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歧,你想问什么就问吧。”回到西内如然斋中,万历便对一路上若有所思的安歧说道。
安歧勉强一笑,幽幽问道:“陛下真的决定要征伐蒙古么?”
“怎么?”万历回过头来,笑问道:“靖思,为什么这么说?”
“小臣以为征伐蒙古不是小事,陛下还未曾与内阁大臣商议。决断是否早了一些?”安歧说道。
原来如此,万历一笑,“征伐蒙古是预定之策,内阁同不同意都必须奉行。而且,内阁阁臣多不知兵,与之商讨多半经久不决。论兵,有一戚继光就足够了。”一直以来,每遇大事,不管心中有没有决策,万历都习惯先与大臣商议一翻,集思广益,再做决定。万历也明白,可以听取他人的意见,但决定必须自己下。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大事是因“独断”成功的。不过这一次撇开内阁,除了这些理由,还有一些不便说出的原因。
他径直在长榻坐下,乃问道:“靖思,你熟悉蒙古,怎么看征伐蒙古这事?”
“陛下潜心准备多年,兵精粮足,统帅又是威名远著的戚继光,即便不胜,全身而退应该没有问题。”安歧道,“不过能取得怎样的战果就不得而知了。如不能歼灭察哈尔的主力,耗损其实力,即便取胜,也有可能是得不偿失。”
所见略同。“如你为主将,当如何料理?”
安歧略一思索,说道:“如果臣为主将,当屯兵长城之内,观望俺答部与察哈尔之事态,等到其两败俱伤时再出击,利用骑兵拦截察哈尔东归之路,与之决战。”
万历摇摇头,问道:“如果俺答部与察哈尔并没有开战,则又当如何?”
“臣当督促潜伏在蒙古人中的间谍,促使两部交恶。如果不能,则只有退回关内,等待良机。不过可以让蓟镇和辽东镇烧扰一下察哈尔的老巢。”
果然是做情报工作的,三句不离开老本。万历笑道:“如此,就太便宜察哈尔了。若是朕为统帅,一会让蓟镇和辽东镇出兵烧扰,配合主力。第二还会邀请俺答部出兵协助,共同对付察哈尔。俺答部中不管谁取得汗位,都还没有控制整个部落绝对的实力,不依靠我大明,就必须投靠察哈尔。”
安歧疑惑道:“可如果因此俺答部和察哈尔联手怎么办?”
“两个部落素来不和,相互之间的仇恨不小,即便是亲近察哈尔的青台吉当了大汗,俺答部也不大可能完全倒向察哈尔。那样会导致人心不合,部落离散的。当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对大明也未必不是好事。”
“因此,如果大明邀请俺答部一同对付察哈尔,十有**能成。”万历说道。新继位的领袖通过攻打敌人来建立威势是常用的手法,相信蒙古人也懂得这一点。
“陛下圣明。”安歧赞道,依照此策就不光继续分化蒙古人,变相壮大自己实力,增加击败察哈尔的机会,还能加强对俺答部的控制。“可否将次计告知戚元帅,助其成功。”
万历摇手道:“这也不必了。戚老将军想必胸有成竹,就不要指手划脚了。”
看安歧疑惑的样子,万历解释道:“现在俺答部的情况未明,如果大明贸然介入,说不定弄巧成拙。还是等他们内乱有了眉目之后,再相机而动吧。这期间,让潜伏的间谍努力一点,最好让俺答部火并几场。”俺答部的实力越弱,他才会越靠近大明,方便大明控制他。
“遵命,陛下。”这种事,是安歧最愿意干的了。
“还有,锦衣卫关于蒙古的情报也要及时一一交给戚继光。”万历说道,停了一会儿,又说道:“其实,这一仗是胜是败,取得多大的战果,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为什么?”安歧问话并没有一个臣子的自觉,万历也不诧异。相反,到还有几分默许。历史的经验,如果一个君主太过威严,奖惩太过明白,就会极大的压制大臣,让大臣失去进谏和提供真实情况的勇气,变得上下相欺。因此,万历是在有意的变得温和,以谦虚的姿态询问人的意见,收集更多的真相。
“难道蒙古人是一次就可以削平的呢?”万历反问道,“这一百多年,朝廷一直被动防御蒙古,现在能主动出击,就是成功。而战事,本来就成败难料,既然决定发动战事,就应该有承受失败的勇气。而且,这样的损失朕也承担得起来。”
安歧说道:“可是如果失败,朝廷大臣恐怕会不再支持北伐。”
“他们是但愿天下无事,优游岁月,不愿意做冒一点危险的事。”万历想起了张居正,这个支持自己的首辅。张居正尽了全力纠正文官作风,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一旦张居正去世,后继者中有还有这样的魄力,冒着与全体文官为敌,继续支持自己呢?申时行?王赐爵?许国?还是年轻的王家屏?陈于陛?
也许谁当首辅都不重要,自要自己坚持就行了。像一个钉子顶在那里,决不退步。大臣能奈我何?
良久,安歧问道:“陛下认为有几分胜算?”
“八分。”万历如实说道。没有超过六成的胜算,万历根本就不会有发动战争的意思,而于戚继光商讨后,胜算变成了八分。但既然是战争,那就谁都没有绝对的把握。运气和意外总要占一定的成分。
不过,万历也明白。像蒙古与大明这样对持多年的敌手,不是一次打击就可以消灭的。即便这一次戚继光消灭了察哈尔的主力,蒙古还有其它部落,距离控制蒙古高原的目标还很远。这一次出兵只是一个开始。
抚摸着锦衣卫连同兵部绘制的地图,上面用白色标识着蒙古各部落的分布。然后指头停在了长城外一个表示城池的圆圈上,参加过绘制地图的安歧知道,那是大明从前的大宁卫。本朝初年,是宁王的封地,也是长城外重要的战略要地,进攻蒙古的基地。但在永乐年间放弃了。
万历的想法是:如果戚继光能击败察哈尔,就恢复大宁卫;在辽东因为女真已经大抵平定,辽东镇也要向北迁移;在河套,收复河套地区后,可以在朔方建立军镇,靠阴山,监视俺答部的王城。这样在东﹑中﹑西三个方面都将对蒙古保持进攻态势,改变大明与蒙古以长城为界的现状。
还要多少年才能击败蒙古,还要多少年才能完全控制这片土地呢?
万历心中没底。
也许击败蒙古不难,难的是如何驯服蒙古。否则,去掉了蒙古,又来一个更为凶狠的游牧对手,就像宋代对付辽金蒙古一般,那就麻烦了。根据记忆,如果明朝不控制蒙古,那将来控制蒙古的就极有可能是俄罗斯,想到此,万历就恶寒。
回想满清控制蒙古的策略,万历已经决定全部采用。但也知道光凭那些是不够的,自己还得寻找更为妥善的方法。在政治﹑军事﹑宗教﹑经济等方面都要下功夫。
政治上,分封诸部,继续让蒙古处在分裂状态中,优待其首领,用中原的物质文化腐蚀其身心;军事上,建立军镇监视,抽调蒙古精锐为雇用军;宗教上,推崇喇嘛教,消其厉气,使其不事生产,减少人口;经济上,收购蒙古的马匹羊毛,满足下层蒙古人的生活,避免其因为饥寒生盗心。
皇帝这个职业也有它的责任和使命,比如完成国家的统一,比如保障子民的安宁生活。而在这两方面,万历明白自己还需要努力完成许多事。他不是在铁笼子中昏睡的人,知道世界的历史是怎样的走向,这让他无法逃避,只有直面。
过了一会,才对安歧说道:“你今日留意一下土蕃喇嘛教的情况,了解各个派别的教义﹑流传情况以及其对大明的态度。”
虽然有些莫名奇妙,安歧还是接下了任务。
安歧刚退下,陈于陛就到了。万历也暂时停止了思考,从御膳房取来一坛花酒,君臣二人饮酒闲话。说着说着偏又说到了国事上。陈于陛因道:“陛下命臣查找的历朝大将北征的记录,已经查找好了。现正太史台的官员正在抄写,明日就可以送抵御前。”
“有劳了。”万历饮了一口酒。前人的经验大可以为我所用。
“首辅张大人病了,派人来告假。”陈于陛接着说道。
“什么病?”万历吃了一惊,记得张居正就是在万历十年去世的,难道就是这一次么?
“帖子上说是风寒。”
“让太医院派遣最好的太医前去诊治,不,让李时珍亲自走一趟吧。”万历吩咐道。历史上关于张居正的死因有很多说法,万历到了这个时空后,知道这些说法不是空穴来风,便暗示了张居正几次,还从太医院选派了两位太医作张居正的保健医生。如果,这样,还是不能改变张居正的命运,那真是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