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周处的人,从小没有人给他讲规矩,自己也就在当地瞎混,周处受到不好风气的熏染,长大后变成了一个十分暴躁野蛮的人,动不动跟人打架,打得村里人家头破血流。这么一来周围的人见了周处就躲。周处自己还不知道,因为他没有羞恶之心,没有是非之心,他的这个心被遮掩掉了。有一天他突然现:怎么谁见我都躲啊?就去问一位长。这就说明他天性不坏,他对老人还是尊重的。他问“为什么乡亲邻居见了我都躲呢?”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官强上传于2009.9.14日
我们看老人家的规劝十分高明,他说:“你不知道,我们这边有三害啊。”周处问:“哪三害,说来听听?”老人家说:“第一,前面山里出了一只猛虎经常下来吃人吃家畜,这是一害,害得鸡犬不宁。第二,你看,村前面河里有条蛟龙谁都不敢游泳不敢下河捕鱼,更不敢游过河去。”周处说:“这不才两个吗?还有一害呢?”那老人家说:“第三害就是指的是你周处啊!”周处天性还好,他一下子觉得原来自己已那么坏了,以至于乡亲们把自己也当成一大害!顿时幡然醒悟。传说中,周处上山杀掉了老虎,下水潜到河里斩杀了蛟龙为民除了两害;而周处自己则良心现,本性善良的天性彰显出来,从此一路上进,后来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好的名声。现在周处的墓还在。文忠老师用这个故事说明《三字经》“性相近,习相远”的深刻含义,意见就是说如果后天环境不好,没有人教育的话,再善良的天性也会受到污染。这个道理让我们对兄弟之间的规劝或人与人的规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就是基于良善的规劝是行得通的。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官强上传于2009.9.14日
“长幼有序”,也就是兄友弟恭,兄弟这一伦在五伦当中也是非常重要。我们来想一想,陪伴我们最长的亲人是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一般正常父母因为长我们几十岁,所以都会比较早离我们而去,兄弟是从小一直陪伴我们到老,而兄弟的和睦才能真正让父母安心、放心,所以兄弟能处好其实就是最好的孝道。兄弟姐妹之间互相争吵,在所难免,我们为人父母应该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其实,很简单,既然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这就是孩子之间的矛盾,解铃还须系铃人,应该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学会互相尊重,并用礼貌的语言而非大吵大闹甚至武力来解决问题。父母的职责仅仅只是正确引导,充当一个中间人或调解人,而不是充当赔礼道歉或处理后事等。这个引导,就是教育孩子们懂得长幼有序,懂得规劝有道。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官强上传于2009.9.14日
我们看看古代这些圣贤人、这些祖宗,他们兄弟之间是如何相处的。恩师蔡礼旭为我们提供了周朝这样一个例子。周朝享国八百年,为什么他们能享国八百年?我们前天也有举到一些他们的事例,您应该还记得。太王生了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太王除了生王季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长子叫做泰伯,另外一个次子叫仲雍,接下来才是王季。而太王看到自己的孙子文王,心里很欢喜,觉得文王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领袖,所以文王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一看到父亲的这个眼神,他们两个就知道,所以为了让父亲往后传位的时候能够没有障碍,又怕父亲碍于要传给长子的这个情况会生,所以泰伯跟仲雍两个兄弟就自己到了山上,就没再回来,那太王就直接可以传位给王季,王季又直接可以传位给文王。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官强上传于2009.9.14日
泰伯和仲雍做的这个行为成全了什么?成全了父亲,也尽了他的孝心。而对于兄弟,他是可以财富舍掉,甚至于最高的权位也能礼让。这个动作不止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也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懂得“财物轻,怨何生”,都懂得兄弟之间互相礼让。家庭的纷争减少,社会的纷争自然减少。因为泰伯这个动作一做出来会感动千千万万的人民,不止感动千千万万人民,连隔了两千多年的我们后代的这些学生,也会能感受到泰伯跟仲雍的这种德行。因为上一代做了好榜样,传给下一代之后也继续保持。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官强上传于2009.9.14日
周公的哥哥是武王,他们两个都是文王的孩子,兄弟也非常相爱,非常和睦。武王那个时候生病,很可能会去世,周公写了一篇文章,然后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灵位面前,也就是在他的曾祖父、祖父跟父亲的面前起誓,周公说“舍掉我的寿命,把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誓言讲完后就放在太庙里。武王过没有多久身体就好了,所谓至诚如神,中庸说的“至诚如神”,确实感得武王身体就好起来。其实在今天看来,是脑波把兄弟之间的爱给了武王,让武王增添了力量。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官强上传于2009.9.14日
武王去世后,成王登基,周公还辅佐了成王一段时间,把他教好。把成王教好之后,因为有一些有心人就开始散播一些谣言,就说周公可能会坐大篡位,这种谣言就出来。周公为了不让他的侄儿难做,自己就跑到山东一带,就往东边去了。成王到太庙去祭祀,然后现了周公的祈文,打开一看,看到周公为了祈求兄长武王能够延寿,写的句句都很中肯。成王看完之后,内心非常的感动,也很惭愧,这么好的叔叔,自己居然还让他跑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去,所以成王亲自去把周公请回来,让周公能够制礼作乐,让周朝能够很兴盛。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官强上传于2009.9.14日
所以周公的这种对兄长的诚心,不只让他的兄长能够延寿,他这份兄友弟恭的精神,却传承给了他的后代子孙,所以传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孝悌。所以《论语》说:“孝悌也,其为仁之本”。人修道就是要修一颗仁慈之心,而一个人的仁慈之心从哪里开始做起?就从家里面的孝道跟兄弟友爱的悌的精神。所以传多少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够受益,所以我们传家一定要记住,先传孝悌的德行,至关重要。我每一次看古代这些故事,常常一个人感动不已,也深刻感觉圣贤人是怎么去存心、去待人,感动之余要赶快效法,赶快力行。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官强上传于2009.9.14日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大臣叫李绩,李绩很得到唐太宗的赏识。有一次李绩生病,太医说要有人的胡子来做药引,唐太宗二话不说,龙须就切下来给李绩当药引,李绩一听到之后,马上到皇上面前给他磕头,所以为人君的真正很仁慈,时时刻刻对部属着想的时候,绝对会得到下属的忠诚。很多事情并不复杂,我们人把它搞得太复杂,都不用德行去解决问题,结果把这些都搞成了权谋。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官强上传于2009.9.14日
唐朝的李绩,在这方面也是尽享天伦。那时候李绩都已经七十几岁的人了,他去看望自己八十多岁的姐姐,看姐姐的时候就亲手在那里熬中药。因为古代人年长之后都有胡须,所以在那里吹吹吹火的时候,火苗刚好就烧到胡子了。他的姐姐就说了,她说“家里面这么多的仆人,您就叫他们去做就好了,不要再这么忙”。李绩就说,他说“姐姐,您都八十几了,我都七十几岁了,我还有多少机会能为您做些事,所以能够为您煮粥的机会,往后也不多了”。所以弟弟念念想着什么?想着从小到大,姐姐对他的点点滴滴照顾,这份恩情不敢忘怀,兄弟姐妹有这样的情谊,家和万事兴啊。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官强上传于2009.9.14日
我们常常听这些德育故事,就觉得为什么古代人常常都可以演出好戏,为什么我们都演不出好戏,而且是坏戏连篇,并且一直都在后悔,问题就出在“修养“上面。任何一件事情要有所成就,一定要从自己的修身开始,而不是要求任何一个人,所以《大学》给我们一句最重要的提醒,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不管您是天子也好,不管您是一般的平民也好,您这一生要把家庭经营美满,要想事业有成,都要从修养自己做起,从修身的功夫做起。我们身旁的亲友不能感动,谁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因为“德未修”,道德不够,所以“感未至”,没有办法让人感动。这就是儒家“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心法,只要这句心法您时时能放在心上,那您儒家的学问就会很高。这也就是说任何事情,您做不好不要先找寻别人的问题,先检讨一下自己,还有哪里做不好。当我们有这个存心的时候,您的时间绝对不会耗在烦恼,您的时间也就不会耗在批评他人,您的时间会马上回归到我要怎么样做才能让这个事情更好,所以这个态度至关重要。当您时时处处都反省自己,身旁的亲友与您相处就会很感动,会被您的德行折服。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官强上传于2009.9.14日
所以古人讲“兄弟无故”,意思是说兄弟姐妹能在一起互相扶持,这也是人生很大的快乐。我们刚刚提到了,人生有两股力量时时刻刻支持着您,而且不求回馈,就是父母跟兄弟。而当兄弟能够常常聚在一起很和乐,就能给下一代子女最好的榜样。
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官强上传于2009.9.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