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北风不竞之二
作者:慕容古董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920

次日,遥祭张居正于归化东郊,并祭祀北征阵亡的将士。李谪凡这才知道伤亡的具体数字:禁卫军阵亡一千四百余人,山西镇二千二百余人,蓟镇二千五百余人,宣化镇四千一百余,大同镇则高达八千七百余人,总共近两万人阵亡,如加上重伤残废,则损失更大。特别是大同镇,基本是给打残了。

阵亡将士的尸骸已经就地掩埋。本来按照大明军的一般做法,是应该将尸体护送回故乡的。但是由于阵亡实在太多,几位大将一商量,决定就地埋葬。命令各协营师的书记官登记伤亡名册,收集遗物,一来是发还给家属留为纪念,一来是要送入新建的“忠烈祠”陈列,马虎不得。

空旷的原野上,排列着队伍整齐的队伍,士兵们肃然站立。队伍的前面摆放着数十只新杀的牛羊马三牲,堆放着小山一样的纸钱锡箔。三军主帅戚继光身着白色常服,脸沉如水,端着一碗水酒,虔诚的浇在地上,祭祀战没的将士。浇了三次之后,方举火焚烧前方的纸山。

一点幽蓝的火庙很快变成熊熊大火,纸灰漫天飘散。火光映红了人的脸庞,他们的心情却各不相同。祭祀完毕,他们就将率领各自的人马回归本镇,接下来就是这一战的赏罚。

想到数年心血的培养的军力毁于一旦,北方名将麻贵鼻子发酸,曾经梦想过率军横扫大漠的辉煌,现在梦想一半成真,却高兴不起来。部下的重大伤亡,固然有原因,比如担当了“牺牲者”的角色;但麻贵心中明白,另一个原因就是大同镇的战斗力确实比禁卫军和蓟镇要弱,禁卫军有威力巨大的火器,蓟镇有强悍的士兵,而大同镇在这两方面远远不如。

与麻贵有同样心思的还有董一元和王保。前日一仗,击败察哈尔,出了憋在胸中多年的恶气。可是,自身的伤亡也不小,特别是和禁卫军比起来,比例就更高。他们亲眼看见:那些嚣张的蒙古人,在火炮的打击下,成片成片的倒下;作为职业军人,他们明白:在火炮这等犀利火器面前,任何冷兵器都将黯然失色;一个时代过去了。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回镇之后,便要立即上奏兵部,请求拨款,增加军中火器的比例。”

这一次的大功臣蓟镇总兵张臣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他的一个助手王云龙自大战之后就没有消息,另一个助手龙青枫已经决定留下辅助李谪凡。这两人出身羽林系,在军中人缘不好,但确实有悟性,自己用得也顺手;少了这两人,便多有些不便。至于总结这次大战的经验教训,他还没有想过。好容易打赢了这一仗,得让将士们先快和快和,是不是?

看着跳跃的火舌,戚继光远没有总兵的那般乐观。这一张虽然胜了,却也暴露了明军的诸多问题。比如,火器还无法单独使用;比如,边镇士兵的战力低弱。作为主帅,戚继光无法对此视而不见;虽然他已经老了,可以借此战功光荣的致仕,但深受皇恩的他无法这样做。如果皇上愿意,老臣就再为大明干几年吧,廉颇八十尚为国征战,岂肯就此服老?这样想着,戚继光微微一笑。

身旁的李谪凡见此,道:“大帅为何发笑?”

戚继光不答,上下看了看李谪凡,道:“天子将北边交付给又仙,又仙当努力。”他虽与李谪凡交往较多,了解也深,不会像一班人那样看待李谪凡,对他的期望也甚高。

“谪凡谨记大帅教诲。”李谪凡体会道戚继光语气中的善意,诚恳的说道。“既担当此任,就一定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然无颜再见大帅,也无颜再见天子。”

戚继光闻言,静默了一下道:“确实应当努力,但成事在天,也不要太过强求,免得自苦。”又问道:“如何说服三娘子,可想到法子?”

“晚生想了一夜,认为还是——”李谪凡道,这时戚继光的亲兵匆匆赶来,秉道:“王云龙校尉和龙青枫校尉回来了。”

“知道了,”戚继光不动声色的道。从亲兵的神态举止上,就可以看出事情不妙,大概王云龙吃了些亏。不过,人回来了就好。大胜之后有些小失误也无关大局,不须张扬。

李谪凡也明白了,道:“大帅撤兵后,这边缺人,不如将王﹑龙二人都留给晚生吧?”

戚继光想了一下,道:“也好,不过张臣总兵那里还得说一下,一下子要去他的两个得力干将,可不大好。”

李谪凡笑笑,“那请他到羽林卫和讲武堂尽情挑人,补偿他好了。王﹑龙熟悉蒙古,又有心开辟疆土,是不易得的。”其实李谪凡留下二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二人都经过万历的亲自调教,眼界开阔些,胆子也大一些,能比较好的理解自己的用意。

“好吧,张总兵那里就交给我了。”戚继光说道,让那些叫人头疼的羽林系军官集中到一处也好,免得让自己为难。张臣那边,给他优先补充讲武堂的毕业生,大概可以摆平。这一次大战,讲武堂出来的军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相信各大将都看见了。希望他们明白:要打赢一场战争,战略固然重要,但战术和达成战术的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进入火器时代,人的重要性下降,武器的重要性上升,这一点就更为重要。

“多谢大帅。大帅回京之后,天子必然重赏,若问及蒙古之事,还需大帅美言。”李谪凡道。

戚继光颇为诧异,试探着问道:“又仙何意?”

李谪凡浅笑,道:“天子居于深宫之中,虽有锦衣卫等为耳目,但沙场之事终究未尝亲历,所见——”他略一停顿,转了口风,道:“皇上留心边事,自然会召见大帅询问便边情,请大帅据实相奏。”让天子了解了真实的情况,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此,自己也才能够取得成功。

戚继光已然明白,道:“这何须说。不过,张相公新去世,朝中想必有一阵忙乱;对边事也难以顾及。”张居正死后,继任者的军事政策一直是戚继光担忧的事。虽说由天子做最终之决定,但首辅的力量也不可小视。张居正威权太盛,凌驾人主,和天子的关系并不是全然和谐,戚继光都看在眼中;知道若有奸人趁机进馋言,张居正就有可能人亡政熄,身败名裂,那与其关系亲密的自己也不得干净。可怕的结局,让戚继光不愿再多想。

“天子圣明,不会遗忘。”李谪凡似有所指地道。

“不知由谁人继任首辅?”

李谪凡微笑道:“这晚生也不知道了。大帅回到京师,静候几日,想必就有结果了。”

戚继光闻言,明白李谪凡是要自己回到京师后,安静等候,不要多事。料想这一次为了首辅的位置,必有一翻龙争虎斗,自己确也没必要搅和进去。

祭祀结束,戚继光等大将即便整顿人马,做撤军的准备。而李谪凡则带了亲兵卫士,前去拜见三娘子。“礼物都送过去了吧?”昨夜李谪凡便令人准备礼物,赠送给三娘子。

言传庆道:“一早就送过去了,忠顺夫人已经收下,还让小的代为谢谢将军。”

“很好。王云龙回来了,你去看一看,询问一下事情的经过。记住,他们是你的前辈,不可缺了礼节。“

“明白了,将军。”

侍从引导着李谪凡进入三娘子的宫殿。这是一座带有西域风格的宫殿,李谪凡想起了三娘子是瓦剌蒙古人,在地域上接近西北的回回,受其影响也不奇怪。

坐在五彩地毯上的三娘子像一朵将要盛开的莲花,略低着着,等待着李谪凡。听见脚步声,她盈盈的站起身来,按照汉人的礼节行了礼节。说道:“早听说李将军是顶漂亮的人,现在见了,真的比最英俊的蒙古小伙子还要英俊。”

若不是知道三娘子的性情,李谪凡多半要生气。他在她对面坐下,微笑道:“忠顺夫人说笑了,夫人才是真正的美人。”

三娘子闻言,头像一朵荷花沾染上露水低了下去。

“夫人,本将军此来是有事情要与夫人商议。夫人是能断大事的英豪,因此,也就不对夫人隐瞒。这一次朝廷的命令,是要在归化驻扎军队。”李谪凡看着她漆黑的头发,平静地说道。用略带恭维的语气直接说出了目的。

“朝廷不放心土默特蒙古么?”三娘子仍低着头。

“天子此举不是不放心顺义王和夫人,而是出于爱护大王和夫人。”李谪凡道。

三娘子低低的笑了一声,“是来保护我们的么?”

李谪凡摇头道:“不,是监视。”

也许是没有料到李谪凡如此坦率,三娘子抬起了头,看着李谪凡的眼睛,问道:“为什么?”

李谪凡笑笑道:“不知道夫人听过汉人的一个叫‘欲擒故纵’的成语没有?”

三娘子道:“那是说要对付一个人,不一定要马上对付他,而是可以先不管他,让他骄傲,让他大意。是不是这个意思?”

李谪凡没心思去考量三娘子的汉语水平,说道:“夫人说得不错。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权贵因为骄横丧命,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骄横而被灭族。夫人相劝上一代顺义王归顺朝廷,天子赞赏有加;因此才派兵协组夫人扶立把汉拿吉,酬谢夫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接受大明得官爵,就当受大明律的约束。但是把汉拿吉年青,于礼法上所知不多,天子恐其骄横,故而才决定在归化驻军,时时警示把汉拿吉,让其谨慎行事,常保禄位。”

三娘子想了一阵,道:“是如此么?”

“本将无意对夫人隐瞒。朝廷久已决定征伐察哈尔,稳定北边,而夫人和顺义王就是最好的帮手,因此朝廷才礼遇夫人和顺义王。若是不能收到功效,朝廷何必如此费心。”李谪凡道,“不光如此,朝廷还准备礼遇**喇嘛,在京师建立庙宇,请其为大明祈福。”

“那是活佛的夙愿。”三娘子道,她执掌土默特部的大权多时,当然不愿意明朝驻军。先前迫不得已借用明朝的力量扶立把汉拿吉,已经是打破了传统习惯,若再允许明朝驻军,势必带来更不利的影响。李谪凡话说得如此露骨,倒把她逼迫到了墙角,无法再用虚词来搪塞。必须在答应与拒绝间做出一个选择,如果拒绝的话,就将失去明朝的支持,先前得到的好处全部失去不说,还可能受到明朝的攻击。不久前察哈尔的惨败还历历在目,她可不想蹈其覆辙。

“是啊,凡是对大明诚心的,都将受到大明的礼遇。”李谪凡看似随意的道。

三娘子的头又低了下去,“朝廷准备驻扎多少人呢?”

“因为察哈尔还可能卷土重来,诸位大将提议留兵两万。”李谪凡见她的头发轻微的颤动,道:“最后,天子以夫人深明大义,决定留兵一万,协组夫人。”

“那驻军首领一定是将军你吧?”

“能与夫人共事,是本将的荣幸。”李谪凡说着,取出一卷卷子,那是万历决定的与蒙古首领共治蒙古的一些准则。大体上遵循民族平等和蒙人治蒙的原则,不干涉其民生问题。但是在一些条文中注入了国家主权概念,试图确立大明对蒙古的主权,在法律上将蒙古纳入大明的疆域。在这个时代也许还没有人能体会万历的用意,但以后他们会明白的。

三娘子并不细看那卷子上的条文。而是发呆似的低着头,过了好一阵子,才说道:“这还需要顺义王把汉拿吉决定,将军等等吧。”

李谪凡松了一口气,谁不知道真正当家的是三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