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作者:小慧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504

不管朱光作为一个帝王是如何的残忍无情,他毕竟也是个人,有人的感情在内。他这个心理适用到下决心处死自己唯一的外孙景武此事的时候,就是在最后一刻又要收回成命,派了凌风去阻止景武自裁,其实他明知当时也为时已晚,但毕竟也是一点表示呀。

他为此特地下了一道诏书,表达他为了国家利益不得已忍痛赐死外孙的悲凉心境。有了这个东西以后,他的心情缓解了不少,内心的旧疮疤也在慢慢愈合中。

卫国伏阙求见,将数年前的旧事又重新挑起。朱光咆哮大怒,一把将御案上的石砚摔得粉碎。他的怒气不仅针对凝威,也是卫国和其他这些牵涉在景武之死中的人,他认为都是他们害自己杀了景武。凝威现在看来自然是挑唆景武起兵叛乱的首要祸首;卫国知情不举,显然是为了挟持凝威,其心可诛。再说他要早些揭发凝威出来,自己知道外孙受了凝威的挑唆,或许会留景武一命,现在他觉着追悔莫及。但他现在留着卫国还有用,于是就把全部怒气发泄到了凝威一个人身上。

朱光深夜在内殿里召见卫国,他脸上的肌肉有些扭曲,笑起来像牙疼一样。卫国壮着胆子抬头看了朱光一眼,随即又垂下了头。他有段时间在凌风身边,偶尔也能看到类似的表情在他面上流露。这两个人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物,但有时举止却有相近之处,也真令人惊异。

朱光用眼睛盯了他许久,沉声问他:“你就是卫国?我记不起曾召见过你。”

卫国低头小声说:“小人官小职微,不敢劳陛下垂顾。”

朱光嘿嘿冷笑了两声说:“说实话,你的职衔也不小了,毕竟你还年轻哪。凝威上表说你擅离职守临阵脱逃,你怎么说?”

卫国暗想他为什么不提那封信的事情,他在路上准备了许多言语来向朱光解释他为什么把此事隐瞒了如此长的时间。

他向上叩头道:“此信是殿下逝世之后才落入小人手中的,原想立即禀奏您。实是殿下早逝之后您悲痛非常,小人若为此事叩阍上书,恐更增加您哀伤之情,于龙体有损,故尔隐忍未报。但是凝威的作为确实是人神共愤,现如今他在军中跋扈非常,恐又有危害社稷之举。小人向他微吐此事,希望能对他有所规诫,不想凝威竟然派人欲杀小人灭口。小人性命是小事,但不忍凝威的罪行就此隐没无闻。请陛下明察。”

朱光低声说:“原来是这样,凝威想杀你,所以你跑过来了?”他心里对卫国非常厌恶,脸上神态也毫不掩饰。卫国跪在地上瑟瑟发抖,额头上冷汗一滴滴落在膝盖下的金砖上。

现在那封信就放在书案上,朱光又看了卫国一眼,他将桌上的烛火移近,随手就将书信在火上焚烧掉了。卫国大惊失色,难道朱光要就此放过凝威,那自己岂不是要倒霉了吗?

朱光看着那封信在火上焚尽,轻轻将纸灰吹落到地上。他缓了口气,略显无力的向后靠在龙椅上,他慢悠悠地说:“凝威实在太可恶,但事隔这么多年,我想起景武来还是摧心裂肺,若是以此事来惩办凝威,又会惹起我的伤心事。他在军中肯定还有不少劣迹,要细查清楚,按律去惩办他。”

卫国舒了口气,他放心了。朱光低头看他一下,又说:“我累了,你先退下吧。”

过不几天,朱光下旨,以卫国赴京告变为名,派了新任的刑部侍郎王明前去查办。圣旨里还算客气,里面说卫国告发凝威在军中跋扈不法,并有与敌国勾结之情。朱光原是不信的,因为凝威毕竟是老臣,一直对他忠心耿耿。但凝威驻守边关,职位显赫,如让流言泛滥,致军中不安,于国家利益有损。若能查个水落石出,还凝威一个清白,也是好事情。

卫国跟了王明一起回到边关,

凝威接了圣旨,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当初朱光手下的老部下已经所剩无几,这个雄猜之主,什么事他做不出来?更使他惊恐的是圣旨里没有提景武的事情,而且言语也太客气。以往的经验告诉他,凡是狠狠责骂一番,就表示事情已经过去了;而现在这样,往往就有先礼后兵的意思在内。

但他却也不敢起兵反叛,原因有三,其一是凌风大军十余万就在西边,发兵过来非常方便;其二是他自己军中将领并不都和他一条心;其三是他明知凌风这几年一直在紧盯着找自己的劣行,因此他行为比以往收敛了许多,现在朱光要查他,未必能找到什么罪证,他希望自己能侥幸混过去。

几天来,凝威交卸了军务,他指使亲信为他四处探听消息,自己却笼闭在帐中不出头露面。

大家只是隐约听说过王明,都说他刚直立朝,是个清官,至于他清在何处,倒也无从论说,反正他在朝中来往的僚友也不多,是个很寡淡的人。

他随行带来一帮子人,在军中随意拘人审问,搞得如同鸡飞狗跳一般。军人们相见都是摇头不语,连句话也不敢说。这样闹了几天,显然是没什么收获,他忽然就安静下来,也学凝威一样,躲在帐中面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