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龙的想法是,因为勇进的名气太大,很多人都是他的门下弟子,郑钢不可能将朱门弟子赶尽杀绝,“人,总不能因噎废食吧?勇令君那一头联系着满朝上下十之七八的名士大夫与贤能俊杰,他们都是勇令君这些年来一手栽培的。郑泽、郑宁、郑彰他们都还是他的门生弟子。”
如果这样看来,郑钢就算有篡逆之心,但在明面上还需给士林儒家一个光明正大的说法,“宇儿拜投在勇令君的门下,是绝对不会吃亏的。通过他引荐与关照,会结交到许多的名士大夫、贤能俊杰。这对我杨家将来在儒林清流、名门士苑之中扎下深厚的人脉根基是极有裨益的。”
自从郑钢大办未央湖会之后,原本大家都以为可以不战屈人之兵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似乎感觉到一点不一样的味道,炎炎盛夏陡然逼近,越都城里的空气一夜之间也骤然高度紧张起来,仿佛一只装满了火药的大桶,一触即爆。
韩布当时从越都返回重州时,郑钢对他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他能说服韩铁成投降,但是一直到六月十二日,重州方面传来消息——被朝廷册封为秘书郎之官的韩布回到襄阳城中非但劝说韩铁成投诚归顺未果,而且还被韩铁成一怒之下投进了监狱;在收监了韩布的同时,韩铁成强撑病体,从新野紧急召回了高淳,当面托付给了他北抗郑钢的重任。
而江苏派来的那个鲁大鹏,在越都时表现得对郑钢非常恭敬的样子,看上去似乎有意投靠郑钢,但后来的情况是,六月十四日,江苏方面传来消息——特使鲁大鹏返回之后,周洲非但没有表现出任何放马江南、收兵归库的恭顺迹象,反而迅速加紧了江苏一线的全面戒备。
周洲小小年纪,初掌江苏,志向可是不小,对郑钢威震天下的滔天权势也不怎样放在心上,他先是派出幕府第一重将林稻在鄱阳湖勤练水师,兵舰日日游弋于江,锋芒隐隐逼向皖城与合肥城;然后,他调遣麾下骁将甘宁、吴坚等进军屯守靠近重州的鄂城一带,于长江南岸伏伺而窥。
郑钢本来还洋洋自得于他的“上兵伐谋”威力,自以为能把重州与江苏的诸侯给吓倒,然而这两个消息都让郑钢很是烦躁,尤其是韩布在重州被捕,更是让他雷霆震怒。韩布以天子近臣、太师特使的身份前去劝说韩铁成归附,结果竟被他一个地方牧守擅自监押,这分明是没把他郑钢放在眼里!同时这也说明了韩铁成是准备与他对抗到底了!
郑钢有一种在众人面前丢面子的感觉,自从他确立了在北方的霸主地位后,始终有说一不二的权威,不容许被别人轻视,在盛怒难抑之下他亲书一份措词尖锐的奏章呈进了内廷,声称:重州牧韩铁成先前本有郊天祀地之逆迹,而今又胆敢擅监天子近臣、太师特使,并且大备甲兵企图抗拒王化,实属目无纲纪、大逆不道、罪不容诛,本座为正朝纲、护君威、匡帝室,不辞劳苦,将披甲跨马亲率五十万雄师挥戈南下,荡定重州、翦灭韩铁成。
虽然郑钢在北方统一了各路诸侯,但朝廷内外还是有不少对他不满的人存在,只是有些人敢于明争,而另一些人在暗地里反抗。他的这一道请战表刚刚呈进宫去,太中大夫孔盛章随即也写了一道奏章跟进:韩铁成固然有悖逆之迹,但他一不妄自称帝,二不举兵犯上,若是当朝能够勤修文治以怀之,广行柔道而抚之——韩铁成当可自行折服;倘若朝廷大兴干戈、挥师南下,只怕会有穷兵黩武之弊。
说实话,在朝廷上敢于公然与郑钢唱反调的人还真不多,郑钢脾气一向不好,很多人在他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出,孔盛章的这道劝抚表明显是针对郑钢的那道请战表而来的,顿时在越都上下引起了一片争议之声。但是,郑钢本人却一反常态地表现出了一种莫名的沉默,既不辩论,也不作答。
既然孔盛章跳了出来,郑钢这里也不乏文科打手,很多郑钢麾下的文人正愁找不到效忠郑钢的途径呢,第二天,御史大夫孙楠也上了一道奏表。他的奏表内容却与南征重州事宜全然无关,而是专门刺向孔盛章的一柄“利匕”。
奏表上的言辞主要就是针对孔盛章,自古以来文人相轻,孔盛章依仗着他是孔子的后代,士族儒家的代表,很多出身平民的文人对他本来就是既羡又妒,奏表上说:太中大夫孔盛章,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妄称“我孔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与周洲使者鲁大鹏私语,谤讪朝廷。
孙楠的反击采取的是千古文人常用的手法,先从政治上,再从道德人品上,直到个人生活细节,方方面面去打击对手,他说孔盛章身列九卿,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前与白衣狂生祢衡跌宕发言,肆语有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既而与祢衡更相赞扬。
祢衡曾经得罪郑钢,最后被郑钢诛杀,孙楠想要害死孔盛章,当然就尽量把他往已定性的反对派方面靠,他说祢衡谓孔盛章曰:“仲尼不死”。孔盛章亦反赞祢衡:“颜回复生。”似此种种不忠不孝不恭不顺之迹,所积非一,请以朝纲国法而治之!
郑钢其实就等着他手下的文人出来反击孔盛章,只要有人出来反击,他就可以用看似公道的方法来处理这件事情,孙楠这道弹劾表一送进太师府,郑钢立刻便在当天下午召集高卿大夫、文武重臣们上朝共议此事。这一次朝会,枢密使勇进却耐人寻味地称病缺席了。
在争论孙楠与孔盛章谁对谁错的问题上,郑钢也能看出哪些人是站在自己一边的,哪些是站在自己对立面的,诸位高卿大夫、文武重臣针对孙楠的这道弹劾表争辩得异常激烈。国丈兼齐王李宋、谏议大夫董越峰、黄门侍郎钱康、度支尚书吴文宣、征西将军关天霸等大多数大臣认为孙楠此奏言不符实,应当不予采用;
就像当年赵高的指鹿为马,很快就能让他辨别出朝廷中自己的势力有多大,今后可以很容易地提拔自己人,打压异己。吏部尚书樊学江、太常唐湃等少数大臣认为孙楠此奏言实相符,应当予以采用;而散骑常侍杨浩一、司隶校尉潘悦等四五个大臣却完全保持了中立,对两派的意见均不置可否。
本来郑钢也没指望这次会议能得出一个啥结论来,他只是通过此会议鉴别人心而已,朝会一直开到深夜也没有一个结果,最后,还是杨浩一建议先将孔盛章暂时收监入狱,待核实他的罪行之后,再交由九卿六部百僚大会公审判决。这样,诸位文武重臣的舌战方才停息了下来,这场朝会终于草草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