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有名无姓
作者:法拉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11

这怎么办?归通一脸期望地看着羽绒服的“发明者”,可姜海涛也没什么办法。把几个负责羽绒服制造的工匠找来商量,还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最后没辙,姜海涛只能让工匠们把这几件衣服里的羽绒拆出来,晾晒烘干,然后再重新制衣。

不过也有让姜海涛高兴的事。这里现在制造的皮带扣、钮扣大受欢迎,而且没出什么毛病。归通还告诉他,这两样东西特别受到一些年轻贵族的喜爱,因为它们和玉带扣等物件相比,用起来方便快捷多了。大工场里也根据装饰需要,在皮带扣的前面装上玉片、铜片、珠宝等,甚至根据一些人的要求定做图样。

归通顺便拿过一颗钮扣。姜海涛仔细一看,上面雕有一个非常精致的虎头。归通告诉他这是华梁定制的,包括五根皮带,一百颗纽扣,还有三十个马具上的皮带扣,都有这种虎头装饰。归通随后问姜海涛要不要,他可以让工匠们为姜海涛专门设计一套。

姜海涛心说这玩意再怎么弄,能有3d大片好看?还是把劲省到更实用的地方吧,比如铜轨道和小铜轮推车。

这两样东西只要铜料足够,没几天就造出来了。只有铜轨道的铺设工作花了点时间,因为地面要夯平,然后再铺上枕木。姜海涛本想根据后世的情况,在地面上铺设一条碎石路基,但所有工匠都认为工作量太大,姜海涛最后也觉得似乎没有必要。

可试验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第一次试验中,大家就发现小推车启动后的牵引力很不稳定,小车忽快忽慢。有时候测量出的牵引力只需要3公斤。这简直太让人惊讶了!

姜海涛认为这根本不可能。虽然现在的车轴改成了铜轴,要比过去的木轴细一半多,只有5厘米,但车轮直径只有30厘米,不到普通车轮五分之一。而且这里仍旧是滑动轴承,阻力怎么会那么小呢?他绕着小推车、轨道看了几圈后,发现出问题所在,立刻让人把一个竹管水平仪进行了改装,距离加长到5米。

测量结果表明,这条轨道并非完全水平的,而是在某些地段有1%的坡度:往牵引滑轮这一头过来2米,就低了1厘米。简单计算就能知道,这会产生5公斤的牵引力,试验结果自然不准了。

于是大家又仔细调整了一遍枕木厚度,把铜轨道弄得更平。最后的试验效果非常好。小车重300多公斤,装上700公斤货物后一人就可以推动。试验中它只需要12公斤就可以拉动。随后大家又把用两种新方法造出的滚柱轴承装到车轮上试了试,结果牵引力马上又降了近一半,只需要7公斤左右。

不过这已经意义不大,因为此前的坡度情况已经表明,轨道的铺设质量对牵引力的影响更大。在实际路面上,他们肯定不能一直像这里那样,仔仔细细地铺那么平,怎么都会留下一定的坡度。大家商量后,感觉1%的坡度误差已经是不容易了,施工要求再高就会很费时间。而且牵引力多10公斤少10公斤,已经没什么麻烦。

姜海涛立刻让几名工匠总结铜轨道、小推车、滚柱轴承的制造经验,准备送到霍,在那里铺设一条运输矿石的轨道。他还不太放心,考虑是不是需要自己亲自去一趟。

正犹豫着,养敖突然来找他,问他是否愿意去一趟蓼城。

“嗯?公子想让我去蓼城?”

“他才舍不得呢。只是最近有不少流言,让公子不得不这样考虑一下。你的封地在蓼城,霍的铜矿也交给你来管,是不是?可你这么长时间一直呆在这里没出去,霍的铜锭倒是按时按量送过来。所以现在有人在散布流言,说那里的产量不止150,你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归梁的人听到了这些话,已经告诉公子。我们几个商议后,觉得是有人准备闹事,所以想趁早把它压下去。薳书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霍暂时不要送铜过来,就说出问题了,然后你去看一看、修一修。这样,大家自然就觉得流言错了。”

“那倒正好。我还正想去那里修修轨道呢。”

养敖突然一笑:“那你不怕楚军突然来袭?那里可只有300甲士守着。”

“啊!”姜海涛一愣,“那……”他正犯愁,突然看到了养敖的表情,心里一松:“你又乱吓我。那地方还有1000多步卒呢,还有骑兵侦察,我怕什么。哼。”

“哎呀,你可真是。别担心了,我送你去。”

姜海涛这次不打算上当:“用不着吧。我……你让黑子跟我去就行。”自己会骑马,实在不行就跑回来。黑子骑术精,而且他一家三口和自己的关系最铁,算是增加了一道保险。

“算了,不逗你了。我只把你送到蓼城,然后就带人去大隧、息城等地,看看一路上的地形。”

“哦?勘察战场?”

“是啊。对了,你说在哪里和楚军对阵好?怎么左右夹击,或者伏击他们?这主意可都是你出的。”

姜海涛皱起了眉头,心说真是作茧自缚。先转移转移话题。于是他以惊讶地表情问:“你就这么去楚国?要是楚人把你认出来,会来抓你吧?”

“嗯?你怎么这么想?有几个楚人认识我?就算认识,他们都在城内、宫里呢,不会随便跑到外面来。”养敖抬起双手拍了拍自己的腰:“再说我们也不会穿这身衣服去。归梁不是有些商队收集情报吗,我们到时候跟他们一起走,装作仆役、护卫。”

姜海涛一想:是啊,现在可不像后世,照片、电视、网络什么的都有,但凡是个人物,全世界都认识那张脸。现在甭说楚国人看养敖,就算是胡城里,恐怕也没有上千人见过养敖的脸。

“那就好,那就好。我去准备些东西。准备什么时候走?”

“过一两天吧,只要准备好了,马上就出发。你修那个,轨道,修轨道需要的东西,来得及准备吧?”

两天后,姜海涛带着15名工匠,养敖带着50多名甲士和兵,还有黑子等5名骑士,一起向蓼城进发。这里面有不少熟人。

黑子现在已经成为骑兵中的小头目,这次带了4名骑兵负责探路。

甲士和兵主要由三个人率领,领头的是貅(iu1),姜海涛在蓼城之战时就认识了,那时他就是卒长。这次带来的人也大多是貅的手下,按照编制分为两个两,各25人。仲爽、审,分别任两司马。他们原本是归豹封地里的国人,蓼城之战时就跟随貅作战。当时因为作战技能不错,他们俩被分到了全套皮甲、剑盾。虽然没有像生那样成为两司马,但也是伍长了。姜海涛渡过护城河“主动攻击”芈午时,有二十几个甲士跟着他,或者说裹挟着他,那里面就有这俩人。所以刚一见面,姜海涛就感到眼熟。这俩人在胡城之战时再次被征召,升成了两司马。后来征兵时,他们俩就成了职业兵。

见到熟面孔,自然会问一问俩人的名字和情况。在听到审的自我介绍后,姜海涛皱起眉头,因为他想起了巫审。现在这些普通的国人,特别是农人,绝大多数都没有姓,只有一个简单的名字。他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和归豹、章通等家族的人并不一样。归豹他们的祖先是被周王分封到这里的,当年可算是“文明人”,所以都有姓氏。而这些国人、农人的祖先当年只能算作“野蛮人”,属于被归氏、章氏征服的、教化的,所以没有姓氏。

这没有姓氏的名字,只要人一多,就很容易重复。姜海涛已经碰到过好几个名字相同的人。比如他这次带来的工匠中,有一个叫頵的,和养頵一样。要不带上姓氏,还真不容易分清。还有准备向霍的工匠传授轨道、车轮铸造经验的工匠,叫做眼,因为他出生时父亲正害眼病。姜海涛刚听到他的名字时,立刻想起了另外一“眼”,鱼偃。

姜海涛忍不住在工匠和甲士、兵里面问了一圈,结果又发现一些“重名”者。仲爽的手下有一个长着张飞那样大胡须的伍长,叫做罴(pi2),和归贝的儿子归罴一样。他是在去年的蓼城之战中征召的,因为体格健硕又聪明灵活,结果被养锜留下,随队伍押送战利品到了胡城。

也有一些国人比较聪明,取名时用了两个字。比如仲爽,还有负责车辆制造的木匠,菽田。不过绝大多数国人很少离开自己的家乡,所以他们的名字只要能和其他村民、邻居区分开就够了。

现在随着归豹统治的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胡、蓼、霍等地之间的一些工匠被招集到姜海涛、归通手下,再加上职业兵的征召,结果让更多没有姓氏的国人、农人集中到一起。单个字的名字开始让姜海涛感到非常不便。

这时姜海涛突然想到,中国的很多姓似乎都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名、地名变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