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张之洞死了
作者:梦之名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67

长沙,第八镇起义的官兵们并没有急于扩张势力,却不可开交,原因很简单,也很莫名其妙,大敌当前,他们却在争夺湖南都督的职位。军官们原本的职务都差不多,资历也差不多,作为下级军官他们也没什么声望,谁也不服气谁,后来长沙方面的同盟会提议选个湖南本地人作都督,也被一致的否决了,毕竟长沙城是他们打下来的。好在这个时候张之洞早已病得爬不起来了,便是还能起身也早没了卷土重来的心思,要不然结局如何还真是不好说。最后有人提出同盟会的大佬之一黄兴就在萍乡,离长沙也不算远,于是军官们成立了个临时委员会维持着局面,分出一部分人去萍乡迎黄兴过来主事。

上海商团除了江浙立宪派的势力外,便要数光复会的势力了,再光复会的斡旋下,分出了一批人,加上浙东原本的一些会党势力组成了一支只有八百多人而且龙蛇混杂的光复军,正由秋瑾率领渡过杭州湾,再浙东一带作战,浙江的清兵大都集中在北部,浙东的兵力本就是不足的,何况他们也没有抵抗的心思,秋瑾一时间倒也进展颇为顺利。

在浦东的新兵训练营,张文英接见了《泰晤士报》的大记者莫里循。莫里循自己穿了身长袍马褂,自以为打扮得很像个中国文人,与他是先猜测的一样,张文英脑后早已没了那条象征大清王朝顺民的辫子,与他猜测的不一样,张文英既没有穿在他看来是中国传统地长袍马褂。也没有穿在中国新派人物中很时髦地西装。而是穿了一身他从未见过至少在他看来相当怪异的宽大衣袍,脚上随意的蹬着双木屐,腰间还配着一把剑。跟他平常所见地中国人很不一样,倒是有几分像是日本人。来之前莫里循自然也是作了功课的,知道张文英在海外住了不少时间,如果张文英的穿着打扮像个德国人一样他一点儿也不会觉得奇怪,可是现在……莫里循尴尬的笑了一下。

张文英自然也明白莫里循的意思。

“如果莫先生早几个世纪到中国来,见到的中国人就应该是在下这身打扮。至于莫先生这身行头则是某个马上民族强加于中国人地,想我泱泱皇汉民族,自然也该有自家衣冠。”张文英的话很客气,不过莫里循的这番心思显然是白费了。他这才记起曾听人说起过,日本人的和服似乎与中国古代的汉家衣冠颇有些渊源。

“莫先生来找在下不会是与在下讨论服饰的吧。”见莫里循好一会儿没说话,张文英不由得打趣道。

莫里循并不觉得尴尬。他来上海的目的只是要了解张文英在南方地情况,以及判断是否会出现一些新局面,至少在他看来。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至于是否来见见张文英并不是分重要,这更多的只是他个人的一点儿兴趣罢了。大英帝国在长江流域地利益今年看来是一定会受一些影响了,不过这些并不重要。列强的态度莫里循大体上还是了解地。德国人也有与英国人相同的顾虑,他们也一样不会出兵。张文英兴起得很快。毕竟根基还是不足,最后胜利的应该还是清政府才对。老实讲,莫里循自己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是出于对清廷的了解,又有多少是出于对袁世凯个人和他那支北洋军的信任。

不管怎么说,张文英和莫里循最终也只是泛泛的谈了一下,谁也没有深入……

出大事了,湖广的天就要塌了——张之洞死了。有人说他是累死的,有人说他是愁死的,有人说他是气死的,也有人干脆说他是吓死的,总之,没有人觉得这个身体本就不好的老人是自己病死的。

曾做过张之洞幕僚的辜鸿铭是从英国人的报纸上知道这个消息的,相对来说,上海的张文英和济南的袁世凯比他知道的要早一些,一些远在外国的君主知道得也同样比他要早一些,不过很奇怪,本该最早知道的北京的那位老佛爷却并不比辜鸿铭更早知道。

离开了张之洞,辜鸿铭准备四处走走,他先来到的便是已经被张文英占领多时的南京,在中国现在还活着的有些名望的人中,除了盛宣怀便要数他与张文英打交道最多了,甚至比那个在南通替张文英办纱厂和团练的张还要多。张文英的势力展的很快,甚至当年显赫一时的太平天国也不能比,作为勉强算是有些交情的人,辜鸿铭倒是很有兴趣来看看张文英的地盘治理得如何。南京毕竟是兵不血刃进的城,也没有上海似的安清帮作乱,现在也已远离战场,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安定的,市面上还算不得繁荣,不过考虑到毕竟还在打仗,有此成绩已经算是不错了,起码比起已经萧条许多的武汉三镇要强许多的。要说最大的变化,就是许多男人的脑后已经没了辫子,张文英没有下令剪辨,而是听之自便,能有今天这番局面也显示了普通百姓对汉军的信心,大清朝还在坚持着以往对辫子的规矩,小民们剪了辫子,也就是他们与大清的朝廷彻底分道扬鏣的信号。相对来说,这位辜先生脑后的辫子就显得那样的扎眼……

封疆大吏中最后一个可以与自己分庭抗礼的人死了,要是在平时袁世凯一定是很高兴的,甚至可能会私下摆上几十桌和手下们庆祝一下,可现在的情形他却只有无尽的烦恼。张之洞死了,能牵制张文英的人有少了一个,依湖广目前的形势,只怕也要被张文英收入囊中了,得了湖广,东南半壁江山就算是张文英的了。

日本人在金山卫还有一支部队,现在看来在南边能牵制住张文英的似乎也就只有他们了.袁世凯还不晓得日本人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从来就没有心思来给大清帝国帮忙,他更不晓得张文英早看穿了日本人的技俩,金山卫的日本兵拖不住张文英的后腿。

袁世凯准备在前方拼命了,却不知道北京城里正有人准备给他找麻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