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制造传染病
作者:那一片白桦      更新:2020-03-17 02:21      字数:3779

“嗯?”帐中的人全部一愣。[燃^文^书库][](燃文书库(7764))

“飞凤国初立,百事待兴,可事情得有人来做,但现在的人员素质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样的,别说跟汉地比,就是跟吐蕃相比也是相差甚远。

在稳定国体之后如何培养人才是第一要务。二老是汉学大家,你们培养的方式必有独到之处,但时效太久,只能做长远计。可吐蕃始终虎视眈眈,飞凤国没有那么多时间稳步发展,所以我要人,要快速地培养新式的人才。”

“那你都要什么样的人?”允凤开口问道。

“我要的是两种,一种是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青壮,一种是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少年。人数由你们定,但培训全部由我说了算,任何人不得过问,平日饮食起居也由我们自行解决,不占用飞凤国的资源。”

大家互相看了看,觉得没问题,主要是觉得高汉这个人没问题,玄女门徒这个名号和高汉历来的表现在大家心中是一致认可的。

“所有的青壮要采取轮训的方式进行训练,但丑话说到前面,这些人我是要经过筛选的,不适应我的训练方法的会送还国内。另外,我不会一直呆在飞凤国,我走时这些人我要带走一部分,尤其是冯归和李唐必须跟我走。”

高汉的话让帐中沉默了下来,这些不是能当即决定的事儿,大家还需考虑。

让大家散去,帐中只剩下二老和允凤后,三位长者都不解地看着高汉,高汉知道他们想听他的详细解释。

“在回来的路上我就想过了,飞凤国现在的国体大致确定了,但各方面还得细化。首先是防务,这是一切的基础,这点上墨先生是高手,就请墨先生多费心了。”

允凤和冯远立即向墨志子拱手相询,墨志子也毫不推辞,一口应了下来。

“其次是飞凤国要做好过一段紧日子的准备。人多了,生活物资的需求也大了,尚须统筹安排,这点上相信允凤萨满心里有数,我要带走一部分青壮也有减轻负担的考虑,但是这些人暂时不会走远,一旦有敌来犯,我们会立即支援。”

三老点头应是。

“第三,关于发展商务,我会提供一两种方法,做些产品先找人来试做,成功了就可以向外贩卖。这点上请墨先生也上上心,您走南闯北,见识多,墨家又是这方面的行家,要是也能传授几样适应飞凤国的技术,飞凤上下必对先生感恩戴德。”

墨志子摆摆手,“小子,我即落脚此处,不用你说也会为此地尽一份心的。”

冯远笑道:“这小家伙还跟你客气呢,他忘了你们墨家行义天下的作风了。”

高汉赶紧向墨志子谢罪。不是他忘了,而是这话必须得点透,把墨志子牢牢地与飞凤国栓在一起,那对飞凤国的长远发展来说作用可大了去了。

允凤也明白过来此一节,向墨志子深施一礼,三老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

“第四,我之方法与各位异,所以才不要壮年以上的人,他们的思维已成定式,有些观念不好改变。局势错综复杂之下飞凤国想要长远,如今必得破旧立新,走出一条前人没走的道路。关于这方面,我会写一份详细的材料交给三老定夺。”

“最后,李唐和冯归是必须跟我走的,尤其是李唐,事关与大唐之间的联络,作用相当重要。其他人我要带走的最多不超过十个,这是因为我的私事,暂时不便相告,但我保证将来一定把他们送回来。”

“孩子,凤姨看得出你心里有苦处,不管将来如何凤姨都会支持你。原来孙波的人我不知道,反正我羌部有多少愿意跟你走的凤姨都不会拦着,而且还给你们配备最好的马,最好的獒。”

这是私人感情,无关国事。允凤的话让高汉心中不禁一热,深深地对允凤一拜:“多谢凤姨。”

“小子,我二人有飞凤国牵拌恐怕不能随你走了,不过你放心,将来石雅会代我们支援你的。”冯远和墨志子和蔼地说道。

高汉对三老再施一礼,转身便走。得长者如此,夫复何求?唯尽心为报。

回到自己的住处,李唐和冯归正等着他呢,简单地对他们说了几句谈话内容,得知回归汉地有望,二人皆大喜。

打发走他们,高汉取来一些用来书写的羊皮,进入了狂书状态。

重生到这个世界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剽窃前人的成果,而且不用担心有人来找你要版权。与其他人著书立传、自成一家不同,高汉是堂而皇之地剽窃和小心翼翼地修改,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写出一个可以持续的好方略来。

想要改变历史就得先改变人,而改变人就得先改变其思想。思想具备传染性,一种思潮如果被大众接受并且笃信,那发展便会极为迅速,后世无数的事例让高汉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我这是怎么象是在制造传染病啊。”一边写高汉一边想着,还自嘲了一下,一心几用而已,小时候被玄女训练出来了。

孙波和羌两部在长期的封闭中各方面退化的相当严重,现在的飞凤国纯朴的就象一个婴儿,可以说给他什么的规划就决定了将来他会走什么样的道路。

高汉首先写的是武备篇,这是孙波当下最重要的事儿。

防务一块自有墨家这个大行家总揽全局,用不高汉操心,高汉所写的主要是军制方面的事儿。结合飞凤国现在的实际,最高指挥机构是军部,军部设统帅一名,下辖参谋部,军队的各种大战略均需参谋部研究后经由统帅签发下达。

军队建设分成两种,一种是正规军,由青壮组成。每军由战斗、辅兵、后勤三部组成,

战斗部队设军、师、旅、团、营、队、火六级。每火设正副火长一名共十人,三火为一队,三队为一营,往后以此类推。

从队以上施行双主官制,设军事主官和军幕布各一,平时主官管军事指挥和训练,军幕布主抓生活和部队思想另有书记官和参谋的作用。这可是久经验证的配备特色,对保障部队的战斗力很有作用。而且战时军事主官出现意外,军幕就可以顶上去挑大梁。

团级以上的建制各增设参谋两人。以飞凤国现有的情况来看,现在的建制暂时只能达到团一级。也就是说现在能抽调出的正规军也就三百多人。

这些正规军平时训练骑术、射术、步战术必须全通。高汉记得曾经以骑兵打遍天下的蒙古军团一下马往往三四个人才能打得过个人战力强悍的欧洲战士。反之,欧洲战士却在蒙古骑兵疾风骤雨般的狼群战术下被打的溃不成军。

所以,未来飞凤国的战斗主力部队必须是全能型的。至于如何训练,现代军伍出身又有玄女传承的高汉一点也不犯愁。

至于前锋,中军,后队和预备队这些具体的战术指挥,就得由当时的军事主官自己调配了,高汉还打算从训练中另行挑选出一些具有指挥能力的人来担任各级主官。

辅兵的建制跟战斗部队相同,但最高只到团级,并且隶属于战斗部,平常分开训练,也不参加直接战斗。

辅兵分两种,一种是侦察兵,由此类兵种每兵配最好的战马和战獒各一,主要负责前敌侦察,追踪搜索,情报传递,传达命令,不参加正面战斗。

不论什么时候,信息的作用对战争都是最重要的一环,所以高汉把这个兵种从战斗部队单独提了出来,就是要加强飞凤军对战争、战场的把控能力。

另外一种辅兵是军械兵,主要负责部队日常的军械维护、保养和攻城器械的制造,是技术性人才,不直接上战场。

后勤兵有两类,一类是负责供养运输,一类是把守军需物资,建制与战斗部相同。别看这类兵一般不参加战斗,但高汉要求他们与战斗部队的训练强度一致。历史上因粮草被劫被毁而失掉战争的例子太多了,高汉想尽量杜绝这种情况。

另外,高汉设想了另一大类的建制,就是内卫军。这部分完全参照正规军的建制,就是训练强度可以相应减弱。这类建制作用有两点,一是负责国内的日常的生产和防务,二是作为正规军的兵源,也就是预备队。

军队是等级严明,纪律至上的组织,一部全面的军法是必要的。高汉参照唐军的法度和宋朝《武经总要》的记载,剔除了一些不人道的刑罚,又加了一些训练内容,改编出了一部新法。

高汉知道自己这是在剽窃古人,不敢贪功,便命名为《先贤武略》,具体执行由各级主官和军幕判别并交由单独的军法处施行。

有罚必有奖,军人也是人,也得有正常的生活需求和政治需求,必须解决军人的后顾之忧。

首先就是服役期的问题。国民十八岁以上,必须服兵役三年。三年之后,视各自的意愿是转业还是继续留在部队各凭所愿。

还有必须得建立功勋制和薪饷制。这样不但会让将来的军人职业化,还能避免因封赏土地和钱财引起的各种弊端,大部分封建王朝的覆灭就是因为土地、钱财分配的不合理或者随意性才造成的。

功勋制,高汉不想多费脑筋,完全照搬了唐太宗的二十九阶武散官制,又加一、二、三等兵三阶总共三十二阶,这就算齐活儿。

飞凤国现在很穷,但不代表以后还穷。条件成熟以后,每年国家财政的两成要用作军费开支。军费除了用于制造军需外就是要给军人支付报酬。

军费由财政和统帅部、参谋部共管。每个军人单独立有一个帐户,按月由本人或者家人到专门的财政部门领取与功勋相应的报酬。

关于财政的管理,这是个庞大的工程,高汉所知不多,只能草草地写了一些。

一个新兴的国家要健康的发展,特别是飞凤国将来要走共和制,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是最重要的。怎么样由人治变成法治并且还得与时代相符,这让高汉绞尽了脑汁才写出一些,主要方向是设立相对独立的司法和监督系统,具体的就得他们自己完善了。

另外钱庄的重要性高汉也着重提了一下,现在这个时代发展银行业各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在飞凤国内试行一下钱庄取代部分银行的职能应该可以。

当然,对现在的飞凤来说这事儿还过早,高汉觉得只能先培养出他们这种意识和社会信任体制,慢慢根据需求就会产生这种新兴的资本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