不下场阻止这两派的口水仗的皇上,也首次数落起这帮义正言辞的说“公道话”一派,众人被骂的晕头转向,纷纷埋怨起第一个将那个老同志扯进来的人。
这位老同志可是皇上的心腹,平时也只效忠于皇上,很少站队,扯他进来皇上能不护短?
这位老同志是谁呢,恐怕连夏娃都听过他的大名,就是尹孝伟的老爹尹天罡老将军。
而且他们明显感觉到皇上态度的转变,似乎有人在给皇上吹了耳边风后,皇上也开始纵容那些言官的一道道折子,一口气罢免了四五个犯事的官员,又对几个吵得最激烈的“说公道话”的人降了官位,才让那帮子明知有错,还因为裙带关系而睁眼说瞎话的人闭嘴。
不过,这次打嘴仗也牵扯出殷家的事情。
因为好几个被皇上处分的官员为了争取宽大处理,就透露了一些当初查出殷家犯事的案子里涉及的谜团甚至栽赃的事,于是殷家的事情立即被重审,很多冤假错案,牵强附会的的地方就被呈到皇上的桌案上,而皇上又把这些折子的意思转达给太后,太后听后沉默不语,对殷家的事依然没表态。
不过皇上已经达到目的,原本就没指望太后转变念头,毕竟前太子的死是太后的心结,他们做兄弟的都知道大哥私生活混论,什么能沾的不能沾的都玩过,身子早就被虚耗过度,那个被处死的侍女只是个催化剂,太后难道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德行吗?可那又怎样?从小宠着儿子到大,直到管教不了,太后的责任也不小,结果直接导致儿子抢救不及,太后除了要承受丧子之痛,还要不断的后悔自责,可不得找个替罪羊,好让自己不那么难受。
如今皇上只是把殷家的事情摆到台面上来,太后应该知道他的态度,而且这些证据也是属实,当初太后能理直气壮地整治殷家也是因为底下的人为了讨好她,一遍遍的抓着殷家的错处,有的确实是殷家犯错在先,可是更多的是无中生有,太后拿着这些当证据才会一直纠缠不休,如今那些人反水,原先的证据被推翻,殷家的事也该告一段落,太后尽管暂时还转不过弯来,但是皇上相信她老人家迟早会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