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说明歌声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为了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发出“杭唷!嗨唷!”的声音,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更有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的作用。劳动号子就是这样产生的。另如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复性劳动,为避免单调及精神上的疲劳,人们也会自然地发出种种歌声来调剂精神。如采茶、放牧、摇船、插秧、薅秧等等,虽节奏并不一定与劳动动作合拍,但因有了歌唱的调节,就会使人感到轻松和减少寂寞感,枯燥感。
当我们在非常愉快的时候,会一面唱着歌,一面手舞足蹈地跳着舞。当我们在非常郁闷时,忽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飘至耳畔。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无有踪迹。
居当男女之间欲表达爱慕之情的时候,会发自内心的歌唱。例如我国家喻户晓的著名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相爱”为内容的第一乐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独奏的长笛在轻柔的弦乐背景上奏出明亮、秀美的曲调,双簧管奏出优美迷人旋律。显示出一派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江南景色。这是一个爱情的主题,它美丽动人,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真挚、纯朴的爱情,大提琴与小提琴的真诚对答,描述了草桥结拜的情景。之后,乐队和小提琴相互补充,使爱情主题更加热烈、愉快。这是热情的、真挚的、诚恳的发自内心的爱情之歌。。
记得,“大渔村”有个出了名的浪子,整天里只知道游手好闲,人虽然是个浪人,薅秧歌却唱得绝好。他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直着脖子吼,声音有点沙哑,却正好唱出了那种民歌粗犷的味道来。也不知他是从哪儿学来的
哟嗬嗬——
薅秧的妹子你听我说,
找根绳子捆裤脚,
田头的泥鳅劲头大,
赭一钻一钻往里梭。
“咚咚锵,咚咚锵。”田野里所有的人一起为他助兴,唱起了这很有气势的过门。
哟嗬嗬——
东方的日头竹竿高,
两口儿一起把秧薅,
日头当顶回家转,
稀饭一个一大瓢。
“咚咚锵,咚咚锵。”附和的人更多了,全湾的人几乎沸腾起来,人们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过山歌,尤其是浪人唱的薅秧歌。这激越的吼声在田野里形成了回声,浪人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感受过的气势,一种亲切,他真的有一些感动了。
那些两口儿一起在田里薅秧的,便在田里叫:
“浪呀浪,两口儿薅秧真是爽,回家可不是捧着一大瓢稀饭呢,吃了稀饭没力量,现在都兴吃大鱼大肉大锅头耶!”
浪人沉默了,他望着田里的人,唱歌的兴致一下子全没了。
“唱啊,再唱啊。中午我请客,包你烟酒茶。”有个男人又在田里叫。浪人,还是一言不发,并且心里起了一种莫名其妙烦躁。他往田坎的那头走去。后边还有人在叫,他回头去大声说:
“还唱个球!”
大家立即哑然,随即又轰地大笑起来,田野里回荡着欢快的笑声。
下午,浪人却真的薅秧来了。
他决心改邪归正,参加愉快的集体劳动。
他挽起了裤脚,围着碧绿的秧田转了两圈,又有些害怕下田,心里总觉得空空落落的,不知为什么。湾里头,又有人唱起了薅秧歌:
哟嗬嗬——
坡上的鸭儿飞下河,
沟里的光棍儿会唱歌,
两口儿薅秧亲亲爱,
光棍儿有话跟哪个说?
“光棍儿有话跟哪个说?”这句话在浪人的心头翻了又翻,他的嘴也不由自主地动了动,他感到心里有点酸涩。上头田里,有小两口子挨得紧紧的薅秧,从这头走到那头,从那头走到这头,一路唧唧咕咕地说着话,有时还嘻嘻地笑。
真像他妈一对秧鸡!浪人心头这样想。他把裤脚高高的挽了起来,露出了两条白嫩嫩的脚杆,他试着在田坎上走了几步,干硬的土块硌得他的脚板生疼。
“喂,浪呀浪,咋的,莫非今年要改进耕作技术了吗?”小两口立起身来笑着打趣他。
“唔……”他这时真不想说话,钩着头一步就跨到田里去了,试着走了几步。水有点凉,丝草挂着腿杆上的汗毛,扯得钻心的疼。他站着没动,看到苗缝间有几条肥大的蚂蝗朝他的脚杆飞奔过来,他全身紧缩了一下,还是没动。一会儿,他感到有了轻微的疼痛,再过了一会儿,他突然一下跳到了田坎上,低头一看,两腿已爬上了七八条蚂蝗,挺着殷红鼓胀的肚子,一动不动。浪子点燃一支烟,吸了烟去喷那些蚂蝗,蚂蝗一会儿便蜷曲了身子,掉到了地上,浪子的两腿立即就被鲜血染得红红的。
“哎,浪呀浪,我看到《农家科技》上说过,红苕最好不要翻藤子,我看秧子是不是也用不着薅,这不一举两得了?”小两口又在打趣他。
“我说啊你两个秧鸡,不要洗刷我好不好,你把我当三岁小孩儿在逗吗?薅不薅秧,我浪呀浪心里明白。”他两只手卡住两腿,从上往下一刮,双手便沾满了自己的鲜血,那血滴到石板上去,溅成一朵朵鲜红的花。
小两口尴尬地笑,随后又是两口子嘻嘻地笑。
浪子没再说什么,一步跨到了田里,顺着秧路子仔仔细细地薅起秧来。
远处又传来了薅秧的歌声——
哟嗬嗬——
红红的太阳高又高,
田坎坎田头似火烧。
薅秧客田里来回转,
汗水流来灌秧苗。
“咚咚锵,咚咚锵”齐呼的号子沉雄、浑厚而悲壮,像是沉重的叹息,又像是田园的咏歌,浪子的心又飞起来了,他感到像有好多好多的歌儿要唱,却一句都唱不出来,他就低声地附和着那远远的号子声——
“咚咚锵,咚咚锵……”
浪子回头的故事,充分的证明了美好的歌声,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在那知识青年下放农村的年代里,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度贫乏,唱的只有《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8个样板戏和一些调子高的惊人的革命歌曲,至今多年过去,还是觉得那时侯听到“大渔村”田野里贫下中农唱的“薅秧歌”更加生动而有趣。那“薅秧歌”居然可以使人们仿佛一下子忘记了疲劳、烦恼甚至饥饿,甚至还能改造一个浪人,很多时候,我常常思索;也许精神的富足比物质的享受更为重要吧。
当然,这是我们知识青年下放农村时,在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小小亮点,还有精彩的故事在后面等着你呢!如果你想知道的话,就不要忘了,用你勤奋的手指,轻轻的点开下文!
言情小说站——网()为您提供最优质的言情小说在线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