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菘高维岳,峻极于天。。”
嵩山,古之朝宗之地。夏商周三代帝都,皆于河洛之间,故天下五岳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就在这巍巍名山脚下,汩汩清溪曲折流出,渐次汇聚成河,那就是悠悠颍水。
它迤逦东下,一路行吟,润养着这方文化滥觞之地……
`
“颍水之滨,自古人杰地灵,才俊辈出。这其中,有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不可不提,因其委实太过与众不同、为后人推崇不已,那就是上古高士许由了!”
走在登封县的街坊之间,李青筠向身边的半山与澈菊笑着谈说风物,邓吉则在其后跟随。
他们这一路行来游山玩水、增广见闻,着实去过不少好地方。
澈菊此时与半山一样,青衣小帽,做书童打扮,却是李青筠为了满足她的心愿,方便其在外边行走。
“少爷,那许由怎么个与众不同法啊?”半山歪着脑袋问道,澈菊也是一脸好奇地看过来。
“相传三皇五帝之时,尧帝听闻了许由的贤名,打算让位给他,许由推辞不受,之后就躲到箕山种地去了。尧帝不死心,又找到他,请他出任九州长,许由听到此语后立刻就跑到颍水边去洗耳朵,觉得这话脏了自己的耳朵!”
“连皇帝都不做啊?”半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点头不已:“这人确是太与众不同了!”
“然后还有更绝的事情呢!”李青筠笑着讲道,“许由有个朋友叫巢父,正好牵着头牛过来饮水,看见许由在水边洗耳朵就问其原因,许由如实以告。这位巢父比许由还要高绝,闻言后十分不屑,说道‘你躲在深山老林里面谁能找到你?我看你是故意在外头招摇,沽名钓誉,不配为我朋友!你这洗耳朵的水呀,我的牛喝了都嫌脏!’于是这位老先生牵着牛跑上游喝水去了。许由闻言惭愧不已,从此羞于与巢父相见。”(注1)
半山更是为之咋舌,又皱着眉头想了想问道:“少爷,高士们这般有学问,为何不肯出仕?种地有什么好的?”
澈菊抿嘴笑道:“隐士风操高洁,爵禄名利为之鄙弃,是以自耕自种,不求诸人。”
李青筠笑道:“如今颍川之地多有隐士,玄学兴盛,士人多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或许也是受到几分许由的影响。”
半山闻言却愀然不乐,好一会儿才嘀咕道:“有学问、有德行的人都去做隐士了,难怪世道这么乱呢!”
他出身寒贱,早失父母,从小由兄长带着颠沛流离,饱受饥苦之忧,自难以认同那些隐士们的情怀。
看了他一眼,李青筠才要说话,忽听得身后有人说道:“亦筠公子来登封了?”
几人均是一惊,回身望去——
但见两名士子一路说着话走来,到得他们身前之时,竟毫不停留,错身走了过去。
对看了一眼,半山紧紧地尾随其后,李青筠与澈菊、邓吉也跟了上去。
却听得其中一名士子言道:“是啊,我听说这会儿正在映阳楼呢!”
“小弟对亦筠公子仰慕已久,那可一定要去拜望一下!”
“可不是么,你没见大家都在往映阳楼去么?走快些,去得晚了,怕是没的机会和亦筠公子说上话!”
……
两名士子加快脚步,渐行渐远。
李青筠与澈菊面面相觑。
邓吉皱眉道:“难道竟有人假冒了少爷的名讳在此?这人好大的胆子!”
澈菊唇角噙笑,看了一眼李青筠道:“就不知中原会否另有一位亦筠公子,却也有这诺大的名头!”
李青筠摇头苦笑。
说话间半山转了回来,神色古怪地回报道:“少爷,有人假冒了您的名讳,昨儿个刚到的这里,本地士人们纷纷宴请。今日本地的大户方家有幸请得这位假‘亦筠公子’,在映阳楼大摆宴席,县里的士人乡绅们去的着实不少!”
邓吉冷笑道:“成纪李氏的公子也有人敢冒充,当真是不知死活!”
“咱们此来不欲泄漏行藏,却怎地拆穿他才好?”半山皱眉问道。
李青筠笑了笑,“走,咱们也去映阳楼,先瞧瞧再说!”
≈≈≈≈≈≈≈≈≈≈≈≈≈≈≈≈≈≈≈≈≈≈≈≈≈≈≈≈≈≈≈≈≈≈≈≈≈≈≈≈≈≈≈≈≈≈≈≈≈≈≈≈≈≈≈
映阳楼乃是登封县城最大的一家酒楼,此时大厅里宾客棚满,生意可说格外兴隆。
“方家的席宴在二楼!”半山补充道。
李青筠点点头,径直步向二楼。
“这位公子,请问您怎么称呼?不知可带有请柬?”一名管家模样的中年人迎了过来,微微恭着身子,脸上陪着笑容。
“哦?这映阳楼上楼还须得有请柬吗?”
管家见他虽穿着与普通士子一般无二,然气度从容,却也不敢得罪,笑着解释道:“今日二楼已经被鄙东家方大老爷包下了,我家老爷在此设宴,款待成纪李家的亦筠公子。若这位公子没有请柬,还请改日再来吧,多有得罪了!”
李青筠微微一笑,“在下正是才从长安而来,曾与亦筠公子有过一面之缘。听闻今日方公在此为亦筠公子设宴,特来拜望一下故人!”
“哎呀,原来尊客竟是亦筠公子的旧知,小人怠慢了!公子远道而来,家主人一定欣喜万分,还请公子楼上叙话!”
方府管家听得他如此说,热情一下子涨了三分,殷勤地请他们几人上楼。
`
二楼之上,高朋满座,宾主正相谈甚欢。
主桌东面而坐的自然是方家大老爷了,看他大约四、五十岁模样,须髯修饰有致,衣袍花纹锦簇,极尽华美。
坐在主宾之位的是一位少年男子,白衣飘飘,相貌却也生俊逸,此必是那位冒名而来的“亦筠公子”了。
—————————————————————————————————————————————————————
注1:这段故事见于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巢父篇。
另:昨日修改前文,汗,也没改出多少,今天的文还写得慢了,只好先更这些了,惭愧。明早会将卷一部分重新上传一遍,近日还会小做修整。改动不涉及情节,不会影响已有的阅读,希望没有给大家造成不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