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筹备军饷
作者:姚杨七七      更新:2019-10-05 10:34      字数:2175

李长乐大胜而归,自然是喜不自胜,回去之时,楚旸已经在房中备好了酒水,想要与她共饮。他今日亦是带兵跟苏恪的人交战,势均力敌。看样子,苏以柔的那副地图果真是要反其道看之。

见李长乐归来,他立刻命人打来了热水,想要让她洗净身上的血迹。

李长乐脱掉身上的铠甲,走进了浴桶,温热的水瞬间就让身上的疲惫消散了不少。她忍不住把头也埋进水里,想要洗净脸上的污垢。

楚旸不知晓她心中所想,心中大惊,一把把她拉了起来,“长乐,你怎么了?”

见他紧张的模样,李长乐大笑起来,“我很高兴,已经很多年未曾这样高兴过了。楚旸,真的很谢谢你。”

任她曾经多么骄傲,可她现在是真的感谢他。谢他救了自己的性命,谢他再一次给了自己长剑,可以为燕国报仇。

楚旸拥她入怀,轻轻地吻着她的额头,“长乐,我不需要任何感谢,只要你以后都能开心就好。”

“是吗?”李长乐突然咬了咬自己的红唇,一双手不安分地滑入他的衣内,“这样的感谢也不要?”

见状,楚旸惊喜万分。这是他们在一起以来,她第一次主动,而且还褪去了素日的硬朗,一脸娇媚之色。

“当然是要的。”

言罢,他便把她打横抱起,放在了床榻之上,倾身过去……

宋国朝堂,不少官员提出加收赋税充盈国库,好为边关之战准备好充足的银两。然而,以张丞相为首的一批官员却持反对的意见。

沈百鲤坐在纱帐后面,静静地听着下面的唇枪舌战,有些索然无味。

增收赋税,的确是充盈国库的手段之一,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归根结底,下面的多少官员家中不是珍宝无数,只不过舍不得在国家危难之时献出来罢了,所以提出把负担转嫁到百姓的头上。

天下归心的前提莫不是百姓归心,不到万不得已,沈百鲤不愿同意追加赋税。她想要在苏恪回来之时看到的不是一个赋税重压的国家,而是百姓安居乐业。

这些官员吵吵嚷嚷了好半天,沈百鲤的声音从纱帐中传了出来,“众位大人皆言之有理,不过如今朝廷的确需要银两,依本宫之见,不如就增收赋税以解燃眉之急。”

闻言,一批大臣纷纷附和。

然而张丞相却道,“皇后娘娘请三思,历代史书都有记载,苛捐杂税的国家,容易引起百姓的反叛。如今边关皇上亲征,若是国内有百姓起义,时局动荡不堪,朝廷何以自处?”

沈百鲤淡淡道,“丞相大人之言也不无道理。只不过银钱的缺口要补上,又不能增收赋税的话,又该如何是好呢?”

话音刚落,张丞相就跪下道,“皇后娘娘,虽然臣为官清廉,但祖上也是小有财富。如今国家危难,臣愿意带头捐出家中的大部分财物充盈国库。只希望天佑我大宋,皇上早日凯旋归来。臣想,朝中的各位大人们跟臣的想法定然是如出一辙,愿意捐出自家的财富,守护家国。”

sp;还未有人表态,沈百鲤便掀开纱帐走了出来。只见她一步一步地从台阶上走了下来,停在张丞相的面前,“本宫今日代皇上谢谢丞相的一片爱国之心。朝中能有丞相这般的官员,实在是我大宋之福。”

言罢,她又对所有的官员道,“各位大人,本大家愿意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捐出自己的家业,实在是让人敬仰。我沈百鲤,今日在此谢过各位了。”

她毫不迟疑地跪在了地上,行了大礼,吓得所有的官员一致大喊,“使不得,皇后娘娘,真的使不得。”

因为男女有别,那些大臣也不敢上前扶她,于是乌泱泱一大片跪在了地上。

“国家有难,我等身为朝廷官员,自然是责无旁贷。”

“皇上仁德,臣等无以为报,能略尽绵薄之力乃是幸事。”

“皇后娘娘忧国忧民,臣等实在是敬仰。”

“……”

这些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表态,看起来倒是积极。沈百鲤跟张丞相对视一眼,不经意地点了点头。看来,应该会有些许成效。

退朝以后,沈百鲤刚回到凤栖殿,想要抱一抱苏挚,芸儿就过来道,“娘娘,何苏姑娘求见。看模样,似乎有十万火急之事。”

闻言,沈百鲤道,“赶让人紧引她过来,然后去叮嘱苏夜,让他仔细看着朝中的官员都捐了多少东西,然后回来禀报。”

“是。”

不一会儿,何苏便匆匆地赶了过来。正欲行礼,却被沈百鲤眼疾手快地扶住了。

“姐姐,你又忘了。无论我是什么身份,我永远都是你的朋友沈黛黛。”

何苏讪笑,“怪我的记性不太好。”

“姐姐,我刚才听芸儿道你似乎有十万火急的事情想要找我?”

“算不上十万火急,但对我而言也极为重要。”何苏道,“昨日,我去松间寺祈福,偶然听闻里面来了一名性格怪异的香客,他手中有一本残缺的琴谱,乃是上古凌云大师亲自所作的《凌虚曲》。这本曲谱早就失传,是爱好琴艺之人心中的圣物,我也不能免俗,所以当场向他请求看一看那《凌虚曲》的琴谱谱,结果被当场拒绝。”

“姐姐是真心爱琴艺之人,他为何要拒绝于你?”

“他当时说这《凌虚曲》的琴谱是要赠与有缘之人才行,我也不知晓究竟是何人才与他有缘,所以失望而归。”何苏道,“黛黛,你自小聪慧擅长辩论,可不可以陪我走这一趟?若是他还拒绝的话,我就彻底死了这条心。”

沈百鲤想了想,那松间寺的住持倒是一个高僧,自己曾被他点化,方才明白了许多道理。自己去那里走上一趟,无论能不能帮上何苏都可以替苏恪上柱香祈福,也算是一件好事。

想到这里,她不禁点头应允。

见她答应,何苏极为高兴,“黛黛,恰好那人两日后有空,到时候我们一起去如何?”

“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