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一语道破天机
作者:笔胆文心客      更新:2020-02-04 04:59      字数:3326

八王府上,八王千岁出于对陆七的爱惜之意,决意留下了陆七。

八王要宴请陆七,当八王千岁问陆七,对眼下的朝政有什么看法的时候,陆七说了一句不怎么看好大宋眼下的朝政。

八王听了陆七的一句,‘不怎么看好大宋眼下的朝政’,八王千岁不由自主的嗯了一声。这一声,几乎令陆七肝胆欲裂。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陆七每遭受一次劫难,都有一种两世为人的感觉。因此,八王的这一声嗯,又令陆七魂飞魄散。

陆七俨然就成了惊弓之鸟。

八王感觉到了陆七的失态,赶忙说道:“陆七,陆大学士,你不要紧张,本王并没有怪罪你的意思。本王而是和你有着同感,但是,很难找到一个可以诉说之人而已。”

八王审视了一会儿陆七,又问道:“陆七,难道眼下大宋不算得繁荣吗?”

陆七也仔细地审视了一番八王千岁,见八王千岁的脸上露出的是真诚和坦荡,就放心的说道:“繁荣只是一时表面的现象。但是,这种表面的现象,却掩盖住了一种潜在的危机。而且这种危机一旦成了暴发之势,那么大宋的江山岌岌可危。”

八王听了陆七的话,不由的紧张地问道:“此话怎讲?”

陆七说:“千岁爷,你不要只看到市面的繁荣和昌盛,就认为天下无忧了。其实,我们的忧虑是很多的。就说农业,现在人们都不屑于到田间耕作。因为,那样辛苦的劳作,一年到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自足尚可,养家很难,发展更难。当然,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我们的国家,粮食的储备到底有多少呢?这是个不容小视的问题。一旦国家开战,那么如果其它的国家对我们实行制裁,你想想粮食的危机会有多么可怕。我们只保证军粮的供应是不行的,还必须要保证民粮的丰足才行的。如果,由于别国的封锁,而造成我们粮食上的恐慌,饥民一多,其国内必乱。王爷千岁,你有时间,你到处去转一转,你看看,有多少的良田被荒芜了。”

八王听了陆七的话,赞同地点了点头。说道:“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不妨都说出来,让本王听听。”

“还有就是天下利益的分配,天下是谁的天下,当然是赵家的天下,也就是皇帝的天下。但是,皇帝必须让百姓感觉到天下,就是百姓的天下。这样,百姓才会把皇帝装在心里。如果,百姓的心中只感觉到了天下就是皇帝一家的天下,而兴亡于否都和百姓无关,则这大宋的江山危矣。”

八王听了陆七的话,觉得颇有道理,就继续追问着陆七,“怎么样才能够让百姓感觉到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呢?”

陆七回答说:“让百姓感觉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利益。让他们感觉到,他们视作天子的皇帝时时在关注着他们的冷暖。而今我们是什么呢,说句王爷千岁不爱听的话,那就是皇帝伙同着大宋版图之内的几个利益集团,在瓜分着天下的利益。无论大宋的任何政策,都和大宋的百姓无关。也就是皇帝的心里没有天下的百姓,而天下百姓的心里,自然而然的也就没有了皇帝。一旦战争来临,只靠几个财团,几个国家所谓的精英,能行吗?”

陆七说到这里,又看了八王千岁一眼。陆七只所以这么关注八王千岁的脸色的变化,是因为陆七再也不想因和自己无关的事情,而再把自己牵扯进去。

八王千岁见陆七停住不说了,就催促道:“非常有道理,怎么不说了?快说,本王还想继续往下听呢!”

“还有就是天下不要制造太多的积案。你像西安太守的事情,本该早就有一个了结,可是,为什么时间过去这么久了,还一直悬而未决呢?像这样的事情,如果真的如同云瑞所说的那样,由于西安侯和吴先安都是朝廷的命官,而怕失了国威,则纯粹是一泒胡言。这样的事情,如果久久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那么只能够让忠臣寒心,而让奸侫之人得意。”

八王听了陆七之言,说道:“言之有理,我是当过问一下此事了。”

陆七接着八王千岁的话,说道:“还有,我们的朝廷在倡导一种什么样的社会风气?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儿。你看现在,众多的人弃本逐末,民心浮躁。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一些务实的事情,而以是利益为重。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朝政引起了一时的商贸的兴旺和发达,表面上看着人们的口袋也鼓起来了。但是,实际上,却如同杀鸡取卵一样。虽然了有了眼下的利益,但是,也同时枯竭了未来的资源。因为一个社会,就如同一条彼此咬合的链条一样,必须有序的运转。如果那一个地方出现了异常,转动的太快了,则其它的环节就要脱节。一旦其它的环节脱了节,那么,就会由于飞快地旋转的这一点的异常,突然一下子导致经济的崩溃。只要经济一崩溃,那么社会就会引发动荡。一旦动荡大了,则大宋的江山社稷也就危在旦夕。”

八王听着陆七在对社会和国家以及眼下的朝政进行着剖析,八王越听,越觉得陆七说的有道理。

于是,八王就把自己的身体向陆七的一侧倾斜了过去。

八王问陆七,“可否有良策解救一下?”

陆七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没有什么可以解救的良策。

八王千岁见陆七直摇头,就说道:“陆七,我知道你一定有办法解救大宋,也能够帮助大宋度过这个难关。”

陆七看到了八王千岁的真诚,于是,说道:“办法倒是有,但是,皇帝答应不答应还是另一回事呢?”

八王问陆七,“陆七,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陆七淡淡地一笑,说道:“因为这样的事情,单靠你我是不行的,必须皇帝发话才行的。当然,只有皇帝发了话,事情也不见的办得成。必须发动天下的百姓,但是这样,皇帝又会担心你们赵家的江山是不是安稳。因此,皇帝是断然不会同意去发动百姓的。这就是为什么朝中像宴大人,还有庞太师这样的会把朝政把握的牢牢的,几乎可以说是控制了大宋朝的半壁江山。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肯放弃到手的权力吗?”

陆七说到这里,看了八王一眼,似乎是想说,但又不知道应该怎么说的意思。即像是在征询八王的意见,还是在暗示八王什么。

八王催促着陆七,“快说呀!”

陆七看看八王,觉得今天如果不说的八王满意了,看起来自己是很难出得了这个门了。

于是,又说道:“单凭你自己是不行的。否则,像宴大人,还有太师一伙,能够把持朝政把持这么长的时间吗?”

八王听了陆七的话,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说道:“陆七,此言差矣。我们还有一心为朝的包相呢!”

陆七一听八王提到了包相,笑了笑,说道:“你真的以为包相是治世的良才吗?其实包相并不见得有人们想像的那么公正。包相只不过是你们这些大人物为了自己的需要,而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罢了。”

八王听陆七说包相只不过是自己这样的大人物儿,根据朝廷的需要而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八王就有点急眼的意思。

就见八王有点激动地说道“陆七,你的话好像对包相有成见哪?”

陆七说:“八王你放心,我陆七对任何人都没有成见。我是就事论事,包相是忠,但是包相只忠于那个他自己认为发现了他这匹千里良驹的皇帝。而他忽略了另一方面的事情,那就是百姓的事情。由此看来,包相也只不过一只手里拿着你们赋予包相的华丽的花环,而另一只手同时也在维护着利益集团的利益。只不过在这层花环的掩饰下,包相也把百姓的眼睛蒙蔽了。因此,表面上看包相是大宋的忠臣,百姓心目当中的清官。实则不然,正是这种名誉上的清廉,把一切无形的隐患都压了下去。但是千岁,你想想能够压抑的住吗?当包相的光辉形象在百姓们的心目当中破灭了,当百姓再也不相信任何人的时候,那么也就是天下大乱的时候。”

八王听了陆七的话,觉得陆七的话已经暗藏了玄机。

因此,就问道:“陆七,那你看本王应该怎么做呢?虽然危机已经铸成,但是,我们毕竟是大宋的子民,还是能够尽一份力,就尽一份力吧。”

陆七淡淡一笑,说道:“八王千岁既然如此忠诚,我也不妨就告诉你吧!尽人力,而看天命。”

一句尽人力而看天命,着实的击中了八王千岁的软肋。

从八王府中辞别了八王千岁,陆七和白云瑞就告退了。

路上,白云瑞问陆七:“贤弟,你还打算什么呢?”

陆七回答:“走马上任,也当沿路之上欣赏一番中原的大好河山。”

白云瑞说:“你走了以后,我也将告别开封府。因为,我也看完了大宋的皇帝。这样的皇帝,迟早把灾难招到家门口上来。因此,我想利用我这五宗、十三派、八十三门的少门主的身份,去招集天下的英雄。不然,如果真的到了那时候,说不定凭我白某人的一己之力,还可以为百姓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