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震富
作者:七尺微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89

公良承安排绿衣出去后便找来仆人安排雕刻,这可是技术活,自然不是公良承能做的,不过这个年代雕刻之人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咸阳本地,光是十二万天下富豪便可看出咸阳要多少人了。

事情安排出去,公良承便开始整理自己的书柜了,书柜**有三套书籍,皆是竹简制成,公良承随意翻开看看,三套都是一样的,想来是他和弟弟们一人一套。

公良承抽出自己的那一套,发现上面皆是诸子百家话语的摘抄,以儒家、法家为最多,想来是受了始皇和李斯的影响,公良承翻开细细品读一番,却是和后世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如此看了一会公良承便觉得体力已是不支,只能转到几案前放在几案上观看,同时在心中为自己这身体健康程度打了一个最低分。

竹简上并没有标点,公良承看着很是不适应所以便自己提笔标记起来,如此中午时分便全部标记完了,可见书籍甚少。

“先生,雕刻之人问雕刻什么字体。”一位奴仆近前问道。

“字体?”公良承从书中把脑袋提起来道“哦,等等,我书写一遍,便照着我的字体刻吧。”公良承说完吩咐人取来缣帛再次把【师说】写了一遍让奴仆送去。

一切做好,公良承再次沉浸在古书中,并且帮着弟弟们也把竹简上的语句断开,毕竟公良承是想着把这标点之用公布于世的,如今自己地位并不高,故此只能从身边的人影响起。

日子在忙碌与整理知识中慢慢度过,此时家中古籍并不多,公良承专门出去上大一点的书馆买了两车书籍回来,别看两车,若是按照字数放在现代印刷的书籍一辆自行车就能拖回来,可见此时竹简的不便。

公良承在整理书籍的时候还偶然想起,记忆中祖龙始皇每日里的批文都要一石,一石便是一百二十斤,换成二十一世纪的斤也是要六十斤的,可见祖龙始皇的辛苦。

三天的时间匆匆过去,公良承对这个时代有了一个更好的认知,他虽没把握能高居殿宇,但是在这个时代生活还不是很难的。

三天里,他除了第一天安排下去的一篇【师说】和后来买了一些书以后,每日里便是研究黄豆了。

不知道是因为他前世母亲的东北血统还是因为前世他本身的爱好,在他前世独自生活的时候最喜欢吃的便是大酱,保姆请的也是东北人,有时会在家中做一些大酱,公良承有时也在一边看着,大体过程还是记得的。

而且东北大酱很好做,只需要大豆、盐、水便可,三天来他通过回忆模仿已经将大酱研究出来了,更是下了大投资直接腌制了十大桶的分量,想来是够了。

大酱的制作需要发酵和打耙,周期约莫一个月的时间,家里人多不明白他要做什么,公良承也不解释,只是每日里忙碌着,公良氏依旧每日与公良承母慈子孝,只是会固定的问忠叔与绿衣公良承每日里的行动。

公良康和公良允在当天下午便回来了,这两天每日里都去读书识字倒是没有惹出什么麻烦,只是公良允依旧有些调皮,倒是常常出去玩乐,公良氏也会适当的批评一下,公良承对此倒是没有什么表示,孩子么,玩乐下是正常的,毕竟公良允才十二岁。

为了不让这个小dd学坏公良承也跟着出去过一次,自己这弟弟多去的是棋社,此时最为流行的便是六博了,玩法现代早已失传,有些类似于象棋,不过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公良承跟着玩乐几次很是喜爱,毕竟前世他便喜玩军旗、象棋一类的,只是受于父亲临终嘱咐学的围棋,如今发现这种玩法多样化的六博甚是喜爱。

这几日碍于忙碌家中琐事公良承没有时间玩乐,却很也买了些此类书籍回来看了看,最小的弟弟公良允见哥哥如此喜爱也是高兴,毕竟每日里出去玩也没什么玩伴,多是一些富商子弟,若是公良承能跟着一起玩他当然高兴了。

公良承在心中也是想着若是自己有闲暇便陪陪小弟,否则与那些富商子弟玩的多了谁知道出什么事。

可以说这一家最让人放心的孩子便是公良康了,十四岁的他便如老学究一般每日看书识字,手还不停在沙盘上方比划着,尤其是见到公良承新添加的书籍,更是如获至宝,每日里再也不干别的,若不是公良承拉着,想来吃饭时都要看书的。

这三天来公良承又把【三字经】默诵了出来,以便于教小孩子用,不想公良康见了便要公良承教他,公良承无法只能一点一点的解释。

当公良承解释的口干舌燥的时候公良康突然问道:“兄长,‘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中的前两段我还明白,这后边的二世也能理解,只是这楚汉争是何意思?”

公良承当时被问得头晕脑胀随口答道:“刘邦、项羽公争……”话没说完公良承立刻拿起锉刀把下文全部锉去,心中暗暗道:下次还是要公良康读读才行,这要是被有心人知道,那可是砍头的罪过啊。

同时嘴里叮嘱公良康不能出去乱说,也多亏公良康是老成孩童,虽然只有十四岁却是有着一番独特的稳重。

三日过后,公良承准备开启学院了,由于前一段身体不适,一些常来的孩子都等着通知,公良承既然决定开课自然早早的派出奴仆通知各处人家了,同时自己的好友李清,也于信发出的第二日收到,并且特意来找他,并曾言,李斯在他开学的当天可能来听课。

公良承倒是想过这个时期的一些人物,比如李斯、赵高等等一类,最终他也没有觉得自己能改变什么,想来当个教书先生,使自己在这段短暂的和平和将来的战乱中过的安稳、惬意一些就好了,历史,不适那么容易改变的。

从公良承个人的角度,他对李斯没有什么好或坏的看法,只是觉得此人学识渊博、长袖善舞,只是最后一个棺材钉没钉好才落得身首异处。

不过此时却不是公良承想这些的时候,既然李斯能来公良承自然要利用一番,弄好了可能是很有前途的,毕竟李斯还能当几年政呢,若是入他法眼,想来爵位是没有问题的。

在公良承派出送消息的人自然听公良承吩咐,把李斯可能来也传播了出去,由此一来,第二天早上却是有很多学生家长陪同而来了,且多带着礼物,公良承本着有教无类、有来无回的原则,一一笑纳了。

李斯早上并没有来,想来早朝散了以后会过来看一眼,若是忘了可能也是不会来的。

公良承见学生都来了,一个个规规矩矩的坐在下面心中甚是满足,这些学生最大的十岁,小弟七八岁,想来再大点的以前的公良承也是交不了的。

“忠叔,把竹简一一发下去。”公良承对着一边的忠叔道。

李清此时也坐在下面,无他,好奇而已,自从看了公良承的【师说】,以及他那略像佐书的字体,李清对这位老友便甚是好奇。

竹简一一发下,孩童们打开来,字并不难认,内容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便是最大的李清也是有些糊涂了。

由于位置多,有一些家长也坐在了位子中,名义上陪同孩子,却是为了见那未必来的李斯一面,此时见了这竹简上的文字,众人也是搞不明白。

“这是我近几日患病在家时整理出的【三字经】,用为孩童启蒙只用,大家跟我读。”公良承跪坐在最前面面对着众人说道。

孩子们倒是不能明白什么,但是在座的成年人多数是富家子弟,自然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当然,我们首先要明白,秦朝包括秦朝之前,不是每个人都会写书的,更不是每个人写了书都敢发表出来让大家看的。

公良承如此行事让大家对他产生了一种感觉,自信。

是的,公良承自信,他的自信并非盲目,而是来自于对之后两千年历史的了解,【三字经】,孩童启蒙书籍,明代出现,直到现代社会依然有人用,可见其重要。

“大家跟着我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公良承带头朗读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童们用清脆的声音朗读道。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公良承完全不理那些目瞪口呆的富商,而是一句一句的带领孩童们读下去。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