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成也军功爵,败也军功爵
作者:怕起重复      更新:2021-03-31 10:57      字数:1545

崇祯听着一下子分成那么多份,心里有点担心:“这么分法,是不是太零散了?怎么保证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

离得那么远,就算有问题,咱们也发现不了,教的不好也不容易改正?”

朱慈烺对此倒是不担心:“父皇,当初讲武堂从无到有,一点点发展至今,也没有担心教学问题啊。

这些学校其实前期主要承担的是研究和统计工作。

首先是生存方面,收集这些地区的各种数据,寻找当地百姓经验丰富的猎人牧民等等构筑起生存基本知识。

然后总结各种经验,把这些经验进行科学化的总结,最后推广开来。

再然后是作战方面,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需求,研究不同的武器需求,再根据环境研究不同的作战方法。

大明不需要他们有多么优秀的水平,咱们只需要让他们少犯错,多总结经验。

然后就是不停的演习,不停的推演,小股作战,这样打着打着,不就总结出经验来了么。”

崇祯点点头:“上次你跟朕说的那个改革军功爵制度,军功爵制度,秦之暴政,大明若用,岂不是于暴秦无异?”

朱慈烺笑着说道:“父皇,秦虽残暴,但秦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借鉴,车同轨,书同文,等不说,军功爵制度就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激励士卒手段。

实际上秦虽然施行军功爵,但是军功爵并不是秦之发明。

在战国时期,魏国实行军功爵制最早,所以战国初魏国以武力称雄一时;楚国自吴起变法,实行军功爵制以后,数年之间便“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国势大张。

秦国只是因为军功爵制最完善、最合理,赏赐最重,赏罚也最信,所以秦国的军队战斗力最强。

所以军功爵本身并没有错误,鼓励士卒征战立功,这能有什么错?”

崇祯犹豫的问道:“朕最近再读历史,军功爵制度自汉开始崩坏,隋唐时演进为府兵制,到了唐中期,田地赏赐无所出,府兵制崩坏,不得不以募兵代替。

从此可以看出,军功爵制度,需要赏罚,赏赐之物无非田地、粮食、宅院等等,大明虽然国土广大,但是立朝三百年,以无一寸无主之土地。

就算今年夺回了辽东开发了奴儿干都司,但是这些地方多为边塞苦寒,且不说这些人愿不愿意去。

就算他们愿意去,天长日久,那些土地分完之后,大明又当如何?

数百年之后,大明难道要再走废爵改募兵之策?

再说军功爵也未必有用,秦用军功爵,不还是二世而亡?”

看来崇祯确实做了很多功课,上次朱慈烺只是顺嘴一提军功爵,没想到崇祯当时没怎么表示,确暗自记在心里,并且查阅了资料。

朱慈烺拱拱手:“父皇说得对,军功爵制度需要赏赐东西才能鼓励士卒争相立功。

秦之失并不是因为军功爵制度不行,而是因为军功爵制度太强大了,导致影响了国政。

而且秦也不是二世而亡,秦作为一个政权存续了六百年之久,只是吞并六国之后,才因为消化不良导致灭亡。”

崇祯一听就奇怪了:“军功爵制度太强?作何解释?”

朱慈烺解释道:“秦之军功爵,讲究的是‘功自耕战出’。军爵更是和杀敌人头数挂钩,百姓获得赏赐土地等等都跟战争有关。

这也就造成了,无战争,就无功劳,没有功劳土地金钱爵位就无从谈起。

这就导致全国上下,人人好战,人人求战,自秦灭六国后没有一刻停止打仗,没有一刻停止对外扩张。

这也就导致了其主力部队大多在边塞参战,这才要征发民力不断运粮运物到前线,民力消耗甚巨大。

而士卒征战四方又导致国内空虚,乱民蜂起时,各军官不想着防守重要关隘等待援军,而是一心求战,四处出击。

本来兵力就不足内部空虚了,士卒还四处出击,这就导致被各个击破,到最后面对刘邦项羽之时,只有奴隶和苦役临时编组军队。

论秦之灭亡,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