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商队”
作者:法拉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121

经过这些改进,现在炉温已经又提高了100℃,能够达到1300℃左右了。可是归辛在自豪地介绍完这些改进后,口气一转,告诉姜海涛:这次把炉温提高100℃后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既没有提高铜锭产量和矿石重量之间的比例,也没有加快冶炼的速度。

“公子,我们还需要想办法提高炉温吗?有用吗?”

“嗯,你们先这样用一段时间,积累一些其它方面的经验,比如怎样提高回热管道的寿命,更方便检修。炉温以后肯定还是要想办法提高,因为我们以后要像炼铜那样,炼铁。它需要的温度比现在炼铜时更高。”

“炼铁?像现在这样?可以流出水一样的铁?”

姜海涛看向归辛,点了点头。

归辛皱眉想了想说:“那是我记错了?”“什么记错了?”“我以前听一个楚人说,他见过炼铁,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没有铜水那样的东西流出来,而是一块块的东西,软软的,然后趁热敲打成铁器。”

“嗯?那怎么炼出来的?”姜海涛愣住了,过了一会才想起来,这可能就是自己在军事书上看到过的“块炼铁”。不过到底是不是,他也记不清了。归辛这时又自言自语道:“是不是他记错了?”

姜海涛对归辛说:“我们这里没有懂炼铁的人,也没有懂铁矿的,所以现在乱琢磨也没用,别想了。你只要今后多留意一点,看能不能碰上懂得铁矿、炼铁的人就行。这套回热系统你再用十几天,就派几个工匠回去找归通,让他带到试验炉窖那里见胡寅,把那边的几个炉子也改进一下。”

参观完毕,姜海涛就开始向归辛介绍轨道,把图样、滚柱轴承交给他,让他马上安排人手制造。前几日为了对付胡城的流言而扣下了近千斤铜锭,现在正好用来造轨道、小推车。采矿的奴隶中也被分出一部份,立刻开始平整矿井到冶炼炉之间的地面。

虽然这里距离不长,最远的矿井口也只有200多米远,但平整地面的工作量还是不小,因为轨道对水平度的要求比较高。另外,这么长的轨道需要近6000公斤的铜,归辛他们需要大约两个月才能完成。所以轨道只好从冶炼炉这里开始,边铺设边使用。

归辛听完整个计划后很惊讶,指着图样旁写的一串数字问:“公子,这个30,是每一米轨道需要的铜料吧?”“对。”“那到井口,不就是6000公斤!这么多铜料,还有这么多人啊!有这些奴隶,背矿石不是更省事吗?”

姜海涛很理解他的疑惑。当初自己和井他们算出铺轨道的用料用时后,也曾惊讶了一阵,怀疑这样做的必要性。可他后来再一想,不是一直都说铁路建设是一种投入很大的基础建设吗?成本这么高似乎也没关系,因为它的收益是长期的。简单算一算:现在铜矿里至少需要20人来回不停地运料,包括矿石、木炭;铺设轨道后,大概2、3个人就够了,一年相当于节省了5000多个工作日,已经能把铺设轨道所消耗的人工挣回来。

姜海涛也很明白,受现在各种环境的限制,比如动力、用途等等,他发明的“铜路”也只是在这个特定场合下有好处。矿石量大,距离很近。真要想学后世那样,修什么“胡蓼线”、“蓼霍线”,那就是胡闹了。就算以后能用铁轨代替铜轨,自己也甭这么打算。

第二天,姜海涛开始和带来的工匠们一起铸造铜轨道,以及车轴、车轮等部件。养庆带着手下去勘察矿井口到冶炼炉之间的地形、地质。不料他们刚忙活半天,就来找姜海涛,报告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矿井口因为在山脚下,所以坡度比较大,五六十米的距离就降低了1米。在这上面修轨道,要么把不少地面挖开,要么得派人拉住小推车,否则以它那么小的阻力,自己就会跑下去。因此他们建议在这一段路上不用轨道,而是用现有的双轮车。

姜海涛一听:有坡还不好吗?不用拉车,可以让矿石自己坐车下去啊!虽然养庆他们的建议可以减少轨道长度,但矿石需要“换乘”,也很麻烦。所以等轨道修到山脚下后,还是一直延伸到矿井口为好。

随后姜海涛又想明白了养庆他们为什么担心:这时候还没有刹车装置。首先是现在的双轮车并不重,整车加上货物、甲士也不过几百公斤。其次,车轮、路面的阻力都很大,双轮车凭惯性根本跑不了多远。最重要的是,牵引车的牛马本身也就是一种刹车装置,只要它们停下,车还能往前冲吗?

又有一次“发明”机会了。

自行车上的刹车装置,姜海涛最熟悉,于是他马上画出了一个草图。在轮缘外布置了一根杠杆,长头贴着车厢伸上来,下面的短头那里固定上一块厚厚的皮革。这就是刹车片,当然它的寿命和橡胶的比起来,肯定会差不少。扳动杠杆,皮革就能紧贴到小车轮的外缘。

轨道要比小推车好造,因此过了两天,第一批10根1米长的铜轨道就铸造完成,还有40根轨道钉。姜海涛指挥工匠们进行了试验性的铺设,结果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

于是姜海涛立刻带着养庆等人返回蓼城,与养敖一起动身前往大隧。

这次的队伍变化很大,因为表面上变成了一个商队。

领头的叫卞舒,42岁的商人,已经来往于楚、胡、蔡、陈等国二十年了。养敖介绍之后姜海涛才知道,他的祖先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卞和,所以卞舒本为楚国人。可是卞和就是被楚王砍了双脚,作为商人在楚国的地位又很低,因此卞舒对楚王和楚国的贵族都没什么好感。相反,他在胡、蔡这两个小国一直受到更多的尊重。几年前,卞舒因为生意上的事与归梁结识,成了好友,后来干脆举家搬到胡城。归梁负责替归豹收集情报后,他就成了第一批招募的“间谍”。现在他手下的所有仆役、奴隶都经过了筛选,只留下值得信赖的。归梁又加入了几名胡国的甲士兵卒,既负责安全工作,也将跟随卞舒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为“情报人员”。

当然,商队实际上的负责人是养敖。他和姜海涛都装扮成了卞舒的手下,一个是车夫,一个是小仆役。养庆、胡貅、胡审、胡仲爽、萑黑带着16名士兵,胡頵带着3名工匠,也都装扮为仆役和车夫。卞舒原本的手下留了12人,这样一共40人。作为一个商队,这个人数不少了。不过他们足足有15辆双轮车,10匹马和10头牛拉着,俨然一个大型商队。

他们的主要货物是丝绸,还有一些粮食、皮革等,一共装了10车。另外5辆车上装着他们自己所用的粮食、帐篷等物。不过在这里,还藏着一些特殊的东西:芈午的一把佩剑,子辛的一对玉带扣、一个铜爵,屈稽的一把佩剑,巫审佩戴的两块玉佩,以及五把精美的楚剑、三张楚弓,都是准备用来接近楚军守将的;一套包括测角器、三角架、水平仪的测量装置,自然是养庆他们几个人要用的;10套马鞍马镫,需要时可以让萑黑他们骑马出去探察消息;10套皮甲、40把剑、20张弓、5把踏张弩,必要时的自卫兵器。姜海涛把自己常骑的那匹马也带上了,而且一直坐在它牵引的双轮车上。

另外一个秘密是,这些双轮车的轮毂里都加上了特制的铜轴承。和胡军战车上现在用的滑动轴承相比,它们要窄一点,分别嵌在轮毂和车轴中间的凹槽里,这样从外面看不出来。其中两辆用的还是最新的滚柱轴承。

从蓼城到大隧的道路,萑黑他们在几个月前曾走过很多次,侦察楚军是否出兵,因此这一路上他们行进得比较快。他们首先向东南方向走,渡过灌河,然后是稍小一些的白露河,五天后就到了大隧附近。这天晚上宿营时,姜海涛看到南方有一些小山头。萑黑告诉他,再往南大约10公里就是大隧了,正好在一个河谷中。

第二天一早,他们向东南走了一会,就来到一条河的旁边。三十多米宽,比灌河略窄一点。他们随后就沿着东岸向南走去。

姜海涛拍了拍前面赶车的萑黑:“黑子,这叫什么河,是不是到大隧的那条。”“叫黄水,大隧就在前面的东岸。”“黄水?看着挺清亮的,怎么叫这名?”“公子,顺这条河下去,会一直到淮河,过去那地方是黄国,一百多年前被楚国灭了。所以这条河叫做黄水。”

姜海涛再左右一看,发现路的两侧开始出现山丘,不再是一马平川的原野和树林。而且这些山丘越来越高。

“黑子,你骑马能跑上两侧的那些山丘吗?”“能。不过再往前走几里就不行了,坡陡,树多。那些山丘我估计有两三百米高呢。现在这一段路上适合用砲弩。”他用赶马的策指了指左边一个山丘:“把砲弩列在那个山丘的后面,足够射到这里。在山丘顶上排一行踏张弩,前面用木盾、剑手挡住。那样的话,这条路上的敌人就完了。”

听到这,姜海涛回头看了看后面一辆车。车上的养庆也正和胡貅左右观瞧,然后跳下车,上了另外一辆。姜海涛知道那里装着他们的测量器械,他们准备绘制地图了。果然,车队停了下来,养庆他们开始把三脚架、测角器等搬下来。养敖从前面来到姜海涛的车旁:“我们几个去山头上看看?”

黑子带着养敖、姜海涛、胡貅等人爬上了一个小山丘。山丘的另一侧长满了树木、杂草,大路向南拐了个弯以后,消失在另一个山丘的后面。姜海涛忍不住说:“要是大隧的楚军去增援息城,我们可以在这里伏击他们。”不料黑子摇了摇头:“公子,这儿离大隧已经很近了,所以楚军经常驾车来这里查看。”他的话音刚落,养敖就指了指前面:“不错,前面有车来了。”

“哦?”姜海涛抬头使劲看了看,没看出什么异常。胡貅忍不住笑了:“公子,您的眼神怎么比得上将军。山丘那边的路上有一点尘烟,应该也是一个车队。不过走得不快,应该不是楚军吧?”他最后一句话是问萑黑。“应该不是。大概是去息城的商人,或者是运输队。”

养敖左右看了看,然后走到一棵矮树后面。姜海涛他们也赶紧跟了过去,利用这颗树隐蔽自己。过了一会,果然看到一个小车队出现在大路上,有五辆牛车和一辆马车。

“是个商队。”萑黑说:“不知道他们要去哪。要避开他们吗?”养敖回头看了看自己车队停的地方:“算了,两边都不好行车,让养庆他们赶紧收起来就行。我们下去找卞舒,可以让他去问问对方要去哪。”

....

Hao123中文 網[Hao123.se] 更新 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