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晌,林小春从赵掌柜那买了各色丝线回来上等的丝线真漂亮也真是贵,听赵掌柜说下次不定有这么全的花色,她就多选了些,光丝线就花了足足五两银子。
到家后,.她听林氏说一会儿要带林小乐去私塾找张秀才,于是放下东西,娘仨一起去了私塾。
林小乐知道先生要考教他,又紧张又兴奋,依然穿了洗干净的蓝色细布衣服,头上林氏用红绳给他扎了一个冲天炮,小脸洗的干干净净。最近林家吃的好,天天都有骨头汤喝,隔三岔五还有烧肉吃,林小乐的脸都吃圆了,微微腆着小肚子,看起来像一个年画娃娃可爱极了。
私塾在村口不远,一盏茶的时间就走到了。三人来到私塾,蒙童们已经下了学,张秀才正在屋子里等着她们。
张秀才约二十出头长得高高瘦瘦,穿着一身淡青色竹布长衫,可能是天天在屋里读书,面色看着有些苍白。
私塾里摆着几张桌子和几个条凳,里边的供案上摆着孔圣人的挂像,旁边还有一把高背木椅。林氏她们进到屋里,张秀才站起来伸出骨节分明的手朝他们揖了一礼,林小春她们赶忙回礼。
张秀才示意林氏和林小春坐下,然后自己坐在一把高背椅子上,招手让林小乐站到他跟前。
林小乐紧走两步,来到张秀才身前。鞠躬行礼,然后站直身子。他小嘴抿得紧紧的,有些紧张的看向张秀才。
张秀才嘴角微扬,抬起宽大的袖子,用手摸了摸林小乐的头,温声问到:“几岁了,可读过什么书吗?”
“先生好,我马上满六岁,在家里姐姐教我背过诗。”
“你可记得?背来听听。”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林小乐两手背在身后,背起了唐诗。他背完咏鹅,又再背了两首。
“嗯,不错。那你说说为什么想读书?”张秀才问。
“读书可以做官。做了官,娘和姐姐就能过上好日子。”林小乐似懂非懂糯糯的说。
张秀才点点头说到:“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是我们读书人的追求。读书不光能让我们过好日子,最重要的是能让你开智、明礼,将来为官也能造福一方百姓。”
他站起身又接着道:“好了,今天就到这,明天卯初过来拜师吧。回家要准备好学袍和书包。”
张秀才和林氏交待了一下需要准备的东西,又商定了束脩份额和以后要备的四节礼物,然后林氏三人离开私塾回家去了。晚上林氏和林小春在等下给乐儿准备上学要用到的东西,给他缝制新衣裳、新鞋子,还有一个书包。
第二天天没亮,林氏就把林小乐叫醒,穿上她最晚刚做好的鸦青色长袍,背上蓝色布书包,林氏带着他一起去了私塾。
林小春吃过饭后就在阳光下劈线。她劈的极细,把一根线劈成8根。绣娘劈的根数越多绣品就能绣得越精细,在现代据说顶级绣师能达到16根,林氏绣手帕最多是劈成4根。林小春不停手的劈好一根又一根。
咕噜,咕噜,林小春的肚子叫了,林小春一直对着阳光劈线,把头转到屋里感觉黑漆漆一片。缓了一会她才下炕去灶上找吃的,看看日头估计时间是下午两点左右,林氏他们一直没有回来。
她吃饭东西又在院子里走了两圈,然后站在大柳树的树荫下休息,她听到远处传来林小乐像小喜鹊一样叽叽喳喳的说话声。
林小春走出院门,林小乐看到姐姐飞跑了过来,林氏在后边撵着喊道:“小心点儿,别踩到袍子。”
林小乐跑过来在小春跟前转了一个圈,咧着嘴笑着说:“姐姐,看看乐儿有什么变化?”
“呀,头上多了一个大红点像年画童子!”小春笑着说。
“嗯,今天先生领着我行了拜师礼,我给孔圣挂图还有先生都磕了响头!”林小乐又指着头上的红点说:“这是先生给我开智,朱砂点的,说是能借着文曲星的力量让我越来越聪明,哈哈。”小正太乐得合不拢嘴。
回到屋里,林氏跟小春讲了今天的经历。到了私塾后,先是洗手焚香,然后拜孔圣、拜师,张秀才给他朱砂开智,然后是开笔礼。先生送林小乐一支毛笔,握着他手写了一个人字,取端正做人之意。再之后,林氏代小乐送上拜师礼,这就是拜师礼成。张秀才给他讲了几句做人道理后又把同窗介绍给他认识,互相行礼后,林小乐开始正式学习了。
第一天,他学会写自己名字,在沙盘上练了好一会之后得意的拿去给林小春求表扬,林小春看他可爱的小模样,啾的在他脸蛋儿上亲了一口,给小正太羞的脸都红了。扭捏了半天之后,林小乐又给姐姐背今天先生留的三字经背诵。
自此以后,林小乐就正式开始他的蒙童生涯,每天晚上给林小春展示他的学习成果也成了家里的保留项目。林小春每天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学写古代的繁体字,字也变得工整多了。
林氏看到林小春每天陪林小乐读书、练字,而且字写得越来越好,眼里的疑惑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