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有大名者 未必大实
作者:后街金庸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586

郑怀璋叹气道:“这事说来话长。

当年,秦始皇派那个胡说八道的方士徐福,率领无数的童男童女,出海访求长生不老之药,三年不见回来。始皇以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猜想徐福一定求到了不老之药,却贪为己有,不肯回来,当然震怒。于是发令全国,悬赏征选了天下一百名绝顶高手,连同两千名熟知水性的船夫,以两月为期,出海缉拿徐福回来治罪。

这两千一百人,自以为富贵唾手可得,志得意满,扬帆出海。却不料苦寻三月,一无所获。所带粮草净水,只备两月之用,吃光喝光,茫茫大海,风浪无情。任他再高明的武功,再好的水性,到了这地步,也是无计自存。

终于一夜,船只都被海浪打翻。其中只有一十九人死里逃生,漂浮逃命到一个岛上。不料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们竟在这岛上发现了一百名当年的童男童女。原来那年,徐福船队出海,也受到飓风袭击。船队被吹打得七零八落。这一百名童男童女所乘之船,不幸被狂风巨浪卷到这个岛上,与船队失去联络。幸亏船上各种谷物果蔬的种子,农耕所需的器具,无不齐备。万般无奈,只好开田垦荒,自我存活。当时秦法严酷,这一十九名宫中武士知道捉不到徐福,回去了定然死罪一条,无可奈何之下,只有与那一百名童男童女在岛上居住下来,从此不敢再回大陆一步。子息绵延,至今已历千年。”

班浩与苏宛云这才明白,不禁叹息。郑怀璋说:“那时岛上之人初见有宁公,纷纷来问他许多话,并写了许多字给他看,无非是问:‘始皇之后,当今已是几世皇帝?’‘办差误事者该当族诛的律法,现下可否更改?’等等之类。

后来有宁公与他们相处日久,学会了他们的说话,这才明白其中原委,于是跟众人解释:强秦二世而亡,于今已是大明朱家天下。中间的改朝换代,已不知几多。这些人听了,不禁痛哭流涕,感伤故国先人,感伤自己无辜飘零的命运,无限悲哀。唉,他们去国虽久,又隔了几十几百代人,望乡之念却不稍绝,当真令人唏嘘,令人敬佩。”

说到这里,郑怀璋脸上满布哀愁,班浩与苏宛云也不禁同为之悲。

后来郑怀璋缓过了神,慢慢说道:“有宁公与那同伴,在岛上住了九年零三个月。阴错阳差,竟然学得了一身非凡武功。到第九年上,那同伴被思乡之病深深折磨,执意回乡。

有宁公虽已无亲人在乡,但不放心同伴孤身一人轻舟渡海,于是谢绝了岛上众人的挽留,与同伴一起驾船回陆,重归故里。有宁公学得了一身本事,他又是豪侠果敢的个性,后来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之事,成为国朝一代大侠。”

班浩知道他所说的“国朝”,自然是明非清,感慨道:“可惜我晚辈后生,不能与有宁公并世,无法亲见他的风采神貌,气度修为。”郑怀璋点头笑道:“若能与有宁公并世,那才知人世间真正的英雄,是何等风采!”

他忽然皱眉叹气:“若以武功论英雄,确实会让我生出许多今不如昔的惆怅。

二十年前,我听人夸赞少林派方丈永执禅师,武功出神入化,当世第一。那时我还在争胜的境界,不免生了好奇,去与永执较量。

此去河南,少说也有一二千里。我去而后返,不过半月时光。

后来便听说,永执再不与人论武,转而谈佛。三年之后,更将方丈之位传与徒弟智空,专心研究佛经禅理去了。

从此之后,我不禁也心愿转淡,明白了第一第二,无非幻象。有大名者,未必大实。”

郑怀璋出神一阵,继续道:“其实我还知,这世上另有几个武功高明之人。比方已经死了的安泰初。又比如一个如梦令令主。虽然此人在武林中名声不显,少人知道。比起少林、武当、衡山、岷江、峨眉诸派鼎鼎大名的掌门,强去何止一星半点。

他两人与我,可算伯仲。

但我扪心自问,若与当年有宁公比较,我们三人只怕差得远啦。而再仔细考究,有宁公的武功,却又传自无名之岛的一个老头。这老头的武艺,在无名岛却又不过排名第四。这样一想再想,我大感灰心。我叹息的是,不知那样登峰造极的境界,到底是何等滋味。我终老此生,不知有一天能否真正品味得到?”

班浩听得心神大震,刹那间惶然不安,想道:“比起王屈、李匡、司马穆,我都差得太远。比起这位郑老伯,恐怕更象矮丘之与泰山,不能望其项背。但他老人家,却也有望尘莫及之人。那么,我钻研武学,尽管有雄心壮志,这辈子,却能否真正登得了绝顶境界?”刹那间意兴阑珊,只觉从无此刻的这般灰心绝意。

过了一阵,他不甘心:“郑老伯,想来那位有宁公老前辈,武功定然很高明了,但为何你却自认比他差之远矣?你们又没真正较量过,造诣不在他下,也未可知。”

郑怀璋呵呵笑道:“这有什么难比?我解释给你听。”

指着屋外:“刚才与我两败俱伤,却还打死了我常三侄儿之人,你知他什么来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