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上海又一次成了国际的焦点。
一连几天,金九表声明,称以自己为的大部分流亡“义士”与此事无关,事先也完全不知情,完全是一小撮野心家背着他和其他人搞出的事端,实在无耻的挑拨是非,甚至怀疑可能是日本特务搞得破坏。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那本小册子中也有不少侮辱日本的言语,而且言辞激烈,不大可能是日本人在搞是非,何况禁止这本小册子的大都是“义士”中的激进派,更加不可能和日本人搅在一起。原本美国人对他们还是有些同情的,现在一下子把中日两国都得罪完了,连一向喜欢管闲事的美国人也不好说什么了。
公共租界对于陈其美越界抓人当然是不满意的,却也只能牢骚,并不起什么作用,又看到中国人义愤填膺,索性也就不再理会了,而且租界里还有一群随时准备大开杀戒的日本人,那些流亡“义士”是不是被陈其美抓走下场其实都是一样的,左右逃不过一死,不被中国人杀也要被日本人杀。
而与此同时,在日本和日本统治下的朝鲜、东北,大规模的迫害也已经开始,而国际舆论对此普遍不表示同情。
由于前世的经历,张文英当然不会相信这种事会是日本人搞出来的,毕竟这个世界再没有谁会比他更了解半岛上人们那种强烈的民族自卑感,这种事他前世见得太多了。测试文字水印3。他当然气愤。但身在这个位子上,这种小事是不会让他分心地。
从去年12月开始,各方面的情报便接踵而至,北清方面的军事调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同时,日本人的关东军与驻扎外蒙的俄国人也开始行动起来。
伪军四千余对山海关进行了试探性进攻。当初老佛爷以无可比拟的愚蠢,和当时世界主要的十几个强国同时宣战,最后自然落到了惨败的命运。北京被八国联军攻陷,中国也被迫签订最为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根据这个条约是不得能在山海关建立任何永久工事地,而从北京到山海关一线的重要战略据点却要由战胜的十一国驻军。日军从开始就在北京到山海关驻军约之后根据签订的其他条约,这个数字还有所增长,仅在山海关一线的守备队便有人。并且修筑了半永久性工事。贮备大量地军火物资,当然,这些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根据张文英与列强改定的新约。既然北平已经不再是中国的都,列强地驻军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时中国地新政权也不再是当年满清政府,所以当初那些带有侮辱性的惩罚条款也应当予以废除。由于中**队已有准备,特别是刚刚建成的几处堡垒挥了重要作用,日本人的这次进攻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倒是北清地伪军损失了三四百人。另有千余人做了俘虏。
同样是在东军第二师团和骑兵第四旅团以演习的名义调防锦州,南下可以威胁山海关。向西越过松岭则可以进犯热河,在他们的身后,第六师团集结与通辽至彰武一线,同样对热河虎视眈眈,关东军司令官大岛义昌的司令部也由旅顺迁到了奉天,那里还有作为预备队的第四师团,作为日本最早组建的近代部队,同时也是最为完整的甲种师团之一,第四师团同样兵强马壮,装备精良,称之为日军精华并不为过,不过作为出名地商贩师团,第四师团地战斗力相当普通,作战意志也相当差,一听说要打仗倒是突然多了不少人去泡病号,大岛义昌也只好把他们留在后方待战,当然,在他看来,有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在,这个商贩师团大概也就可以一直这么待战下去了。
北清的伪军也全面压了上来,南线地第一军团驻扎绥中兴城一带,包括四个步兵师,一个骑兵旅,还有两个炮团,总计三万多人,中路的第二军团驻扎锦州义县一带,兵力与第一军团差不多,但战斗力方面却远远比不上以良弼亲自训练的所谓精锐为核心的第一军团,北线的第三军团驻扎通辽一带,下辖四个骑兵师,两万来人,很明显是要配合日军第六师团行动的。除此之外,日本人还纠集了一批蒙古王公的武装以及活跃于东蒙的马匪,组成所谓东蒙自治军,而这个所谓自治军又不许北清政府插手,似乎另有所图。
与日本人相比,俄国人虽然有很好的胃口,但毕竟实力大不如从前,而所要进行的也只是一场有限的局部战争,部署得相当潦草,在边境一线上只有五万多军队,其中的俄国人只有一个哥萨克骑兵团和混编的加强团,此外在库伦还有一些后续部队,实力也不算强,后勤保障也相当混乱,与日本那边的志在必得相差甚远。
基于各方面的情报,张文英部署了先东后西逐个解决的作战计划。段祺瑞的第六师前出到山海关一线,与北方三省的驻军一样,兵力也扩充到战时的一万八千人,不同的是补充第六师的不是预备役,而是从河南山东抽调的现役部队,以保障第六师有足够的战斗力用于进攻。徐树铮的第五师在战争初期的任务主要是确保归绥等重要据点,以保证侧翼的安全。当然,仅有这些还是很不够的,总统府侍从长蒋志清已经奉命前往天津组建战时大本营,战斗力最强的汉军第一师和第二师也奉命北调,同时北上的还有第一特别旅,这可是张文英真正制胜的王牌。
张文英的计划看上去还是相当不错的,就连德国顾问团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不过他还是护绿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而在战争中,这也正是最大的隐患,整个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危机正是由此产生,甚至险些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