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过小孩子的父母尤其是带男孩子的父母有这样的经验,常常看见几岁的儿童甚至二、三岁的婴儿,他们的“小”常常是翘起的,有的父母还很害怕,说小孩子看了黄色的东西,或用手触摸了,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小孩子很多先天的东西还没有缺失,他们精气神特足,我们知道他们常常一阵天打打闹闹是没有问题的,幼儿园的老师就有这样的经验:要逼着孩子睡觉,而结果往往他们都是假睡、很难入睡,这个不是道法自然,我不主张强迫小孩子睡觉,何况很多幼儿园中午一睡就是2个小时以上,孩子都会被活活睡傻的。为什么小男孩的“小”常常翘起,这是一种一阳真气,就是精气神足的自然流露;这种所谓的一阳真气在青少年时期包括成人时期就已经很少了,代替的往往是后天谷物等提起的东西,我们男同胞有这样的经历,常常一觉醒来,有勃起的现象,有的人就片面认为是性能力强的表现,有的又觉得消失了这种现象很担心,其实早晨勃起也是人体经脉运行的一种自然现象,就像为什么早上7点左右大家都有上厕所的,因为您的经络运行到了肠经,肠胃就有了变化一样。
所以,当您的身体生变化,不要刻意去想它,更不要用一种宣泄的方法去做,并非不可克制,戒除是治疗伤精所造成的种种后果的前提。就像给车胎打气一样,没有补好漏洞就开始打气,过不了多久又会空空如也。只要有坚定的信心与必胜的勇气,心能清净,则肾能安定;因为精主肾,每次就是提取肾气,您把肾气用完了,怎能不肾虚。而神不妄动,则精不妄施。培养向上的情操,明于理而通于事,则行随心转,上明下安。如何做到“守身”,钟茂森博士对守身有度有着精辟的论断,官强谨录四条供国人参阅。
一是学习圣贤、提高志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家经典中的《礼记•礼运篇》教导我们恪守人伦道德,尽人之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温顺合作)、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谓之人义”。又指出我们不能跟着人的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圣人之所以治七情,修十义”。在日常生活,我们遵循圣贤教导,控制自己七种,不让它泛滥,尽自己应尽的十种道义。我们就不会犯错误了。
宋朝宰相司马光,人尊称其为司马温公。当时,他没有儿子,其妻很着急,觉得自己没有生儿子,就做主替丈夫买了一名女子做妾。这名女子还美貌如花。夫人把女子送到司马光的书房。司马光正在专心看书,没有注意这件事,也没有抬起眼看。这名女子为了讨好司马光,顺手拿起一本书问,娇滴滴地问:“这是什么书啊?”司马光很严肃地说“这是《尚书》”。之后他又去专心读书了。这个美丽的妾,在房间里站了一会,又各处看了一下。司马光没有再和她说话了,她就只好自己退出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的人,对于女色置若罔闻,心中全是伦理道德、圣贤教导,志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使是美色当前,心无欲念,岿然不动。所以说,当您以圣贤的教诲作为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内涵时,戒淫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儒家的经典《四书•大学》篇中教导我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如何修身?先,从“格物致知”开始。格物,有多种解释,取印光大师的解释,格物,革除物欲,致知,开启智慧。所以《大学》篇中有著名的教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所以,立志无论大小,或希望自己好、家庭好,或希望国家好、世界好,都要先从格物开始,在革除物欲上下功夫。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寡矣。”(《孟子•尽心章句下》孟子告诫我们,修养心性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更好的了。为人不多,即使善良的心性有所丧失,也丧失不多;为人很多,即使善良心性有所保存,也保存极少。要把自己的志趣从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中提升出来。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人的规律是:吃饱穿暖、住得安逸。如果没有受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故“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的这段话就是儒家的五伦。孟子还指出:“仁也,人也;义也,宜也;礼也,履也;智也,知也;信也,实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章句下》。注:有的版本没有说的那么全,据朱熹《孟子集注》说:“如此则理极分明”)孟子这段话就是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仁,就是讲究爱人;义,就是做事合理;礼,就是履行规定;智,就是具有智慧,知识;信,就是讲究诚实,合起来,便叫做道。这五伦五常,就是古圣先贤教我们的道德。愿各位朋友,都能记住它,理解它,实践它。
现在全国各地儿童读经活动逐渐开展起来,青年人也要抽空补课。在这里介绍一些众口皆碑和行之有效的圣贤经典,供参考:《弟子规》、《三字经》、《孝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礼记》、《易经》、《朱子治家格言》、《了凡四训》、《老子•道德经》、《太上感应篇》、《佛说十善业道经》等。特别强调其中的《弟子规》,它是我们做人的基础,应从这里落实,务必百分之百的圆满落实。
二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这是关于克己复礼(抑制自己履行礼规)的实行问题。说到这点,我们许多书把这点写得很“过”,好像古之男女交往十分死板似的,其实,我们学习古人、学习圣贤,一定要学习其长处和好处,这样才能不断自省和进步。有一次,学生颜回向孔子请教礼如何做,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回说:“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实行这些话。)《论语•颜渊第十二》。实际上,物欲横流的今天,各种诱惑纷至沓来,我们更要实行这四句话。拿起通行证,看看《弟子规》怎么教导我们:“非圣书,摒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如今,人类的信息获取量越来越大,媒体资讯日新月异,大量不好的信息也充斥其间。青少年的犯罪率也因此而不断增加。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的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网络中的有害资讯以及一些电影、电视、书刊的色情描写严重污染了青少年的心灵,诱导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数年前,网络刚兴起时,据台湾的一份资料显示,每天点击观看色情网站的人数约80万人。可想而知全世界每天有多少人受到色情的毒害!中国有几亿青少年,每天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污染。对今天的教育来说先师孔子的教导更有意义了。有必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在男女之间的交往中,要注意保持礼貌的距离。这个“礼”是非常重要的。佛家讲戒律,儒家讲礼规,超过了礼规,就会铸成错误。
三是白骨观、不净观与观空。美色当前,我们不妨做到“三观”,这是祖先教导我们如何熄灭内心淫亵之火的方法。先,白骨观就是观想对方是一堆白骨;其次,做到“不净观”,就是想象对方变成了一堆臭肉,没有什么可爱的。有这样两诗,不妨读读。“尿屎渠,脓血聚,算来有甚风流趣”,这是中国禅宗第一代祖师达摩做的一皮囊歌;另一是吕洞宾写的:“休夸少年趁风流,强走轮回贩骨头。不信试看明镜里,面皮底下是骷髅”。唐朝著名宰相狄仁杰,年轻时风度翩翩,丰神俊朗,是一个文雅清秀的读书人。当时有许多美丽的女子追求他,甚至有少妇引诱他,狄仁杰用老和尚教他的方法,不仅让自己洁身自好,也让对方保全了名节,其方法就是您想象对方忽然生了一场大病,骨瘦如材,头蓬散,眼睛深陷,可怕之极;再观想对方临死抽搐难看的样子,甚至身体臭,那么您炽热的欲火就一下子冷却了。狄仁杰后来官至宰相,被追封为梁国公,极为显贵。为政期间,他焚烧,奖励百姓、崇尚道德礼规,成是一代名臣。第三是观空。明朝有一个好色青年,很想改掉自己的恶习,常常为此很烦恼。就去请教一位大德王龙溪先生。王先生说:“假如有人告诉您,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名妓在房间里等着您,您一定会兴冲冲地去,可是打开房门一看,原来是您的姐姐,或原来是您的女儿,您此时的淫念是否会立刻熄灭呢?”这位青年回答:“当然是没有了。”王先生说:“所以淫念本来就是空的,只是您误把它认作是真的了。”这就是用观空的方法来戒淫。《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就是一场梦,过去的风流,而今安在?刚刚的念头,现在也没有了。所以古人说:“静心一返观,男女真儿戏。”如果一个人常常能提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事如幻,那么他对美色就不会贪念了。总之白骨观也好,不净观也好,观空也好,都是用智慧来化解,目的是让我们把放下,不要被它牵着鼻子走。
四是相信因果、戒淫得福。事实上,有许多人要达到观想的境界,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您对以上所说的道理方法都不懂,但是您能深信因果,不做违礼违法的事,您也就能戒淫,并得福了。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得善果。以戒淫为因,果报是什么呢?果报先是得功名如意,眷属如意,能得贵子(好后代)。能健康长寿(夫妻之间能节欲,均得健康长寿)。戒淫能令人身心安乐,最后得善终。中国人所推崇的五福:富贵、康宁、好德、长寿、善终,都可以得到。提到因果,现代人不要有任何怀疑之态,种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有的人总说自己遇事不顺或都是一些倒霉之事出现,其实就是因为自己前面做错事之因导致的果罢了。所以凡事必有因,事因必须从自身查找起。
戒淫得福,邪淫致祸。凡是不为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伦理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都属邪淫范畴。邪淫致祸。我们不要忘记某知名大学教授一失足成千古恨给我们的教训。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就要弃邪归正。以前做过错事,现在明白了,改过自新,也无大碍。古德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俗话说:“天不惩忏悔改过之人”。《弟子规》明确教导我们:“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没有做过错事的人,更要谨慎自己,学习圣道,恪守礼规,以防失足。所谓“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孝是立身之本,戒淫是守身之要。人在天地之间,就需要有这样的德行才能站得住、立得稳,一生才能吉祥如意。让我们共同努力,勿自暴,勿自弃,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