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的一句话让杨曦傻了眼,却让周围的人对他充满了期待:因为就在刚才杨曦已经让他们惊奇了一次。所以这次众人都期待他能够再次创造出奇迹。不过,杨曦这会儿可是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心里头一个劲儿的埋怨杨坚:“皇爷爷呀皇爷爷,您这是干嘛呀?有一首不就完了么?怎么还要我再作一首。您还真以为您的孙儿是神童呀?”
不过,杨曦虽然在心里不停地埋怨,但是,该做的诗还是要做的,不然,就没有好果子吃,虽然做好了也不一定有好果子吃。杨曦在那里不停地打转,众人则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杨曦在脑中不停地想着有关于鹅的诗句。那边,萧氏看到杨曦在原地不停地打转,知道他十有**想不起来了,便拉了拉杨广的袖子,示意他帮忙解围,杨广点点头,正要起身,突然听到杨曦开口说道:“有了!”其实,萧氏和杨广的动作刚好被杨曦看到眼里,杨曦心里非常感动,不过生性倔强的他不愿将自己的难题转移到别人身上,刚好想到了一首。
众人听到杨曦这句话,精神皆是一震,提起精神要听一听杨曦的第二首关于鹅的诗到底如何,会不会是佳作。不过,此时杨曦心里却在祈祷:“刘禹锡啊刘禹锡。不要怪我呀,我也是逼不得已,就改动一下老兄您的《题鹅》了。”祈祷完以后,杨曦开口了:“这首诗叫《题鹅》:眠沙卧水自成群,渭岸朝阳极浦云。那解将心连孔翠,羁雌长共故雄分。”
“又是一篇上品佳作,虽然比不了《咏鹅》……”
“接连两首鹅,天下勿复写鹅矣。”……
其实,这众人里面最为震惊的莫过于杨坚了。因为他让杨曦作第二首写鹅的诗完全是在试探。他想试探一下刚才那首《咏鹅》是否真的是杨曦所作,如果能做出来,那这首《咏鹅》定然是杨曦自己作的;如果做不出来,那《咏鹅》就不一定是杨曦所作,虽然说兰陵不会欺骗自己。但是试探的结果是杨曦还真的作出了第二首关于鹅的诗,这怎么不令杨坚震惊。
对于杨坚在试探自己杨曦完全不知道,对于杨坚的怀疑也不知道。如果杨曦知道了杨坚心里的怀疑,他一定会在心里喊道:“太牛了,这都能猜到!”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杨坚已经收回了自己的思绪,他知道自己该换个题目了,应为杨曦的两首诗已经将鹅给写绝了,就算是有写出来的,也不可能会比上这两首诗。所以,自己换个题目才是最为恰当的,不仅换个题目,也换个方式。他看了看周围,发现有柳树迎风飘扬,便想到了题目。于是对众人说道:“诸卿,这鹅已经被写绝了。不如换个题目,就写着柳树吧。晋时,王右军与友人在会稽流觞曲水,随有《兰亭集序》传世。不如今日,朕与诸卿也学学王右军,今日若是有佳作传世,你我君臣岂不美哉?”
“陛下所言,正是臣等心中所思。”越国公杨素听到杨坚的话,立即进言。于是,命人开渠,以引渭水入渠。又命人准备酒杯。待水渠挖完,众人围坐在水渠两侧,杨曦也和兰陵一起坐在了这水渠旁边。
上游有内侍将酒酌满,随后小心地放到水中。只见那酒晃晃悠悠地随着渠水顺溜而下,时而打个转儿,时而横着漂浮。这水流,有些地方急,有些地方缓。水急时这酒杯也跟着加速,水缓时这酒杯亦跟着悠然自得。杨曦所坐的地方水流恰巧缓慢,只见那酒杯在杨曦面前的水面上打了一个转,就停在了杨曦面前,再也不动了。杨曦看着这停在自己面前的酒杯,有些郁闷,心道:“你停哪里不好,偏偏停到我面前。”不过,郁闷归郁闷,该作的诗还得作。
杨曦转过头,看向兰陵公主,对兰陵公主说到:“五姑姑,你喝酒,我作诗。如何?”兰陵公主对于杨曦的诗非常喜爱,想了想,便点点头:“可以,不过姑姑有个条件。你咏过的诗,回去以后要抄录下来给姑姑。”
“不就是抄录几首是么?那还不简单。”想了想,便答应了下来。于是杨曦便将酒杯短了起来。杨曦想了一会儿,有看到了随风飘扬的杨柳修长的柳叶,想到了贺知章的《咏柳》,便张口:“《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诗一出,满座皆惊。虽然在酒杯停在杨曦面前时,众人对于杨曦写诗心里面还是有所准备,不过对于他这么短的时间就写成一首诗还是震惊不已。毕竟,杨曦现在还只是一个五岁的少年郎,而不是满腹经纶的文人。
杨曦的诗吟唱完了,众人也品味完了,第二只酒杯也进入了水中。这酒杯依旧是晃晃悠悠地游在水中,时快时慢,不过最终又停到了杨曦面前。众人对杨曦是担心不已,生怕他做不出来,杨坚对杨曦说到:“毗沙门,若是不愿作就不要作了。”
杨曦在心里想着:“反正自己已经咏了几首诗,你们也可定在心里边认定我是一个神童了。既然如此,反正就是装逼,自己也装了不止一次了,干脆装到底吧,也不怕被雷给劈了。”于是杨曦便摇了摇头,对杨坚说到:“皇爷爷,孙儿已经想起来了。”
“啊。这么快,这才是出口成章啊。”众人听到杨曦说自己已经想起来了,纷纷叹服。
“既然你已经想出来了新诗,那便念出来听一听吧。”杨坚开始对杨曦的神奇免疫了。
“《杨柳枝》: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若不胜莺。”
待到杨曦真的将诗念了出来也后,众人在心里已经将神童的标签死死地贴在了杨曦的脸上。如果这都不能被叫神童,还有谁会有资格被称为神童。即便是给人封了许多神童的杨素也在心里开始承认,自己以前见的所谓的“神童”和杨曦比起来根本就不能被称为“神童”。
已经在端起酒杯的时候顺口咏出了第三首咏柳的诗句。“《杨花》:不斗浓华不沾红,自飞晴野雪朦朦。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这杨花便是柳絮。
其实杨曦已经开始抓狂了,因为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所知道的有关咏柳的诗句也就几首而已,如果那酒杯再停到自己的面前几次,自己绝对只有哭的份儿了。所幸,老天爷已经听到了杨曦的心声,也对杨曦大出风头非常不满意。终于,在此之后,酒杯一次也没有再在杨曦的面前听过,杨曦也躲过了一劫。
上巳节这一天,绝对是杨曦有史以来最为风光的一天。上巳节的聚会刚刚结束,杨曦的几首诗和神童之名就已经开始在大兴城里面流传。现在只要是大兴城的人,都知道太子殿下的小儿子仅仅五岁的年龄,便作出了五首上品佳作。杨曦的这五首诗,大兴城里的人争相传诵,杨曦的名声也随着这五首诗而闻名整个大隋朝和整个士林文坛。
不过,就在整个大兴城的人传诵杨曦的诗篇的时候,杨曦正在东宫杨广的书房里跪着。不为别的,就为他敢和自己的父王顶嘴。古人讲究“天地君亲师”,这五类是人一生之中最为敬重的,即便是他们有了错误,你也只能规劝他们,而不是和他们争吵,就不用说你和他们争吵了。而杨曦呢?杨广不仅是他的父亲,更会是他的君,再说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杨曦的错误:杨曦是皇家贵族,而不是平民百姓。位置不同,他的一言一行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比如人们随口的一句话:“我要杀了你”。平民百姓说出来,只会是一句玩笑话,当然也有可能是他的真实想法,不过周围的人一般不会在意他的话;宗室王爷亦或者官员说出这句话,也许他们自己本身不会在意这句话,但是很有可能会因为这句话而带来人命,因为他们的身份已经代表了权力,而这个世界上最不缺乏的就是谄媚上位者的人,为了讨好他们,这些谄媚者为了被人亲睐,就会因此而将那人杀死;帝王君主说出这句话,绝对会出人命,因为他们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君无戏言”。而杨曦呢,他本身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毕竟,前世他只是一个升斗小民,而不是统治阶层的上位者;所以,他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虽然他自己的身份已经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太快了。不过,杨曦在和杨广吵了一架之后突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历史上,杨广之所以对齐王杨?非常厌恶,甚至说出如果不是自己只有这一个儿子就要将他杀死以正国法的话,就是因为杨?身为齐王而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所以,后来众臣在太子杨昭去世后请求杨广立杨?为太子而没有被杨广所采纳。
“父王,儿臣知道错了。请父王责罚。”杨曦跪在地上,低着头说到。
“三郎。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么?”杨广正襟危坐,一脸严肃地问杨曦。
“知道,”杨曦点点头。“儿臣没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了我皇家。儿臣肆意妄为,请父王责罚儿臣。”
“毗沙门,你知道就好。”杨广听到这句话,脸色缓和了许多,温言教导杨曦。“以后定要谨记,自己是我大隋的宗室,以后也会是我大隋的王爷,一言一行,会有无数人关注。所以,勿要肆意妄为。若是让父王知道你不守国法礼仪,定然不会轻饶……”
“儿臣定然谨记心中。”杨曦郑重地点了点头。
“好了,起来吧。”杨广示意杨曦站起来。
“郎君,郎君。”外面。杨广的贴身内侍轻声喊道。
“进来吧。”杨广对外面说到。内侍依言进了书房。“何事?”
“来了圣旨。要小郎君接旨。”
“知道什么事情么?”杨广问道。杨曦也竖起耳朵聆听。
“好像圣人要封王给小郎君。”
“什么?”杨曦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