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了,终于又回来了!”康有为又一次踏上北京的得出感慨。
当年逃出京城,在洋人的帮助下逃到了上海的海面,连船都没敢下,就在海面上转船去了香港,继而又逃去日本,惶惶不可终日,一直等到了日本他才稍稍安下心来。八年来他费尽心力,想出一个又一个自认为高明的主意,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有多少回从梦中惊醒,以为自己已被抓回了中国,又有多少次他都觉得这辈子可能都回不来了。两年前慈禧赦了维新党人,却唯独没有赦自己和徒弟梁启,这两年与革命党的论战也并不顺心,还不到五十岁的康有为真真切切的感到自己老了,有些力不从心了。
如今不一样了,他又回来了,而且官升工部侍郎,前途也似乎一片光明,不由得他不欣喜若狂。当然,有两件事他并不如意,欣赏自己的主子光绪还是没有大权在握,还有就是自己的学生梁启没有和自己一起回来。
“老师,看今日之中国,谁主沉浮?!”这是临行前梁启对自己的最后一句话。梁启本是愿意和康有为一起回来的,大清朝固然让他很是失望,却还没有到绝望的份上,他总是觉得朝廷还有救。可是当责任内阁的名单一出来,他便再不抱任何幻想,十三个内阁成员有七个有着共同的姓氏——爱新觉罗,剩下六个也是清一色的满洲人,内阁不过是个幌子。满洲亲贵们还是不愿意放弃哪怕一丝一毫的权利。这样地朝廷又怎能不让他绝望。就在康有为上了开往天津地轮船时,他也上了船,不过却是开往上海的。
“叛徒!可耻!”康有为气得大骂道。不过他也无可奈何,这几年,他现自己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了。
气愤归气愤,在康有为看来,自己还有许多大事要做地……
张之洞死了的消息还是传到了慈禧的耳朵里。张之洞一直被视为大清在中南的擎天柱,他的死对这位太后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朝廷还没有决定由谁去填张之洞地缺。以往这样的封疆大吏那自然是抢破了头,这一次大家却互相推诿了起来,也难怪,谁都知道目前湖广是个烂摊子,总督衙门所在地武昌更是张文英志在必得的,而且现在看来,武昌十有**是守不住的。湖北的军政大权被交给了一个叫黎元洪的协统,原本可挑起这副担子的还有不少人。可是一来没人愿意在这个时候来收拾残局,再者黎元洪手下还有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自然没人和他争。不管对慈禧还是其他的满清权贵们来说这都不是个好消息,黎元洪与张之洞一样。都是汉人,张之洞是绝对忠诚地。黎元洪可就未必了。
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黎元洪已经秘密地派人开始与张文英的代表接触了。
“那帮狗奴才,就不能给他们一点儿权力。”慈禧愤恨的说道,谁都知道,她嘴里地狗奴才指的就是汉官,当然,她也只是说说而已,其人终究还是不争气,没了这些汉官大清地江山也保不住……
“康先生回来了。”载又到台来见光绪了。
“是吗?”光绪只是冷冷的问了一句,对于康有为回来,他似乎不大能提得起兴趣,“那狗奴才回来了怎么不来见朕。”
光绪也是被关的时间久了,现在的他差不多对谁都有气,太监们都躲得远远的,慈禧的命令固然是一回事,光绪越来越古怪,越来越暴躁的脾气也是原因之一,谁也不想无端端的被他打一顿,他毕竟还是皇上,谁也不好还手。
“不说这个了,英国人真的不肯出兵了吗?”这些才是光绪真正关心的。
“英国人好像是国内出了些问题,我看八成还是怕了德国人,前些天我见了那个叫朱尔典的公使,至少年内出兵是没有指望的。”载沣停了好一会儿才有说道,“公使们说照这个情形不如和张文英议和,和他划……划……”
“划什么,你倒是快说呀!”光绪催促着。
“公使们说这样下去不如和他划江而治。”载沣终于一口气把话说完了。
相同的意见奕匡也和慈禧说过,就好像平时一样,这样的问题慈禧是不表态的,她让奕匡去找载沣,由他去请示光绪,大约这也是慈禧为何会放松了对光绪管制的原因吧。
“划江而治,划江而治!”光绪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圣祖康熙朝的时候吴三桂就提出要划江而治,最后还不是败在圣祖爷的手下。”
他大约是忽略了,现在可不是康熙朝,现在是光绪朝了,张文英的汉军也不是吴三桂能比得了的。
“叫袁世凯赶紧南下,把那个张文英抓回北京来凌迟!当初朕待他不薄,谁料这斯竟如此负朕。”光绪狂躁的怒吼着,甚至都有些歇斯底里了,完全没有一国之君的样子。
很快的,光绪颓然的坐在椅子上。袁世凯当真那么容易就能打败张文英只怕他也不会走到济南就在也不肯南下了,更何况自己一个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控不了的傀儡皇帝,有什么资格去指示手握重兵的袁世凯呢?
“日本人和俄国人那边怎么说?”光绪有些无力的问道。
“俄国人已经在考虑出兵的问题了。”载沣似乎欲言又止。
吗?那很好。”光绪好像松了口气,“不就是答应他们些新的条件吗?没什么,答应他们。”
“不是的,条件俄国人是开出来了,不过俄国人只答应保障大清关外的土地。”
光绪听了一愣,这不是让大清把关内的土地都让给张文英了吗?这个条件比英国人说的更可恶。不过不管怎么说,俄国人怎算是答应出兵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日本人倒是有个新的主张。”载沣警惕的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