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暴风雨前夕
作者:明易      更新:2020-01-05 11:36      字数:8981

10岁的玛丽是个心智早熟性情沉重的孩子,她那与稚嫩的年龄不相衬的古怪个性和奇特长相以及思虑过度导致的反应迟钝使她看起来就像一个邪恶的怪胎。

就像此时,在伦敦的天恩市街与舅舅舅妈共度了一个愉快的复活节后,玛丽就抱着她的书本和玩偶娃娃在回程的马车旁静静地自我罚站了半个小时。

看着父母忙碌地调整回程的行李,她默默地盯着马车车厢里前后相对的两排位置发呆,一边已经坐着她的大姐简和二姐伊丽莎白,而另一边坐着吉蒂和莉迪亚两个小妹妹。她们姐妹几个上下相互之间分别差了一岁,唯独她与伊丽莎白、吉蒂各差了两岁。也许就是因为这点小小的差异,令她既无法坐在正亲密交谈的两个姐姐旁边,也无法坐在正嬉闹得起劲的两个妹妹旁边。

在玛丽一味发呆的功夫里,贝内特夫妇已经做好了最后的修整,他们愉快而不舍地抓紧时间与他们的弟弟弟媳最后说几句话,贝内特太太再三要求嘉丁纳先生今年秋冬生意不忙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全家回乡过节。得到他肯定的回复后,她才就着她丈夫的搀扶上了马车。

一进到车厢内部贝内特先生很自然地便坐在了两个大女儿中间,贝内特太太也高兴地搂着两个小女儿坐在丈夫的对面。这样一来,看着马车里俊美不凡的夫妻和他们可爱娇俏于水准线上的四个女儿,玛丽越发不知道自己该坐哪儿了。

玛丽想说点什么,可是看到姐妹们手上抱着的与她手上这个有着同样花色和工艺的玩偶娃娃,她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在她犹犹豫豫举棋不定的时候,两家人已经透过车窗完成了最后的告别。在这之后,贝内特先生听到车夫问询的声音从前面传来,他回了一声“可以走了”,便顺手拉上了车门。

有趣的是在马车走动了几步后,车内车外竟同时响起了整齐的惊叫。原来是车里的贝内特家大小姐和车外她的舅妈同时发现了玛丽还没上车,于是她们不约而同地大叫出声。

马车夫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听到喊叫,他赶紧控制着马车停下来,但即使这样,马车还是不由自主开出去老远。

车一停下,贝内特夫人就气急败坏地跳下来往回跑,她边跑边嚷嚷说:“老天爷,玛丽,这个蠢姑娘,你到底在干些什么......”

玛丽看着她母亲气势汹汹撞过来,怕得心里乱跳,她缩起脖子一连后退了好几步。

嘉丁纳夫妇见状赶忙过来揽住玛丽的肩膀护住她往马车方向跑,他们一边将她送上马车,一边劝解他们那看起来气得头发都要炸开的姐姐。

“没关系,佩妮,刚刚我有看到她在后面等着,只是她太矮了,你们上车后她来不及上去。今天阳光太强烈,我们都热昏头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你们真该出发了,再耽搁下去,铁定赶不上今晚的晚饭……快坐到那儿去,玛丽。”说着,怕他的姐姐开口,嘉丁纳先生急忙抱玛丽上车,同时在吉蒂旁边给玛丽指了个位置让她坐过去。

吉蒂和莉迪亚刚刚一左一右坐在母亲旁边,而莉迪亚又比较霸道,坐在位子上也不肯老实坐着,总喜欢动来动去,刚才贝内特太太在的时候连她也只能紧靠着吉蒂。现在虽然贝内特太太下了马车,但莉迪亚还是挪来挪去,前一秒她还坐在窗边,后一秒她又来撞吉蒂跟她嬉闹。

吉蒂呢,她倒想给玛丽空点儿位置出来,但给莉迪亚这一闹,她都快给挤到座位下头去了。

莉迪亚体格结实,年纪最小身量却长得跟伊丽莎白相比也不逞多让,正在抽条的简根本拦不住她,伊丽莎白又向来有自知之明不肯来凑热闹,吉蒂瘦长的身躯没几两肉,被她碰来碰去自己都闪躲不及,因此这排座椅上虽然只有吉蒂和莉迪亚两个人在,玛丽还是轻易坐不下。

她杵在原地左顾右盼,后来还是贝内特先生见她磨磨蹭蹭无从下手才弯着腰钻进车厢将她安置在简的旁边。他倒退着下来的时候一直板着面孔一言不发地盯着莉迪亚,莉迪亚本来并无所觉,后来看大家都停下来看着她,她梗了一下,也消停了下来。

总算孩子们都安顿好了,贝内特先生回身和嘉丁纳先生握了握手,与他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才又上了马车。

贝内特太太见她丈夫上去了,一面紧跟着进车厢,一面不耐烦地嘟囔:“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姑娘,傻透了,尽给人添麻烦,要是她的父母在猛然停下的马车中摔断了脖子,或者她的姐妹们撞破了脸蛋,再不然撞歪了鼻子,她就高兴了......”

马车在贝内特夫人絮叨声中再度启程,玛丽坐在简的左手边若无其事地打开了她的书本,原本很喜欢的玩偶娃娃已经被她塞到了座位底部,大大的书本下,玛丽眼眶含泪。

贝内特太太兴许没有恶意,她只是习惯性要唠叨,唠叨着唠叨着,就都习惯了~玛丽对此一清二楚,眼泪反而更加汹涌,她几乎没有痛哭失声。

这时候简扶了扶她的肩,轻声对她道:“还是不看了,车里这样摇晃,看久了眼睛受不了。”

玛丽充耳不闻,伊丽莎白见了,未免她们俩觉得尴尬,便将简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莉迪亚老早就盯上了玛丽,她眼尖地看玛丽放下了玩偶又拿起书本,忙高兴地学给她母亲听:“妈妈,玛丽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傻瓜,真是傻透了,对吗?”

贝内特夫人听莉迪亚如此聪明,将她的口气学得唯妙唯俏,心里快活得不得了,她高兴地将莉迪亚紧紧搂在怀里狠狠亲了一口。

吉蒂见了,顿时忘了向母亲告莉迪亚前头戏弄她的状,立马乖觉地学习起莉迪亚的做派。

小姐妹俩合力作弄她们的小姐姐,更因为有她们母亲的支持,这两个小妹妹对纠正玛丽某项众所周知的陋习更加乐此不疲肆无忌惮。

伊丽莎白不喜欢她们这样的做派,她不满地皱起了眉头,拉着她父亲,俏皮地朝她们努了努嘴,示意父亲得管一管。

贝内特先生望着二女儿机警灵动的黑眼睛,慈爱地和她贴了贴脸颊。他看起来好像很疲惫,这让注意到这一点的伊丽莎白觉得十分诧异。

而她的诧异又似乎宽慰了贝内特先生,原本他都觉得自己才是那个该拿起书本躲避一切的人,但被伊丽莎白这样关切的眼神一瞧,他又恢复了点儿精神。

他心想虽然下面三个女儿都够傻的,他其实也不太在意她们到底谁更傻些,但不得不说作为她们的父亲他还是得履行他应履行的义务。

这样想着,贝内特先生又一次不苟言笑地看着两个小女儿,尤其是莉迪亚,他呵斥她的语气不可谓不严厉,他甚至一点儿也不通情达理地命令她们必须跟玛丽说对不起。

玛丽有些受宠若惊地偷偷看了眼她的父亲,吉蒂和莉迪亚都被骤然严肃起来的父亲惊得够呛,两个姑娘呆傻傻的,莉迪亚甚至吓得哇哇大哭。

贝内特太太听不得小女儿的哭声,但她心里隐约察觉到丈夫心里不痛快,这让她惦记起了为人妻子的本分,因此虽然她也生气,但她还是尽量开玩笑一般对她的丈夫说:“我的好老爷,别这么大惊小怪,你怎么舍得这样糟蹋自己的亲生女儿?瞧这一张张小脸多么委屈,我得说你这样可真叫人不舒服,半点儿也不肯体谅我的神经衰弱。”

贝内特先生被他妻子颠倒黑白的说法气笑了,他阴阳怪气地恭维了一番妻子的衰弱神经。要是换了往常贝内特太太是决计听不出他在嘲笑她的,但今天他这口气着实呛人,贝内特太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眼见着贝内特太太该不依不饶了,贝内特先生又突然鸣金收兵识相地选择了默不作声。做丈夫既然已经歇了自讨麻烦的心思,也就等于无声地宣告了妻子的胜利。至于吉蒂和莉迪亚的道歉,也自然是不了了之了。

这样一处置,回家的路上,一家人气氛融洽的相处就变得不太容易起来。

小小的一辆马车,竟莫名其妙的分出了三个地界。贝内特先生带着两个大女儿,太太带着两个小女儿,玛丽带着她的书本,就这样各自找着各自的乐子向着共同的家行进。

一路上,玛丽心绪难平,波涛澎湃,只是碍于过去几年仅有的生活经历,她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绝不算是双亲中任何一个心目中亲爱的小宝贝,所以她也只能饮泣吞声。

她明白自己惹不起母亲那不时衰弱的神经,而她的父亲也不愿意为她挺身而出,更多的时候,他宁愿放任自流,也懒得站出来主持公道。也许那并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他根本就不认为家里会有什么不公道的事情发生~这个认知比起前者更加让她伤心透顶。

玛丽小小年纪就常常陷于忧伤,孩童与生俱来天真无邪的优良品质在她身上出现的频率通常无异于出现神迹的概率。

她那种不讨人喜欢的程度已经严重到了只要稍微产生点儿妄想就会影响到周围人享受幸福美好生活的地步,那实在令人很不愉快。

而这样一个家伙~她内心的祈愿却是希望能成为一个讨人喜欢值得家族骄傲的存在——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其实凭良心讲若从这姑娘的本心出发,她倒也不失为一个心地善良思想光明的好姑娘,但残酷的现实往往注定了她期望包括她在内的所有人都能过上轻松愉快好日子的愿望必然会成为泡影。

这一结论的得出是有充分依据的。

首先,她一出生,就经受了老天爷恶毒的偏见。

她的父母轻轻松松就将美貌分给了她的四个姐妹,多出的那些,宁愿多分些给简和莉迪亚,也不肯均给她一点儿。

对她来说,这实在吝啬得过分。

如果她出生在一个普遍相貌平平,或者大部分平凡无奇,甚至小部分人平庸差劲的家族,类似隔壁的卢卡斯一家,那么还可能相安无事些。但她偏偏生在贝内特家,老天,仅凭她这严重低于家族水准的相貌,就足够叫人质疑贝内特太太婚后的操守了。

现在虽然事情还没有严重到这样的地步,但也足够造就如今玛丽的尴尬处境。

说到此处,还不得不提一件曾经让贝内特太太无比骄傲的事:莉迪亚一岁半的时候就能在家庭聚会上指出家里最难看的人是玛丽呢,这真是让她妈妈为了她的聪明伶俐欣喜若狂。

至于说到聪明伶俐,那就不妨谈谈阻碍玛丽实现梦想的第二个障碍——玛丽不具备聪明伶俐的天赋。是的,她不具备,这恐怕是玛丽最为伤心难过最不愿意提起的了。

她也曾想过,虽然她长得不太可人爱,但要是性格活泼机灵一些,会不会有所改变。可惜的是,即使她有这样的想法,也实在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支撑她的行动。

愚蠢的玛丽为了讨人喜欢,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家里每一个姐妹的言行举止她都仔细揣摩认真研习过。甚至连最小的莉迪亚,她都学过她那种与生俱来的没心没肺的开心快活。

有一段时间她逢人就要腻上去撒娇,可惜她没有生就一张会说俏皮话的嘴,更没有长一张苹果似的甜甜笑脸。她本来就不怎么会说话,又这样假痴假呆,就更显得愚蠢透顶了。

不久之后,玛丽自己也发现,她这样招摇的表现实在适得其反,大家有时看着她,就像在看一头自己跑进屋子的猡猪,这严重伤害了玛丽的自尊。

从此玛丽吸取了教训,凡是能够惹来别人比照她和她的姐妹们之间差异的事情,她一律都不做。

不过这样确实挺叫人惋惜,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她会不招人爱而她的姐妹们又招人爱肯定是有些决定性的差异在里头。她的生活圈子本来就不大,她又不肯虚心向成功人士学习,明明不聪明,又爱出风头不肯老老实实蹲在那里尽量别招人烦,那她在走投无路之下蒙头乱蹿闹出更多笑话,进一步刺伤她的自尊心,然后她再更气急败坏地对大家发作就成了命中注定。

——整一个恶性循环,到了最后,她不仅想不起自己最初的愿望是什么,连自己完全有权力放弃这一愿望的事实都忘记了。

她只剩下一堆无穷无尽的焦躁和烦恼,这些负面情绪反反复复不断发酵,甚至在她的心底滋生出了晦暗的怨恨。

如果不是有一天她偶然路过书房,透过没关严的门缝,看到伊丽莎白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坐在父亲怀里与他相谈甚欢,那么时至今日,她早就不知被纯粹的嫉妒勾引败坏到何种境地了。

就在那一天,也许是老天终于醒悟过来以往待她太过苛刻了,玛丽突然就推开了那扇能让她父亲对她另眼相看的大门。

贝内特先生当时正愉快的和二女儿谈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游历经验,骤然被玛丽打断谈性也并不生气。

那天他的心情想必很好,见到玛丽叫了他之后好像被自己吓到一般站在门口不肯进来,他还很体贴地过去抱了她进门。

玛丽又激动又好奇地看看父亲又看看伊丽莎白,脑袋一刻不停地在书架上流连不去。

贝内特先生误以为她也对学习倍感兴趣,他稍微思考了一会儿就从距离他们最近的书架上挑选了几本儿童读物,弯下腰,以献礼般的姿态把它们递给玛丽。

他这一玩笑似的举动使玛丽整个人都被点亮了,她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描画他的动作,不由感觉到了自己梦想成真,忍不住为自己终于被渴望已久的团体所接纳而兴奋不已。

她觉得飘飘然,进而得意忘形,最后竟不知廉耻地高昂着她的脑袋指着伊丽莎白抱着的那本大部头道:“我要看那本!”

伊丽莎白当时虽然也还很小,但她毕竟是姐姐,闻言没有做声,只是觉得十分有趣地看着她笑。

贝内特先生会意地看了看他的二女儿,笑着伸出一根指头在玛丽脑门前晃了晃,而后轻轻一点她的额头道:“要看日出可必须坚持到拂晓。”

彼时,玛丽完全不懂父亲的意思,未免叫人看出她不懂,她还点头微笑,等她父亲让她们姐妹出去玩,她才跟着伊丽莎白离开。

出来后,伊丽莎白便告诉她,等她看完了所有的幼儿画册,她再把手上这本给她。

而玛丽为了能更叫人看得起她,不仅很大声地答应下来,而且立即回房默默用功去了。

从那天起,玛丽疯狂地迷恋上了书本,尤其迷恋那种又大又重的皇皇巨著。虽然她很快就发现,以她那最远只能推测出今天晚餐会吃什么的脑袋,根本看不懂那些高级而深奥的知识,甚至有时候她连单词都是看不懂的,可她为了能听到别人的夸赞,却时常做出一副如饥似渴的模样。

虽然不明白写书的人在讲什么,也不妨碍她认真的做笔记,甚至把它们都背下来。索性她的记忆较好,虽然对于待人处事总爱斤斤计较的她来说记得太牢往往意味着长久的痛苦,但用在学习上,那也算是老天爷对她为数不多的一种补偿了。

稍稍看了一些书的玛丽也不算全无收获,书里的某些话让她重塑了信心,比如:人的一生如若愿意在某件事上花上三分之一的时间,那这件事必将取得成功。

当然这样的至理名言其实因人而异,如果换成伊丽莎白,大概能轻松地举出反例,像是每个人每天都要睡8个小时的觉,难道每个人在睡觉方面都很成功之类的。但玛丽不是伊丽莎白,她那贫乏的大脑从来就只相信她愿意相信的,只看到她愿意看到的,于是她坚信只有不断的阅读,大量的阅读,方是能塑造她与众不同的根本。

她就这么一刻不停地努力着,于是在读了更多的书之后,她终于能够凭借她那贫瘠的大脑解读出父亲当初的意思,这让她产生了一般人通常会有的被人揭穿心思的羞愤。她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下午经历过的每一个场景每个人说过的每一句话,更记得自己那笨拙的应对,父亲和伊丽莎白无言的默契就此转化成了叫人难堪的羞辱。

平心而论,贝内特先生和伊丽莎白大概什么都没想,玛丽心里对此当然也不会一无所知,但架不住她的内心会为此煎熬。

出于羞愤,虽然她依旧敬重伊丽莎白,却再也不肯接受很久之后的某个午后她递过来的那部书册。

那件事以后,玛丽更加沉溺于书本。她通过阅读找到了过去那个对她来说难如登天的问题的答案,从此便以为找到了一条能够实现愿望的捷径,却没有发觉自己已经渐渐被书本所左右,变成了一个只能和书本沟通,一旦离开书本,甚至无法开口表达自己的奇怪姑娘。

除了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简单用语,她已经变得不太知道当其他人询问她关于一件事情的看法时,怎么才能不用书本上的原话去回答对方了。

等她自己发现这一点的时候,简和伊丽莎白已经不会像从前那样不加掩饰地对她谈起她们新奇有趣的发现了,而她的爸爸也变得更加没有耐心等待她把自己的意见说完。

这不得不说,是她那可悲的偏执害苦了她。她就像一个急着去伦敦参加晚会的人,结果一个用力过猛,一下越过了英吉利海峡,跑到巴黎去了,那么理所当然,晚会就没她的份了。

这样看起来,偏执搞不好才是玛丽实现愿望的最大障碍。若是她能够娴熟安分,温柔敦厚一些,像简一样,将全天下的人都看得极好,相信天下的人都心怀善意,那么她也就没什么可伤心的了。

可玛丽和简毕竟是不同的,简是贝内特家的头生女,那时刚结婚的贝内特夫妇还是那么的柔情蜜意,夫妻俩即使初为人父母,经验不足,但是温柔的爱足以抚平任何的缺憾。

而等到伊丽莎白出生的时候,贝内特先生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因为贪图美貌,娶了个怎样肤浅愚蠢、喜怒无常、无法沟通的蠢货回家。

这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他只好尽力教育他的二女儿,以防她长大之后,成为与她母亲一样不可救药的粗俗货色,或者比这还更糟糕。

而即使有两个女儿作为指望,两个性格学识,教养风度处于地球两端的人,也是不可能始终和睦相处下去的。

一场争吵之后,夫妻俩开始了长达一年若有似无的冷战。最后如果不是顾虑到如果家里没有一个男性继承人,最终受苦的人会是他的两个宝贝女儿,贝内特先生是绝不可能和他的太太和好的,而玛丽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来到了这个世界。

她母亲在孕育她的时候,还真是满怀期待。夫妻俩欣然地接受了众人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到自称能从怀相上辩别男女的老太太们的恭维。

他们一直相信玛丽会是个男孩,但是结果却不那么令人欣慰。

刚出生的玛丽,虽然有着男孩般不够精细的外貌和身材,红到发黑的软塌塌的皮肤,却独独缺少了男孩们该有的关键部位。

这样一来,贝内特先生提前定下的亚瑟·贝内特这个充满内涵的名字也就派不上用场了。

不过彼时他们夫妻还很乐观,这样的结果虽然叫人失望,也并没有使他们太过沮丧。贝内特先生还发挥了自己独特的幽默与创意,将女儿的名字登记为玛丽·亚瑟·贝内特。必须承认的是这个名字还是具备一定的祈祷意味的,作为贝内特家承上启下的姑娘,半点儿不失父母的期待和祝福。

不过虽然包含着父母的殷切期望,但像玛丽这种不太有良心的孩子照例是很难理解的。从她懂事起,她就再也无法忍受父母提起那个男孩般的中间名。

亲戚们一拿这个和她开玩笑,她就哭闹个不停,这真是让那时已经接连生下五个女儿,还没看到半个儿子的贝内特太太厌烦透顶。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玛丽的不识好歹搞不好就是与生俱来的,而她那不会体贴人的特质真是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已经根深蒂固难以祛除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别人不太体贴她,也纯粹是因为她本身并不具备体贴别人的品质,那么她经受的苦难也就无可辩驳了。一切都是她自己咎由自取得来的,当然很该归因于她的多心,毫无疑问,自寻烦恼就是造就她痛苦的根源。

即使她残存着愿意体贴别人的善意,但她那不够单纯善良的品行,不能体贴别人好意,一味自私自利的傲慢无疑摧毁了一切。

这种不知感恩从过去一件很小的事上就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那是不久以前,贝内特家大小姐简曾经为了能够妥善引导姐妹们的关系,求助于她们的父亲。

那天中午她难得严肃地坐到了贝内特先生对面恳求:“父亲,您是不是能稍微约束一下吉蒂和莉迪亚,她们给玛丽带来了不少烦恼。”

那时玛丽正坐在窗外看书,谁也没注意到她,也没有谁会想到视力不好的玛丽,会有那样好的耳力。

她处处留心,于是听到了让她无比伤心的回答。

当时也不知贝内特先生是出于怎样的心态,也许他正在被什么严重的问题困扰,以至于说了这样一番极不得体却又偏偏包含真理的话。

“如果玛丽的两个姐姐都毫无意外地赢得了两个小妹妹的尊重,那么我实在看不出来为什么玛丽会做不到。当然,如果玛丽本身也是个傻里傻气的姑娘,而吉蒂和莉迪亚又一个比一个更加傻里傻气,那么最傻的那个拥有统治权也就不值得奇怪了。倒是你和丽萃,如果不想傻瓜帝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以致影响到你们自身,你们倒很是应该去争取一下玛丽,顺便也可以劝一劝你们的两个小妹妹,以防她们有一天会真正傻到无药可救。”

虽然清楚地知道父亲和简不可能发现她在窗外,但那天玛丽还是觉得难堪极了。

如果玛丽是个忤逆的女孩,她一定会当场站起来放声尖叫。幸运的是虽然她没有高贵的品格,但也没有忤逆的勇气与能力,所以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只是从那以后,她就有些害怕与简单独相处,这常常让她倍感耻辱。

不能过度依赖简的庇佑,玛丽更深地沉浸在了别人不太体贴她,而她也不体贴别人的生活。可幸她还有读书写字这一爱好,实在无可打发的时候,看看书也还是蛮愉快的。即使她大部分时候都看不懂,大多数时间不过是在背背书,但这也聊胜于无。

虽然这看起来像个死循环,她越无法靠近他人,他人也越发无法靠近她,而她又变得更加怪僻孤独,但总体来说也不缺乏乐子。比如说每当她母亲生气的时候,她大可以当做自己看书入了迷,而不需要给予回应。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也可以装作在发呆,然后拿起自己的书本,完美的掩饰尴尬。偶尔碰到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而书里恰好有答案,那真是妙极了,完全可以卖弄一番得到别人的夸赞。毕竟小小年纪就能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还是挺能叫人得意的。

玛丽之所以还能在一连串她自以为不公平的事件中苦中作乐是因为她还保留着微弱的希望,她还可以期望会有一个兄弟。她真诚地相信,一个小兄弟的到来,能够扭转她一切的不幸。

这样的想法是有一定的道理支撑的,如果她有了一个小弟弟,那么家里的人口就从奇数对变成了偶数对,这样一来,起码在新的家人诞生之前,她就没有理由被剩下了。

如果她有了一个小弟弟,即使他长的还不如玛丽,但作为家里的男嗣,也一定会比吉蒂和莉迪亚更得妈妈宠爱。这样她们就得为了保持妈妈的注意力多花费些心思,也就再没功夫做那些讨人厌的事情了。

如果她有了一个小兄弟,那么她一定会好好爱护他,比谁都更加爱护他。这不是一句空话。她想过了,简对每个人的爱都是平均的,那也就显不出她特别爱他。丽萃最爱的永远只有她自己、爸爸以及简,这种状况没那么容易被改变。吉蒂和莉迪亚两个比起说喜欢他,可能更想要活吞了他。只有她会全心全意地疼他爱他,而他呢,即使不能给她同等的回报,也必定不忍心像莉迪亚一样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让自己恨之入骨的话。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她有一个小弟弟,她家在浪博恩的地产就能永远保留下去。没有了后顾之忧,妈妈就再也不用为了她们没有保障的将来神经焦虑坐卧不安了,她们家的关系说不定会变得更加亲切融洽呢。

……这样算起来,好处真是数也数不清!

认真看看玛丽这些所谓的好处,还真是不得不承认这个小女孩真是充满心机哩。我们也可以想见,如果老天爷在给了她这些常人一辈子都未必会有的沉沉心机之后,还要多给她些智慧与美貌,或者其他什么美好的特质,那才真正是不公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