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回马枪
作者:海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71

第二十章回马枪

刘邦得张良之后,再也没有兴趣与那位韩王浪费时间,立即打发他去阳翟。。而此时的张良却建议刘邦派军抢占韩国滴境中最重要的一条险路——轘辕险道。轘辕,在缑氏东南。以山为名。一云轘辕凡九十二曲,是险道也。占据这条险道,进可游刃于韩魏秦之间,退可倚楚赵齐。刘邦在取得几场大胜之后,加上吞并的刚武侯的兵马,手中已有一万五千多兵马了。

刘邦命张良督守颍川各镇,亲自率军北上,直奔平阴,切断了赵将司马卬南渡的渡口。然后又与秦军战于洛阳之东,未能取胜。于是他又领兵从轘辕至阳城,夺得了一部份秦军的战马,使属下骑兵扩充至六千余骑。

时至六月,天气陡然热了起来,刘邦率领手下所有骑兵,进至南阳。南阳郡守吕齮不知沛公所部战力,自恃悍勇亲自率军出战。未曾想到刘邦手下樊哙、周勃、灌婴等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同时未料到沛公手下已有数千骑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大败之下逃进南阳,却被曹参衔尾跟进城门。吕齮无奈,穿城而逃,败退到了宛城,紧闭城门,死守待援。刘邦命人百般挑逗,吓破了胆的吕齮却任由沛公手下在城下千变万化的叫骂,百般羞辱他,就是闭门不出。

刘邦被阻在宛城外,进退两难,西进入关受阻。召集手下诸将商议,郦食其道:“主公现在西进之势犹如大江东去,宛城不过是江中一块顽石而已。顽石怎能挡得了大江的滔滔水势?在下建议绕开宛城,直取武关,沿丹水而上,峣关就在眼前,破秦如探囊取物而已!”刘邦大喜,他急忙传令,各营四更造饭,天明开拔,不得有误。众人领命退下,独有曹参不退,进言道:“此计不妥,若那吕齮自我军身后杀来,我军岂不首尾不能相顾?”

“无妨,那吕齮已是被我吓破了胆。何敢出战?”刘邦笑道。

“末将觉得还是不妥,不若派人问问子房先生吧。”曹参道。见刘邦点头,曹参安排人去见张良。张良得知后,立刻飞骑来见刘邦。已经就寝的刘邦急忙披衣来见。

“入关确是大事,但不是沛公现在的头等大事!沛公切不可太把‘先入关者为秦王’当真。试想,天下诸豪有几人视怀王为主?齐、赵、燕、魏又有几王听从怀王号令?若我等顺利入关灭秦,怀王依约封沛公为秦王,若我们实力不强,未几就会被其他诸侯灭亡。所以,良以为能否为王,不在于是否先入关,而在于是否具有比别人更强大的称王的力量。”张良奏道。

“先生所言实为金玉良言,吾几乎被郦生这老儒所害!来人,传令下去,前命取消……”刘邦急急下令道,却被张良打断。

“慢。宛城城高坚固,易守难攻。然我意必取此城!一来,宛城存粮甚多,若能取下,当可作为我军西进的粮仓;而来,宛城地处要冲,若能取下,作为我军大本营,那么折冲缓急进退取舍皆随我意;三来,取下此城,免我腹背受敌之忧;四来,此城与轘辕险道相连,攻守粮道不会断绝。”

“此城难攻,若强攻我军必损失惨重;城中守将又不敢出战,怎能轻易攻下?”刘邦捶着脑袋苦恼道。

“良之所以阻拦沛公改令,就是为了那下此城!”望着刘邦疑惑的眼神,张良来到沙盘前道;“沛公请看,宛城两面临山,山中各有道路。我意原令不变,天明我军从城东通过,做出绕城而过,攻击武关的态势。行军六十里,令大军改道,绕道城西山中,悄悄潜回,多布诸侯旗号,多燃火把。趁敌人不防……”

“杀他个回马枪!哈哈哈哈哈,子房真乃高人。”刘邦大喜道。

于是依计而行。吕齮见沛公引军而过,疑惑不定,派出探子伪装成樵夫前去侦探。探子回报,沛军并无停留,直奔武关而去。吕齮松了口气,命军士继续严密守城。如此三日过后,并无沛军丝毫动静。吕齮这才放心开城让城中居民自由出入。

第四天半夜,忽听城外一声炮响,紧接着响起了千军万马的吼声,吕齮连衣冠都来不及穿好,抓起佩剑就往城楼上跑。来到城楼边往下一望,只见城下片片火把把城外照的如同白昼。楚、魏、齐、韩各路旗号迎风招展,数不清的军马如洪水怒潮直奔宛城而来。

吕齮面如土色,心如死灰:刘邦狡诈,定是因兵力不够,所以汇合诸侯大军再来攻城。观此军势,宛城不保矣!与其刘邦的刀下鬼,不如引颈自刎以死报国。于是他拔出佩剑,往颈上一架,却听得噹的一声,剑被隔开。他睁眼一看,是舍人陈恢挥剑将他的剑挡住。

“郡守何必轻生,就是要死也为时尚早!”陈恢凛然道。

吕齮无奈道:“宛城不保,我欲以死殉国。足下为何阻拦?有何良策?”

陈恢道:“在下早就听说沛公宽容待人,不象项羽滥杀无辜。公如肯归顺沛公,既可保全禄位,也可以安定百姓。秦连扶苏、蒙恬尚且难保,公又何必为二世尽忠?”

攻城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吕齮默默地想了一阵,终于说道:“即使我愿降,又有何人能为我传递这一消息呢?”

“郡守放心,请允许我代你前往沛公大营求和。”陈恢说。

郡守修书一封,射往刘邦阵中。士卒拾得,赶紧报往营中,沛公拆开一看,便对身旁的张良说:“宛城立马可下,何必再与他纠缠,耽误我的时光!”

张良却持不同的看法:“沛公难道忘了,这位郡守南阳保不住,就败守宛城。若宛城保不住,他还可败守其他县城。一郡十多个县,等你一县一县地攻打下去,要打到什么年月呢?若郡守一降,其它县城不是迎刃而解了么?”

刘邦想了想,觉得他说得在理,便下令停止进攻宛城,让郡守的使者前来谈判。

陈恢来到以后,拜见沛公后进言道:“我听说楚王曾经和众位将领有约,先入关中者便可以为秦王。如今足下围攻宛城,而与宛城相连的县一共有好几十座,拥有很多官吏和百姓。如果他们知道投降后有命难保,就必然拼命死守。即使沛公有精兵猛将,未必就能一鼓而下。强攻硬打,损兵折将,旷日持久,徒费时日。如果舍下宛城西去,那么宛城必定发兵追击,这样足下前有秦兵,后有宛卒,腹背受敌,胜负难以预料,又如何能顺利入关?岂不妨碍了沛公的大计!我以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劝降郡守,封之以爵,命他仍守宛城,足下率宛城士卒一同西行,沿途县城就会效法宛城,开门迎降。足下就可以长驱直入,顺利入关了。”

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刘邦兴奋地和一旁的张良交换了一个赞同的眼色,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欣然答道:

“邦和子房先生早有此意。既然郡守愿开城迎降,一定加官晋爵,请先生立刻回去报告郡守。”吕齮得报,出城投降。

刘邦入城安民已毕,召见吕齮和陈恢,封吕齮为殷侯,封给陈恢食邑千户,城中大定。歇兵数日之后,沛公将宛城人马与自己原军并为一处,共两万余人马,浩浩荡荡挥师西进。张良献计让沛公沿途严格约束自己的队伍,不骚扰百姓,使秦地的百姓得以安宁。各地百姓纷纷议论,这支兵马和以前见过的兵马都不一样,不但不劫掠百姓,反而分粮给百姓,于是都非常欢迎沛公的队伍,所过之地纷纷降服,青壮纷纷加入沛军,沛公的兵势也越来越大。

冒着盛夏酷暑,刘邦经过丹水来到西陵,高武侯戚鳃、襄阳侯王陵也率军来降。紧接着轻易攻下胡阳。途中遇到然后番君吴芮的别将梅鋗,双方合兵一处,攻打析县和郦县,二城守将见其势大,都很快的开城迎降,一路望风而下,中原腹地南阳郡很快落入刘邦手中。

前方就是咸阳的门户——武关。刘邦一面下令做好加紧进攻武关的准备,同时请张良前来密商有关入关的事宜。张良向沛公提出应先派遣一人,潜入关中,为沛公入关进行策反游说,以为内应。刘邦十分赞赏这一举措。

张良向刘邦推荐了手下一位门客——魏人宁昌,此人胆大机敏、善于应变。沛公答应。深夜,沛公和张良秘密召宁昌入见,向宁昌面授机宜,并为他准备了黄金珍宝、车辆马匹,以及过关的印符,让他冒充进京的信使连夜出发。

临行张良告诫他说:“咸阳非久留之地,完成使命之后,速速返回复命。”

宁昌的车马趁夜色掩盖,沿着驰道匆匆向西驰去。

而此时的赵地巨鹿,却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