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裕上班早上八点才回来,夜里一直没有休息。上午睡了一上午。今天就一更了。明天还要上班。抱歉。――――――――――――――――――――――――――――――――――――――――――
封王?杨曦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如此快的被封王。在他看来,自己被封王,怕是要到自己的父王登基之后了。毕竟,隋杨宗室在第三代宗室中可是从来没有谁五岁就封王的,即便是封王时年龄最小的杨昭,也有十二岁,其余的就不用说了。而杨曦,以五岁之龄封王,对于大隋朝尤其是隋杨宗室来说,犹如一场地震。故而,传旨的人已经走了,杨曦还呆呆地跪在地上。而杨广,也将眉头皱的很深。在他看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杨坚下旨册封杨曦为弘农王,虽然还没有正式册封,正如杨广所担心的那个样子,很快就在宗室与百官中流传开来,也很快在大兴城的百姓中流传开来。五岁?那才多大。许多人五岁的时候还在玩泥巴呢。不过,新晋弘农王显然是一个例外,以五岁的年龄被封王,还是弘农王。弘农,那是哪里?陛下的老家或者说就是皇族的根源。竟然被封在那里,这份恩宠可以说是无以复加;即便是太子的长子现在的晋王杨昭刚被封王时也只是被封为河南王,圣人当时对晋王的喜爱也怕是也比不上现在对弘农王啊。
三天以后,内史令到东宫宣读册讫,之后又授于他章绶。不过,因为杨曦年龄小,没有赐给他王府。内史令就是杨曦的大兄杨昭,正式册封完毕之后,杨昭就笑着开口对他说到:“毗沙门,恭喜了。你可是我大隋独一份啊。”
“大兄,真值得恭喜么?”杨曦皱了皱眉头。“不会这么简单吧?”
“毗沙门。你怎么会有这般想法?”杨昭听到他的话便问他:“是不是父王也这样想?”
杨曦点点头。杨昭露出一副就知道你们会这样的神情,对杨曦说到:“带我去见父王。”
到了杨广的书房,杨昭给杨广行礼后就问杨广:“父王,可是在忧心毗沙门封王一事?”
杨广点点头,并没有答话。杨昭见杨广点头,叹了一口气,说道:“父王,毗沙门为什么被封王,父王想过没有?”
“是因为那几首诗?只怕没有这么简单。”杨广想也不想,便回答。
“父王。”杨昭说到这里顿了顿。“儿臣来之前,皇爷爷让儿臣带过来一句话。”
“什么话?”杨广有些奇怪。有什么话父皇会不当面对自己说,而是要别人传话。
“皇爷爷让儿臣带的这句话是。”杨昭的神色有些复杂。“心思不要太重了。”
杨广听到这句话,身子顿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这句话的含义可就丰富多了。有一层意思就是,杨曦封王没有你想象中的复杂,就是因为杨曦作了几首诗,所以就封王了;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最近你心思太重了,手伸到了不该伸的地方,敲打敲打你,记住自己现在还只是储君,而不是一国之君;当然,还有其它的含义。至于怎么理解,那就是你的事情了,我可是管不着。许久,杨广对杨昭和杨曦挥了挥手,示意他们二人出去。
杨昭和杨曦走出杨广的书房,彼此对望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对杨广的担忧。对于杨坚的那句话,杨曦觉得可不仅仅有一层含义,因为他知道杨广正在和他的心腹大臣谋划着什么,虽然杨曦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内容,不过十有**是针对谁的阴谋。
次日,杨曦便前往大兴殿谢恩。杨坚也并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告诉他莫要多想,只是希望杨曦将自己的课业走好,不要辜负了自己对杨曦的期望。至于是什么期望,杨坚没有说。杨曦却被杨坚的这句话搞得云山雾罩。期望?对自己的期望?什么期望?太子有,未来的太子也被杨坚给内定下来了。对自己能有什么期望。要自己以后做一个贤王,这倒是有可能;但是,君不见历史上凡是有了贤名的宗室、王爷那个不是死的很惨。做贤王,杨曦还不想自己死得那么快,要做也要做皇帝,做一国之君。杨曦的野心在这一刻萌芽了……
转眼就是清明节了,其实清明节和上巳节也就相差几天而已。这一日,杨曦早早的起来,一年多的坚持,让杨曦的身体越来越健壮,身子也长的比同龄人要高一些。而杨曦,也已经习惯了每天起来打拳。这几路拳式自己虽然已经练得非常熟悉,不过在杨曦看来,自己多加练习绝对没有坏处,因为和人对决时,往往最为普通的招式便能将对方置于死地。
杨曦打了将近一个时辰,一直到朱贵儿来叫时方才停下。朱贵儿为杨曦披上了一件外衣,随后就用手帕将他额头上的汗拭去,对他说到:“小郎君,莫要练了,该用饭了。”
用罢早饭,杨曦便想着今天要干些什么。平日这个时候,只要萧氏没有其它的事情,便会教杨曦识字读书,只是今日却是不可能了,只因为今日是清明。杨曦正在徘徊时,一个内侍匆匆走过来,对杨曦讲到:“小郎君,陛下有旨意,要小郎君即可去往大兴宫。
杨曦听到杨坚相召,不敢怠慢,立即换了一身服饰便和前来宣旨的内侍一同赶往大兴殿,到了大兴殿,便向杨坚问安。
杨坚示意让他坐了下来,但是杨坚说到自己要杨曦的原因时,杨曦只想去跳楼,因为杨坚竟然是要杨曦作几首有关清明的诗篇。这让杨曦非常无语。不过,老爷子的话还是要听的,诗还是要做的;不然,你让他不高兴,他绝对让你度日如年甚至生不如死。杨曦只得好好回忆有关清明的诗句,等到杨曦从大兴殿出来时,已经是一个时辰以后了。
等杨曦回到东宫的时候,杨曦惊讶地发现兰陵公主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东宫。正在陪着太子妃萧氏说话的兰陵公主抬起头,刚好见到杨曦回来了,便对他笑了笑。
杨曦给萧氏和兰陵公主行过礼后,便有些奇怪的问兰陵公主:“五姑姑,您怎么来了?”
“姑姑为什么不能来东宫?”兰陵公主反问杨曦。“再者,姑姑来可是讨要东西的。”
“东西?什么东西?”杨曦话讲到这里突然顿住了,因为他突然想到前几天上巳节时答应了兰陵公主把自己的诗亲自抄录给她,不过自己过后就忘了,没想到兰陵公主今天会亲自来东宫找自己。不过,现在只能充愣装傻,推说自己忘了。“五姑姑,您不会是讲的上巳节那天的事情吧?”
“正是为那天的事情而来。”兰陵公主笑着回答。“三郎,在哪里?拿来给姑姑吧。”
“这个?这个……”杨曦听到兰陵公主向自己讨要诗篇,就立即焉了下去,他根本就没写,怎么拿出来啊。“这个,姑姑,能不能宽限一日,我明日便写出来了,如何?”
“你还没写呀。”兰陵公主一听他这么回答,便知道杨曦不是没有写完,二十根本就没有写。心里面略微有些失望。
虽然国家自汉末开始经过四百多年的战乱,早已利乐崩坏,人心不古,但是对于言而有信的品德还是很看中的。一个人如果是言而无信,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不过,所幸,杨曦的错误还是可以弥补的。
旁边的萧氏有些奇怪,虽然不清楚杨曦和兰陵公主之间具体在干什么,不过也听明白是杨曦答应了兰陵公主什么事情却没有做到,便有些生气了,对杨曦说到:“三郎,跪下!”
杨曦看到萧氏犹如寒冰的脸,知道自己惹了自己母妃不高兴了。见母妃要发飙,杨曦不敢顶嘴,只好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兰陵公主知道杨曦要受罚,便想出言劝慰萧氏,却被萧氏拒绝了。萧氏看着跪在地上的杨曦开口了:“三郎,你可知道错了?”
“回母妃的话,儿臣知道错了。”杨曦听到萧氏开口,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不过心里面却是仍旧不知道自己的母妃为什么突然发火;不过,杨曦为了不让自己的母妃再生气下去,杨曦便不管自己知不知道原因,先应下来再说。不过,他的小把戏被萧氏拆穿了。
“那你说说,自己错在了那个地方?”萧氏紧接着问杨曦。
“这个,这个……”杨曦跪在那里傻眼了,没想到自己的母妃来了个刨根问底。
“哼。不清楚了吧。好好想一想,想好了再说,若是想不到,就一直跪在那里吧。”萧氏一见杨曦回答时吞吞吐吐,便知道杨曦还没想好自己到底错在那里,就让杨曦一直在地上跪着,一直到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受到惩罚,才会让他起来。
跪在地上的杨曦就一直回想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就只好苦思冥想。杨曦努力回想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但是他实在是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惹得母妃大怒。突然间,他想到在自己的五姑姑也就是兰陵公主听到自己没有完成自己的诺言时,自己的母妃才让自己跪在了地上。而自己呢,在回答母妃的问话时还支支吾吾的。想到这里,杨曦瞬间明白了过来,便对萧氏恭敬地说到:“母妃,儿臣知道自己错了。儿臣不该言而无信,不该欺瞒母妃。请母妃责罚!”
“起来吧。”萧氏望着杨曦郑重地说到:“信乃人立身之本,人若无心,则世上无立锥之地。所以,定要信守承诺,既然答应了你五姑姑的事情,回来之后便应该立即完成承诺。可是你呢……”
最后,在萧氏的要求之下,杨曦就回到书屋抄录自己的诗文。之后,便将诗稿交给了兰陵公主。兰陵公主看了以后,非常满意。不过,在她细细品读时,突然叫了起来:“三郎。这字是你写的?”
“是啊。怎么了?”杨曦心里很郁闷,不知道又出了什么事情。心里却想着:“应该没事呀。自己可是用柳体写的呀。”
而问题,就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