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却将鱼目同宝珠
作者:七弦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240

“还未请教公子尊姓?小人这便去向亦筠公子回报一声!”方府管家赔笑道。。c

李青筠笑道:“不急,等下我自去招呼好了。”

方府管家顿生上当之感,只道李青筠为了混入筵席诳语哄骗了自己,不免后悔不迭。然此时客人请上了楼,断没有赶出的道理,只得自认眼拙,于是领了李青筠坐到了末席靠近角落的一处座位。口中称道:

“公子见谅,因公子今日来得较晚,此间的席位俱已安排停当了,实不便妄动,只有先委屈公子了!”

此时他的言语虽未见不恭,眼中鄙夷之色却一闪而过,至于席位不便妄动云云则更为托辞了。

李青筠也不计较他这番小心眼儿,点了点头,就此坐了下来。

方府管家欲待引李青筠的这几个从人去堂下用餐,却被邓吉瞪了一眼,方管家也不再去理他们,任由几人侍立于身后,转去招呼其他宾客了。

`

才一坐下,就听得座席间几名士子正在低声议论。

“我听说金秋文会后,李相勒令亦筠公子闭门谢客,在府中苦读诗书,暂不外出游学,如今怎地出来了,还到得咱们登封这里?”一名士子疑惑地问道。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边上一位身材肥胖的士子接口,反问道:“你可知李相为何不让亦筠公子外出游学?”

“听说李相不满亦筠公子在文会中逞口之利,过于少年气盛,是以要亦筠公子在家中修心养性。”

“那只是托辞!”回话的胖子见同席众人皆看向自己,显见关注,眼中不由露出几分得色,继续说道:“亦筠公子在重阳菊会上气死了番邦王爷,这事儿可闹得太大了,你想那些番子能罢休吗?李相不让亦筠公子外出游学,那也是出于爱护之心,倘若亦筠公子四方游走,定会有得知消息的鲜卑人前往报复!”说到这里冷笑一声,“这其中啊,保不齐还会有些中原屑小助桀为恶,反而暗中相助……”

座中士子们有几人方始恍然,更面现愤然之色。这些年鲜卑人与中原纠葛甚深,不少中原世家与其暗中往来、私相交易,此人所推断确有道理!

“然则亦筠公子怎会出现在此呢?还请兄台告之!”先一名士子性急地问道。

那位回话的胖子知道的事情还真不少,他语带神秘地低声说道:“听闻亦筠公子此次,却是从家中偷跑出来的!”

“偷跑出来的?不知兄台从何而知?”

“此事却是从方府中传出的。”胖子言之凿凿道:“不游学四方怎能成为四舆学士?亦筠公子却是不愿因顾忌这些番子,堕了自己的志向,故而不顾家人反对,悄悄离开了长安。你没见公子就只带了一个从人吗?”

“原来如此啊,亦筠公子的胆气心志果然了得哪!只是如此轻车简从出来,未免太不安全了……”先那位士子担忧之色溢于言表。

“说的是啊!”四下皆有附和。

……

听得这些人讨论,站在后边的半山凑到李青筠耳边,悄声问道:“少爷,不能任那西贝货在外头乱来啊!”

“不急,看他要做甚!”李青筠低声回道,目光朝主桌那边看去。

这时主桌席间有人言道:“亦筠公子在重阳菊会中的绝妙对句,早在士林中广为传诵,我登封士人们更是不胜向往!今日有幸亲见公子,不知可否请公子与我等在座士子们指教几句,令我等得以领略一番公子当日风采?”

此语一出引起了无数附合之声,能在对句中把人气死,那是什么样的惊才艳艳?

尽管菊会的那几句对子,早已为众人熟知,但能够当场见到亦筠公子对句,岂不远胜传闻多矣?

且在座人等中不乏自负才学之士,也存了一较高下之心。更有心怀侥幸之人,思量着万一亦筠公子偶有不甚、应对不及,正是自己扬名的大好时机!

便是李青筠自己,也想瞧瞧这位大胆冒充的家伙实有几斤几两……

满座各怀不同,而皆有此愿,然这位“亦筠公子”却没有遂了众人的心思。

只见他苦笑一声,有些歉然地说道:“怕是要教诸位失望了,亦筠早在长安时已有言,今后更不复对句了!”

“啊?!”众人皆惊呼,当即有人追问道:“敢问公子因何而做此语?”

只见这位假冒的“李亦筠”轻叹了口气,怅然道:“想那鲜卑慕容运虽口出不逊,然毕竟罪不至死,亦筠图口舌之利、逞一时之快,却枉送了其性命,实有违君子宽恕之德,家祖亦曾以此见责,令亦筠修身正己、闭门思过。是以亦筠立誓以自省,今后更不复对句矣!”

在座诸君闻言俱是嗟叹不已。

其中有大为叹服者,也有人心中颇有些不以为然,想法不尽相同。

李青筠冷眼旁观,心中不免有些好笑。

且不说慕容运之死另有别情,便真是被自己骂死的,也是自取其祸,他有什么可内疚的?而李稷的见责就更无稽了,李禝从来就不是儒门弟子,对文士的好感也一向欠奉,怎会谈什么夫子忠恕之道?

这些自不为席中文士们所知晓了,众人感慨了一会儿,又有人站出来了,笑着言道:“呵呵,诸位,难道你们都忘记了,亦筠公子在重阳菊会上大放异彩的,可不仅仅是对句啊!”

正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李才子妙对慕容归西”固然令亦筠公子名声大噪,然不要忘了,他可也是凤栖书院新近点中的四舆学子!而他在重阳菊会中得到名士们赞赏的可不是对句,而是一幅前所未有的泼墨画菊!

这泼墨画菊如今可是鼎鼎有名,众人也仅是从沸沸扬扬的传闻中得知,究竟是何等玄妙谁也不清楚,早就心向往之,听得此语俱是纷纷附合,均希望借此良机请亦筠公子当堂作画,场面更见热烈。

但看他这次如何化解?

李青筠倒瞧得津津有味,他这拨墨之法可不好练!

水墨画法自他而始,时人尚无现成章法可循,便是野梅居士还要虚心求教,旁人想学一时半会也难有所成。而拨墨法自现世以来,李青筠就一直闭门谢客,连野梅居士都没来得及询问,现如今可说别无分号。

只见“李亦筠”拱手一笑,“承蒙诸位抬爱,亦筠原本不敢推辞,只是这泼墨画法最讲求心境,眼下庭前无菊,宾朋满堂,亦筠却又何以沉下心来作画呢?”

淡然间竟又被他轻松化解了。

众人皆感遗憾无限,却也没有人对此说法质疑,反而深以为然。

时下士人们崇尚归真、自然,颍川之地更有“性灵”之说兴起,“李亦筠”如此说法却正合了众人所好。

正当席间一片感叹之时,“李亦筠”忽又笑道:“今日这许多朋友特为亦筠而来,亦筠足感盛情,自不当令诸位扫兴而归。亦筠此来还会在登封驻留几日,诸位想看到泼墨画作却也容易得很!”

这时宴席的东主方家大老爷笑着插话了,“呵呵,亦筠公子已经应允过老夫,专门画一幅泼墨霜菊留赠老夫!”

席中立时艳羡声一片,方大老爷颇有些得意地捋了捋他修饰有致的胡须。

“李亦筠”赧然道:“本来当由亦筠设宴款待诸位朋友,奈何亦筠此次离家着实仓促,囊中未免羞涩,便办一桌寒酸的酒席也欠奉,只得烦请方公出面作东了,失礼之处还望诸位海涵!”

“亦筠公子说哪里话来,公子是远来尊客,既到得登封,岂有由公子作东之理?”

宾客们一听均明白了。

亦筠公子既是从家里逃出来的,此行自然极为仓促,他一个贵公子怕是对金银之物也没甚认识,走到登封盘缠估计用得差不多了。而他却是个好面子的,不好意思张口求人,反而还要设酒席宴请宾客,于是便宜了方家的大老爷,映日楼几张酒席就换得了亦筠公子的墨宝……

于是,在座诸多善解人意地士子们当即表示,愿奉上些不承敬意的小小程仪,以壮行色。

不料这位“李亦筠”却委婉以拒,说什么也不肯收。言道与诸君初次见面,怎可平白受惠于人?

其中一名士子很是聪明,转而开口向“李亦筠”求赐墨宝,并愿出金以做润笔之资。

其他在座士人乡绅闻弦歌而知雅意,纷纷慷慨解囊,须知这样的机会可太难得了,亦筠公子豪门世家子弟,若不是适逢有为难之处,他的墨宝岂是区区润笔之资可以求得的?

……

酒席之上热闹哄哄,半山又凑过来,低声问道:“少爷,那家伙看来是为了骗财来的。只是,怎地程仪他还不要?”

李青筠笑道:“程仪才得多少?他的胃口不小呢!这叫做自重身价,他若要了程仪,别人再求墨宝反不好收润笔了!”

澈菊轻“哼”一声,眉目中嗔色可见:“他若要了程仪后离开也便罢了,如今收了润笔后必是要偷偷溜走,岂不败坏了少爷的名誉?此人可恶,断不能轻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