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西王母
作者:低调的小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793

西王母,传说中的女神。。c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

西王母居于少广山,少广山在果州,证据如下:明永乐彩绘《真武灵应图册》一幅见於“附语祈晴”图,该图对题文字云:果州有失目人陈希,於少广山夜遇一真武传诀,逐日专奉。後觉出言如附神语。为人求保,事叙皆合来意,四远响驰。人所施惠,多不恋己,用为功果。咸平年中,夏接秋序,久雨伤禾。州县祈禳,皆无感应。众状举陈希供养真武,祈求有灵。知郡黄扆,遂令陈希赴厅。陈希却告黄扆,须得亲制祝辞,迎请陈希家真武。宝座至州衙,选道士七人,启立清净道场,禁屠宰减刑。逐日放士庶烧香,瞻祷祈晴道场。已对三日,陈希对知通官众,附传圣语,蒙真武降言。果州为天曹注定六十日雨,减除禾颗,十分不收。今更有二十馀日,连雨未息。今既要求晴,奉天皇旨,消减元注日分。至明日巳时,雨脚渐从正北而收。午时天色晴明,禾株茂盛,必获成熟。其陈希精神复回,适来降灵所说之事,皆不知之。明早大雨如倾,巳时便晴於正北方,云霭顿收。本州复留真武,展三日道场,备香花道具,迎送真武归陈希家。又於本堂启建道场,答谢至冬间。果州五县,并无检放苗数。後转运司体问,因依奏闻朝廷。续降回命下果州,宜令置立照,依应记录於州衙大厅,永远为验。陈希除本州支与酒面彩帛处,特赐静应居士为号。果州就是今南充,证据如下:南充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为“有果氏”之国,殷商属巴国,周为巴子国属地。战国时期,约公元330年,巴子国国都迁阆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灭巴,十一年置阆中县,隶巴郡(今重庆市)。战国时期秦国先后灭蜀亡巴,分别置蜀郡、巴郡,南充属巴郡。西汉初,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南充)、充国县。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唐武德四年,南充因城西有盛产黄果(广柑)的果山,于是定置“果州”,即为“果城”称谓之始。南宋,理宗赵昀即位前曾任职果州,即位后按惯例升果州为府,赐名顺庆。

根据古书《山海经》的描写:“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好像是说:西王母的外形“像人”,长着一条像豹子那样的尾巴,一口老虎那样的牙齿,很会用高频率的声音吼叫。满头乱发,还戴着闪光的玉胜。是上天派来负责传布病毒和各种灾难的神)。可见外形很恐怖,而且是位散发灾疫的煞神!他住在“昆仑之丘”的绝顶之上,有三只叫做“青鸟”的巨型猛禽,每天替他叼来食物和日用品。《山海经》载,西王母靠着桌几坐着,她所在的地方在昆仑墟的北面。[1]

在《穆天子传》里,西王母的言行却又像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统治者。当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驾驭的八骏周游天下,西巡到了昆仑山区,他拿出白圭玄壁等玉器去拜见西王母。第二天,穆王在瑶池宴请西王母,两人都清唱了一些诗句相互祝福。

《汉武帝内传》谓其为容貌绝世的女神,并赐汉武帝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道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定为王母娘娘的诞辰,并于此日盛会,俗称蟠桃盛会。

晋朝葛洪的《枕中书》中记载:棍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

西王母的神话故事历经了两次演化。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又称昆仑山)的石洞中,是一个人面兽身的怪物形象,另外,山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的怪兽——狡,还有长着红色羽毛、喜好食鱼的三青鸟。

在野三坡龙门天关小溪河东侧,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石头,叫立儿石。石面上方有长二尺,高一尺,深一寸的石坑。离立儿石十五丈以外的崖壁上是一座石刻的如来佛像。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上的王母娘娘在宫中虽过得很舒服,却整天闷闷不乐。为什么呢?常言道:“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她有件事儿一直不顺心。相当初她生了第一个孩子是闺女,曾高兴的了不得,生了第二个是闺女,也是娘的心头肉。等再看到第三个、第四个都是女孩时,王母娘娘可就不高兴了——盼儿子啦。没有儿子谁来继皇位呀!为了要儿子,王母娘娘一憋气一连生了七个,可七个都是丫头,还是难得一子。为这事愁的她饭水不思,彻夜不眠,整天唉声叹气。玉皇大帝也为这发愁。

一天,玉皇大帝陪着王母娘娘下凡到人间散心,来到龙门峡万仞天关之上,站在山顶向下眺望,那真是“两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行白练飞”。玉皇赞到:“好一个人间仙境啊!”王母娘娘哪里有心思赏景,撅着嘴站在一边只是闷闷不语。玉皇大帝知道她的心事,忽然想起何不让她去找如来佛传授生儿子之道呢。他把这个想法对王母娘娘一说,王母娘娘也很同意,于是立刻架起祥云跑到西天,找到如来,说道:“我屡生闺女,难得一子,还望大仙传授生子之道。”如来想:你已生七个女孩,还想要儿子,岂不乱了天规。他灵机一动:我何不略施小计,让她用投石法碰碰运气,于是便对王母娘娘说:“龙门天关小溪流东侧一百步开外,有一块立儿石,生男生女须向石孔掷三块石子讨问。如果三块石子全都投中即时有男有女;如果有两块落入,就是只生男不生女;若是只有一块投中,那就只生女不生男;如果一块也不能投中,便是无男无女,为‘绝户之命’。”王母娘娘求子心切,听了这话便极步返回。这时如来佛用手指一点,在野三坡的龙门天关景区的小溪河东侧,就立刻突出了一块几千斤重的大石头,在石上方凹下一个很浅很浅的长方形石坑。王母娘娘踮着脚后跟,按着如来佛的话向石坑投石。第一快石子没投中,第二块石子连石坑边也没有碰着,幸好第三块石子落入石坑。王母娘娘心情沉闷,站在龙门天关最高处的望儿领上,仰天哀叹:“我求儿不得,只好寄予女儿们身上了!”

后来,野三坡一带的人们每到正月十五,新婚夫妇便成双结队的来到立儿石前,投上三颗石子,求儿盼女,就这样形成了一种风习,一只传到现在。

从《山海经》中西王母在中国文化视野中的首次登场后,有关她的记载不胜枚举。西王母不但与黄帝、尧、舜、大禹等远古时代的帝王见过面,还在此后和汉武帝见过面(见《汉武帝内传》),其间至少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跨越。难道西王母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长生不老吗?

这显然是种误会。李晓伟认为,造成这种误会的原因,完全是当代人对历史的误读。他说,古今中外历史和神话杂糅的现象经常发生,人类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常将历史的功绩附会给某个人,将他神化。上古时期,人们崇尚巫术,掌握巫术的人,往往就是氏族最高的统治者。西王母被神化的可能性很大。还有,历代的西王母人选是在不断更替的,但是西王母国的存在和西王母的封号却没有变,所以就造成了一个西王母长生不老的传说,也就是说,西王母很可能是氏族或是氏族联盟的代名词。

李晓伟在他的著作《西王母故地》中写道:“崇拜是一种古老的拥戴方式,而崇拜到了极致,便会产生神化。”这或可看做是西王母从人到神演变过程的内在基因。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吴乾浩认为,虽然西王母由人到神转化的假设还没有被认定,但的确有可以丰富的地方。上世纪,考古工作人员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西王母石前一处占地8亩的汉代遗址中,发现了两块保存完好的瓦当,瓦当上分别铭刻着“常乐万亿”和“长乐未央”的篆书铭文。我们知道,未央宫是汉朝皇帝办公的地方,宫殿上的瓦当均有“长乐未央”的篆书铭文,这是一种皇权的象征。这样等级的瓦当,出现在了离都城镐京数千里之遥的天峻,实在是一件值得人们研究的事。据考证,遗址是一座祭祀西王母的祠堂,可见早在汉朝,祭祀西王母的活动就已经开始了,而且活动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七月七”这天,下界的百鸟飞到天上,在天河上搭起一架鹊桥,好让牛郎织女夫妻相会。“每逢佳节倍思亲”嘛!玉皇大帝忽然想起妻子王母娘娘来,他准备“七巧”这天夜里找着妻子也叙叙旧情。两人正睡到二八瓮来,王母娘娘嘴一撅,撒起娇来。她说:“在天上你是个神头,都是你说了算,天宫的事没让俺当过家,从今天起,你把大印交给我,让俺也当两天家,你要不依,咱各走各的路,各睡各的觉!”玉皇大帝经不住枕边的温柔,就只好同意了。

王母娘娘接过大印,第一天就听下界有人祷告许愿:一个农民正急着扬场,风丝没有。他说:“老天爷,你要刮场大风,我趁风扬净粮食,八月中秋,月饼西瓜敬老天!”王母娘娘一听心里怪好受,手中只要有了权,马时便能插锨见水!叫祭祀星官记入礼单,准备起大风。这时有位梨园的农夫,几亩梨树,挂得梨儿坠折梢,眼看是一个大丰收,白天黑夜睡不着觉,担心老天刮大风,怕刮落梨儿!忽地看到西北要起大风,随即跪倒,口称:“苍天有灵,你只要不刮大风,秋后乌猪白羊谢长空!”王母娘娘一听,心里更乐,这份礼比刚才还重,叫祭祀官也收下。她想,这大风不刮吧,头份子礼收了人家的啦;刮吧,第二份重礼也收啦!她正拿不定主意,又听下界有人许愿:“上苍显灵,您今儿下场透雨,俺趁墒耩上豆子,豆子丰收了,我得唱三台大戏谢老天!”王母娘娘脾气好欢呃,爱听个大戏,叫手下把礼也收下。正准备下雨,下界又有人许愿:“苍天睁眼吧!今儿要是下雨,我几亩地收的辣姜全完啦,再让一个晴天晒干了,年关我翻盖庙宇另塑金身!”王母娘娘最喜欢住阔气房子,又爱打扮卖俏,一听这愿,她热毛了!又命手下把礼也收下。这四家的宏誓大愿,一个叫这样,一个叫那样,针尖对麦芒,这个事不大好办。蒜窝子喝糊涂——犯(饭)顶!

王母娘急得淌汗。神婆婆忽脸——没神下啦!只得把玉皇大帝请来,讲明此事。最后她说:“这个印我不掌了!”

玉皇大帝笑嘻嘻地把大印接过来,对她说:“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手里有了神权不能见财就贪,连蝎子都拿!那叫‘昏神’,老百姓对这号子神怨天怨地,权也不灵啦,神也倒运啦!不许愿的事该办则办,不该办的许愿也不能办,对善良的人有求必应,还得惩罚那些作恶之徒!这就叫:动权、显灵、有神,懂么?”

王母娘娘问:“我收了人家四份礼咋办?”玉皇大帝说:“无功不受禄嘛,你既然收了人家的礼,就得给下界办些好事,况且这都是善良庄户人家的要求,我马时一堂开释,还了四人的心愿。”王母娘娘讥笑说:“越说你长得俊越往灯影里晃悠,这事看你咋着抓瞎!”

玉皇大帝传来风、雨、雷神发布敕旨道:“场里刮大风,小风串梨园,夜里下透雨,白天晒辣姜。”从此,王母娘娘打心眼里佩服玉皇大帝是位好神头,“闹汉子精”的脾气也改了,还帮助玉皇大帝掌好神权,为黎民多办好事哩![5]

传说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

根据古书《山海经》的描写:「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好像是说:西王母的外形『像人』,长着一条像豹子那样的尾巴,一口老虎那样的牙齿,很会用高频率的声音吼叫。满头乱发,还戴着一顶方形帽子。是上天派来负责传布病毒和各种灾难的神)。可见外形很恐怖,而且是位散发灾疫的煞神!他住在「昆仑之丘」的绝顶之上,有三只叫做『青鸟』的巨型猛禽,每天替他叼来食物和日用品。

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号,据《玉帝圣号同异考》说:“玉帝圣号,崇自牿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著,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微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市垣帝主号也,三焰华少微玉帝,汉哀帝上先天定位号也;四紫微玉帝,汉光帝上后乾号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号昊天金阀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诸天,永不毁沦。”宄其信仰,缘于古代宗教,古时即有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变化和人间祸福、生死、寿天吉凶等人生命运的最高神“帝”和“上帝”的说法。西周以后又称“皇天”、“昊天”、“天帝”等。南朝时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已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的称呼,排列在玉清三元宫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隋唐时,“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梦仙》诗中就有“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至诚”的诗句。诗人元稹《以州宅夸乐天》一诗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约在唐宋之际成书的重要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详细叙述了玉皇的出身和来历:很久以前,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光老年无子,于是令道士举行祈祷,后梦太上道君抱一婴儿赐予王后,梦醒后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生于王宫。太子长大后继承位,不久舍国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经过三千劫始证金仙。又超过亿劫,始证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极高,神权最大。道经中称其居住昊天金阀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简而言之,道教认为:玉皇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

每年的腊月廿五,玉皇要亲自阵圣下界,亲自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菩恶良莠来赏善罚恶。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宫。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科仪。

蟠桃会

蟠桃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桃类食品。相传三月三日为西王母诞辰,当天西王母大开盛会,以蟠桃为主食,宴请众仙,众仙赶来为她祝寿。称为蟠桃会。

蟠桃会是盛大而庄严的,低层次神仙们在蟠桃会上要注意行为举止,否则很容易出轨被严厉惩罚。例如,根据《西游记》,卷帘大将(沙和尚)仅仅因为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破一个酒杯,就被罚落入凡间;而天蓬元帅(猪八戒)则因为酒后骚扰蟾宫的嫦娥,被罚转世到凡间,并且因失误转为猪身。

王母娘娘住在瑶池,所以又叫瑶池娘娘。她在瑶池中开蟠桃胜会,宴请各路神仙,不料被齐天大圣孙悟空搅乱了蟠桃胜会。她种的蟠桃最为神奇,小桃树三千年一熟,人吃了体健身轻,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树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飞升,长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寿。她是天宫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

西王母居于少广山,少广山在果州,证据如下:明永乐彩绘《真武灵应图册》一幅见於“附语祈晴”图,该图对题文字云:果州有失目人陈希,於少广山夜遇一真武传诀,逐日专奉。後觉出言如附神语。为人求保,事叙皆合来意,四远响驰。人所施惠,多不恋己,用为功果。咸平年中,夏接秋序,久雨伤禾。州县祈禳,皆无感应。众状举陈希供养真武,祈求有灵。知郡黄扆,遂令陈希赴厅。陈希却告黄扆,须得亲制祝辞,迎请陈希家真武。宝座至州衙,选道士七人,启立清净道场,禁屠宰减刑。逐日放士庶烧香,瞻祷祈晴道场。已对三日,陈希对知通官众,附传圣语,蒙真武降言。果州为天曹注定六十日雨,减除禾颗,十分不收。今更有二十馀日,连雨未息。今既要求晴,奉天皇旨,消减元注日分。至明日巳时,雨脚渐从正北而收。午时天色晴明,禾株茂盛,必获成熟。其陈希精神复回,适来降灵所说之事,皆不知之。明早大雨如倾,巳时便晴於正北方,云霭顿收。本州复留真武,展三日道场,备香花道具,迎送真武归陈希家。又於本堂启建道场,答谢至冬间。果州五县,并无检放苗数。後转运司体问,因依奏闻朝廷。续降回命下果州,宜令置立照,依应记录於州衙大厅,永远为验。陈希除本州支与酒面彩帛处,特赐静应居士为号。果州就是今南充,证据如下:南充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为“有果氏”之国,殷商属巴国,周为巴子国属地。战国时期,约公元330年,巴子国国都迁阆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灭巴,十一年置阆中县,隶巴郡(今重庆市)。战国时期秦国先后灭蜀亡巴,分别置蜀郡、巴郡,南充属巴郡。西汉初,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南充)、充国县。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唐武德四年,南充因城西有盛产黄果(广柑)的果山,于是定置“果州”,即为“果城”称谓之始。南宋,理宗赵昀即位前曾任职果州,即位后按惯例升果州为府,赐名顺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