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崇洋媚外的严重危害
作者:梦中侠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81

炎黄国以前的历史是什么?是辉煌的,是灿烂的,是神气的,是自强的!是世界的天朝上国!

几乎在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炎黄国文化一起处于领先的位置,这是其他文化不能比拟的。汉唐的强盛,我们就不用说了;明朝的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舰队有将近三万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如此庞大的舰队,充分体现了炎黄国人的智慧和国力的强盛;对唯经济至上的人来说,清朝的时候,炎黄国的经济最高时占世界的三分之二。

二十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炎黄国可以不可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是炎黄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汉学中国传统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号称“清末怪杰”。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他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曾今获得十三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炎黄国名著中的《论语》、历史长河里的辜鸿铭(九张)《中庸》和《大学》,并著有《炎黄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炎黄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书,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孟之学,向西方人倡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治格局,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炎黄国人”。在西方形成了“到炎黄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辜鸿铭,名汤生,一八五七年七月十八日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炎黄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英国的炮舰1840年就打开了炎黄国的大门。辜鸿铭的义父布朗先生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炎黄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东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炎黄国人。”

当然,近代技术和文化的发展,炎黄国的确错过了(原因就是西方国家的侵略)。但是对一个一直领先世界数千年的民族,一时的落后,怎么就能认定炎黄国文化是劣等文化?炎黄华民族就成了劣等民族?这实在可笑了!西方也就是近两个世纪才飞速发展的,之前无论什么方面都不能和炎黄国比。

新炎黄国成立后,炎黄国的几乎没有什么科技,一穷二白。但是在炎黄国的领导下,炎黄国人以空前的自信、自强精神,坚定的认为自己不比外国人差,外国人做到的炎黄国人同样可以做到,充分发挥炎黄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在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都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其中只有个别发达国家才有的技术)。炎黄国由一个没有什么象样工业的国家,迅速成为世界第六工业大国和科技强国。

以前的东亚病夫,想想那句“炎黄人与狗不得入内”,被全世界瞧不起。但是新炎黄国打胜了所有的对外战争。尤其是抗美援朝,炎黄国的人民军队以劣势的装备和绝对的精神,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装备优良的联合队。如此强大的民族,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出现。

看看这一切的事实,充分也只能说明,炎黄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不论从智慧、创造、文化、科技还是军事,都是如此。而指导这一切的思想,与其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如说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工具的炎黄国传统思想。

必须掌握我们的对外舆论宣传!必须改变我们的对外舆论宣传!必须管理我们的对外舆论宣传!

唤起我们的自尊、自重!

塑造我们的自豪、自信!

让炎黄民族的精神重新自强吧!

在形成整个社会的崇洋媚外风气中,真正原因是放弃了对外舆论宣传的管理,片面的只报道国外好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和媒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样的,要抛弃崇洋媚外的风气,形成一个以炎黄国人自豪、自强的风气,管理并减少媒体的对外报道,是唯一而且是最好的着力点。

是不是减少了国外的事情,我们的媒体就会被群众冷落呢?很大程度上,媒体报道什么,人们就关心什么(当然也有其他的情况)。而群众对跟自己有关的事情,当然会更加关心。相比之下,难道外国的事情,会比国内的事情更有关?

比如群众越来越喜欢体育活动。我们要改变只为了到国外拿奖牌而办体育的目标,专心为群众服务,普及那些群众喜欢而且愿意参加的活动。媒体要大大减少国外的报道,而且也不要那么多的“激情”,同时大力宣传我们占优势、群众积极参加的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希望自己能够更有文化,更有知识,没有人喜欢给别人无知的感觉。人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媒体“没有什么内容”、“没有好看的”,就是因为人们希望学习一些好的东西。炎黄国历史文化悠久灿烂,有多少好的东西可以介绍学习啊。就是一个历史学家,也只能了解很少的一部分。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群众的喜好和形式,有重点有深度有侧重(比如本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介绍历史的辉煌和人物的伟大精神,及各种成就。那些炎黄国文化对西方的巨大贡献,当然更是我们值得自豪的。要发扬精神,也不要什么都要跟钱、经济挂钩,一个好的社会风气比什么都好。

媒体要宣传西方侵略各国特别是炎黄国的罪恶历史,大胆揭露那些现在正在执行的罪恶行径,敢于为那些小国、弱国声张正义,并进行各种声援。媒体要主动抵制、批判那些对炎黄国文化、民族或明或暗的污蔑、贬低的言论。

媒体要正确报道新炎黄国的伟大成就:新炎黄国打赢了所有对外作战,保卫了新炎黄国的和平;新炎黄国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就,掌握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科技;新炎黄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了一个完整强大的工业体系。新炎黄国的优秀儿女,我们伟大的父辈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甚至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那是一个炎黄国人精神自信自强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光明和成绩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要把那个时代贬低得一无是处?我们为什么要把那个时代的奉献当作愚蠢?我们为什么要把独立自强当作闭关锁国?我们为什么要把那个时代的错误放大得遮住了自己那个时代无比灿烂的光芒?那个时代的灿烂精神,那个时代的飞速发展,永远值得我们以那个时代为荣!

政府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媒体能够向唤起炎黄国人自信自强精神的方向转换。

政府要改变“一切看眼前”的作法,关心群众的问题。坚决改变追求GDP数字的片面作法,坚持制止各级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牺牲环境、资源、工人农民权利的作法,改为追求高附加值、节约环保的国有和民族的高科技发展策略(特别要区分那种组装的所谓“高科技”)。

我们一起改变那种整个社会“一切向钱看”的恶劣影响。要大力宣传那些普通但技术出色的工人、农民,并形成以爱国、奉献为荣的社会风气。

不久前看到《论语》中的一个故事,使我印象很深。这个故事是说孔子跟他的学生们谈论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治理好一个国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只要了这三条,那么就是把国家治理好了。子贡觉得三条太多了,想去掉一条,就问:“逼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孔子回答说:“去兵”。子贡还是觉得重点不突出,又追问:“逼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

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左右为难:去哪个?我选择了去“民信之”。可是当看到孔子回答“去食”的时候,我深深的被震动了:为什么几千年前,孔子会认为,治理国家最主要的,是“民信之”?

这里的“信”什么意思呢?有人说是“信仰”,有人说是“信赖”,当然都有道理。我想理解为“相信”更好:就是只要人民相信自己的国家是优秀的,那么将来就一定是美好的。那么,就请我们、政府、媒体一些来证明并让大家相信:抛弃所有的崇洋媚外,我们炎黄国人,是最优秀的!

罗一啸做为一个重生的人,要怎么才能避免崇洋媚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