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592 力证清白的名声
作者:小熊啾啾      更新:2019-09-14 06:30      字数:2253

进入六月下旬,天气越来越炎热,朝廷征收的粮食赋税陆续送达京城,但是由于有些地方常年灾害,如今即使有些好转,也无法跟其他富庶地方相比,而且如今天气热了之后,更是滴雨未下,地里都快干涸,好些地方都频频报了旱情的折子,这种情况下,有些欠收地方的税收就很难保证数目。

皇上虽然减免了一些地方的赋税,可是如今这些告急的地方越来越多,就渐渐觉得不对劲,去年年底的奏折里上报的情况明明还不到这般严重的地步,于是他又派人彻查这件事。

在皇上一头雾水的时候,封家翁家等几个世家居然罕见的从自家库房里划拉出一波银子捐给今年受灾的几个地方百姓,还为了避免贪腐,派了自己的家丁亲自将银子送到老百姓手上,获得一片好评。

皇上也因此嘉奖了这些世家,还号召大家效仿这些世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于是朝臣们才扣扣索索的筹集了几千两银子,皇上交由户部来负责拨款送到各个旱灾地区,这个时候皇上和朝臣还感慨大家的齐心协力。

可是到了七月后,皇上的人查出之前被送往灾区播种的种子是坏的,赈灾的银子有些被层层盘剥掉了,甚至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有些地方冻死了人,他们还是被安置在朝廷建的安置点里冻死的,后来查出朝廷发放给他们盖的棉被是空心的,这种种问题一查下来,让皇上震怒。

本来这不关连弘文的事,可是迅速有谣言传出来,当初连弘文有中饱私囊之嫌,利用职务之便,以次充好,才会有这么些坏的种子和空心棉,甚至还找出证据证明连家在京城开的铺子,跟户部的人有过交集。

连弘文简直觉得可笑,当初连弘杰来京城,准备开设铺面的时候,不但跟很多商户接触,连弘文也确实介绍过一些同僚来给连弘杰透透口风,传授些经验,毕竟在京城立足,有关规矩是要明白的,连弘杰也为了能够尽快在京城立足,能够快速的将朝廷的手续办下来,再加上这些也是连弘文的同僚好友,所以对这些同僚很客气,也很仗义,请客送银子不在话下,算是当做咨询费。

可这些根本不是用来贿赂的银子,却被人拿来做文章,连弘文就成了众矢之的,御史们的唾沫星子都快淹了连家的门。

苏慎言回来说起这些事的时候,夏娃和连佳瑜都很着急,连弘文来苏家的时候,见到他们紧张的表情,还有些自我调侃的说:“连你们都这样担心,那怪不得外人会认为我会完蛋。”

“不不不,我当然不会相信你会干这种事,只是有人盯上你了,故意颠倒黑白,你要小心一点。”夏娃很担心的安慰他。

连佳瑜则匪气十足的说:“究竟是哪个王八蛋这么缺德,污蔑造谣五哥?要是查出来,看我不骂死这个混蛋。”

这个问题是大家心里共同的疑问,连弘文只是觉得目前查出的证据并不是铁证如山,可有人就是要往他头上扣帽子,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他觉得是不是最近他在查盐政的事让有些人警觉,所以故意散播谣言,以便阻止他再插手这件事,毕竟这种手段是那些人的固定套路。

而夏娃毫不犹豫的怀疑是安义侯那帮人的杰作,她想不通究竟有哪些人会这么无聊的盯着连弘文这样一个脚踏实地的人,非要揪出这么无稽之谈的错处来给连弘文扣屎盆子。

苏慎言跟他们想的却不是一回事:“皇上其实还是信任弘文的,所以指证弘文的证据还不是多大的麻烦,但是因为这个指责,弘文之前的心血白费,还得担上污名,我已经听到有御史上奏,说弘文自己监守自盗,作风不正,不应该插手盐务的事,让皇上好好查查弘文在盐务这方面会不会也出了相同的纰漏,这分明是想把盐务的某些问题也栽到弘文的头上。”

“这怎么行?这些人不是没脑子,就是故意要让连大哥背黑锅!”夏娃大声反驳。

连佳瑜也说道:“可不是嘛,分明没有做过的事,居然一个个说的跟真的一样,五哥你可不能让他们如意了。”

连弘文苦笑道:“那当然,咱们连家的人做不出这种缺德的事。”

他说到做到,两天后,连弘文拿出证据证明清白,他查到被送往灾区的种子和黑心棉分别是一年前和两年半前被送往国库,而这些都不是他的任内购买的东西,这个责任得上一任户部的官员来背锅。

其次,也不是他做主拍板将这些东西以次充好的送出去,他当初只是出主意如何来解决灾民问题,这些他拿出当初真正签字批准的签名来佐证,最后他也拿出别的地方他辅助的百姓已经得以果脯甚至安居乐业的例子,证明他的指导方针没错,而在于地方执行的官员水准不同。

牛不喝水强按头也没用,连弘文再有本事,真正主导赈灾的是当地父母官,这些人经彻查,一个个倒是肚满肥肠,家里收入颇丰,不说他们是否有贪腐之嫌,就拿当初朝廷号召上下官员给灾区捐款的时候,这些人无动于衷,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其他地方官员都知道捐出点银子来救济百姓,而这些在本地亲眼看着冻死饿死人的父母官居然无动于衷,比起天灾,这些**更加可恶。

皇上看着一个个送上来的折子,上头写的实际情况,气得青筋骤起,随后一口气摘了好几个地方官的乌纱帽,然后再次拨了些银两,这次他派的是信得过的人亲自送到灾区,也让这些人实行其他被救济过后,状况渐渐好转的县市的经验,为了防止灾民大乱,也为了缓解灾情,先得让这些灾民有事情可做,用劳动换取收益,鼓励灾民开垦荒地,种子工具一应有朝廷供应,第一年的赋税全免,次年为丰收年,再谈税收。

这样一来,一些在这种报上税收的地区总算能喘口气,百姓听到这种政策,知道能有个活路,又遇到皇上派来的特别办事官员,他们钱粮保证到位,办事积极灵活,当地官员不敢吭声,当地百姓自然就受惠。

当然,这些都是之后发生的事,在皇上摘了好几个人的乌纱帽以后,连弘文的自证也洗清了自己的污名,但还是有不信任的声音,他也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