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300年间为自己争来了一个“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的叛逆者印象。18世纪的清军统帅确实不能理解:为什么起义的农民能够举着木棒铁锹扑向兰州城呢?为什么他们在可以突围转移时,却死守华林山全体牺牲呢?19世纪末的人物左宗棠更不能理解:为什么在他的大规模的军威皇法前,挑战的尽是些褴褛的、菜色的人?为什么在他看来是目不识丁的农民马化龙即使被他凌迟活剥,而这颗马化龙的人头在示众中国各州县10年以后,还有人会苦苦恋着,一直欲盗回那颗枯干变形的人头呢?血流成河。血浸入我坚信曾是蓝色的山地以后,蓝世界变成了黄土。左宗棠下令移民,战败的异乡人被赶进了无水荒山。西海固无水,河州东西乡无水,平凉山区和靖远山区无水。不仅没有灌溉水,而且没有食用水。如果你今天去宁夏**自治区的海原县,如果你今天去甘肃临夏**自治区的东乡县,你能看懂农民屋后的那个肮脏的深窖么?挖一口大窖,接一夏天雨水,冬天女人们背上筐远上深山,一筐筐背来积雪倾入窖内——一冬的雪水供明年一春的饮用——你能理解吗?这种违反居住规律的居住,这种死境中的生存,这种细菌万种发酵发臭的窖水居然哺养着一支最强悍的中国人——你还能相信科学么?
有人说**的哲河忍也相当于原教旨主义,白彦虎就是古代本**。
我姑且不评论这是否正确。
陕西地区自古就是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但是到了清同治初**叛乱之前,陕西有**七、八十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10。关中约有清真寺800座,陕南也不少,仅西乡县就有10余座。如果没有那场斗争,恐怕今天的陕西早就成了“某族自治区”了。因为现在的内蒙、宁夏、广西等区,汉族占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成了自治区。如果陕西的某族要是现在占到总人口的3/10,按照建立自治区的标准,那么完全是达到了!当年的争斗,却使得陕西不至于成为一个自治区。
当年的**,对渭南两岸的汉人进行了疯狂的种族大屠杀。想一想,当年这里的人口总数不过七八百万,被杀了五百多万,这是一种怎样的惺风血雨的景象。据路伟东研究,临潼县1861年的人口是26万。临潼县志载,“1862--1869七年,临潼县死亡人口30余万.。渭河南北烧杀之灾无一村一人而幸免.。”也就是说,不仅杀光了原来的人口,也杀光了这七年新生的孩子。据富平县志载,咸丰五年(1855),全县有46579户,254257人。到光绪二年(1876)统计,有28543户,120302人。户数和人数都减少了一半。如果考虑到1869年之后的新增人口,估计1862--1869七年间**杀了60%的富平县人。据三原县志记载,咸丰十一年(1861)三原县人口16万人,由于**起义加之光绪年间两次瘟疫和大旱,三原人口锐减至4万人。**起义两年间(1862—1863),“县旧隶五百余村俱残破,仅存东里、蔡王二堡”高陵县,据路伟东资料,**起义前的1861年,高陵县人口6.9万人。高陵县志记载,“同治三年(1864),县内人口锐减至32192人。”两年时间减少60%。**在甘肃杀了六百万人,大约占全省人人的60%.**起义从没有进攻北京打击清政府的意图,说**起义是反清,没有事实依据。而所有的事实都是,不断杀汉人村庄,攻击县城。一年时间关中26个县长被**杀害。所谓的**起义实际上主要是为了杀汉人,**起义之初,主要是回汉民之间的矛盾,经常有械斗。当时70%的汉民抽大烟,身体不好,而**常习武,心齐,凶狠,械头时多数是汉民吃亏。**起义起初的原因是,**借清朝军队集中到南方对付太平天国和云南**起义,关中地区防务空虚,一些**首领屠杀汉民报私仇。当时的陕西巡抚面对防务空虚,提出的政策是安抚**,派朝庭大臣陕西团练头目张芾前去安抚,想不到**起义的发起人任武杀了张芾。为了鼓动**,任武再杀了自己的老母、妻子和孩子全家,以表示自己已没有任何顾及,血战到底。为了给**起义找到正当的理由,一些历史研究者不断提说,当时有一个“秦不留回”的传帖,因而**才要起义。对此,现在有案可查的是,当时陕西巡抚的初衷是要安抚**,并不是“秦不留回”。一个事实是,清朝政府对当时住在城里的**未杀一人,现在的西安西大街**坊还住着大量的**。当时清朝政府把城门紧闭,以防城外**进城杀人,也阻城内**出城杀人。对于“秦不留回”的传贴,当时也许有,但清朝政府没有这样的政策,有可能是有人有意挑拨回汉民族关系。更有可能是,这是一个编造的说法,以鼓动**对汉人仇杀。满清政府在对待民族关系上,**列在汉民之前,所谓“满、蒙、回、汉”,汉民是最受歧视的民族。在清朝期间,中国的人口大量增加,这说明清朝的经济并不是民不聊生,而且发展很快。另外,**多做小买卖、不抽大烟,在当时的关中农村,**比汉民富裕。说**起义是因受清政府压迫或是汉民压迫,是有意识找出来的理由。更不能以此为大屠杀辩解。**起义是陕甘人民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大劫难。**对汉民的屠杀是挨村挨户,不分男女老幼的杀害。1000多万人死于这场劫难,相当于30多次南京大屠杀。说这是起义,真不知道义在何处。疯狂的大屠杀,也把**带向了苦难的深渊,承受着近乎灭族的灾难。反思历史,更让人明智的选**族团结,而不是以反封建之名歌颂大屠杀。在中国闹**起义和太平天国的时候,日本人开始明治维新,从此中国落后了。日本人以他们的历史上,皇室从来没有改变、没有人推翻而骄傲,而中国人却在歌颂改朝换代,而从没有人去考虑,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杀掉60%的国民人头,毁掉经济和文化。对于研究**起义历史的很多人来说,也是这样。他们拚命地为大屠杀找根据,而一千万条人命则不是他们所关心的。就连动物也不会吃掉同类,也知道惺惺相惜。而这些历史学家,他们对人的生命却漠不关心,甚至歌颂大屠杀,将之称为义举,真是连其码的人性都没有。清朝大臣左宗堂采取剿抚并用的政策平息**起义。凡是放下武器不再杀人的,都给予安置让其安居乐业,包括对待领导**起义的大元帅,也放弃追究责任。对不放下武器,还要杀人的人则进行振压。他救了汉人,也救了**。当时的**起义精神领袖和幕后人物是宁夏的马化龙,他的目的是要把西北地区变成一个伊斯兰国家。如果不是左宗堂,可能陕甘两省的汉人会被杀光,并把中国分裂。左宗堂从侵略中国分裂新疆的土耳其匪徒阿古柏手中,夺回了新疆,他粉碎了俄国沙皇侵略中国的企图。对于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英雄,今天没有人纪念,而且一些历史学家还在骂他,这真是中国人的悲哀。**起义中只有一个人没有投降,白彦虎。他大字不识一个,22岁参加起义,有勇无谋,只因杀人多而成为**十八大营的元帅之一,其他元帅多数是能识字的阿訇。面对左宗堂的进攻,其他**起义领袖为保**免受灾难,都投降了,但白彦虎自知罪孽深重,担心左宗堂不会放过他,不顾跟随他的几万**的性命,坚持抵抗。在他参加起义时,他的母亲投井自杀。他的嫂子不想奔命,发了几句牢骚,他杀了他的嫂子,以挟迫他人。白彦虎到新疆后,投靠了侵略新疆的匪徒阿古柏,帮阿古柏侵略中国,后又投靠沙皇俄国侵略新疆。面对全族快要灭绝的境地,他没有想着保全**亦然要血战到底;他投靠外国势力分裂中国。就是这么一个人,现在有人把他奉为民族英雄。理由是他反封建最坚决。这样一种没有人性、没有国家民族大义的历史观,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当年,在反封建的大旗下,我们毁掉了多少文物,毁掉了多少优良的文化传统。今天,这种反封建高于一切的历史观,在很多高层次的搞学术研究的所谓历史学家心中亦然根深蒂固。学术扭曲了这些人灵魂,面对血流成河的历史,他们在高声的赞美。他们已成为魔鬼,哪是什么饱学之士。更有象张承志这样的作家,还在鼓动圣战,赞美牺牲。知识分子应当追求真善美,以体恤生命为良知,热爱和平。歌颂屠杀、赞美屠杀,是不为人类所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