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风雨袭帝国飘零
作者:天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75

于是童贯不得不再次披挂上阵,他站在点将台上威风凛凛,高声大呼着:“兄弟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啦!”带着七万虎狼之师,向太原城外的孙列所率领的“匪军”扑去。

七万装备精良的大军官军,组成了四个方阵,浩浩荡荡,了无边际。前方是两万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的盾兵方阵,后方是四万长弓以及神臂弓的组成弓弩兵方阵,两翼各五千精锐骑兵。

童贯利用“匪军”粮草不足的劣势,不急于与孙列决战,且战且退,待“匪军”气势已弱时,以迅雷之势突然发功攻击,西北军军容鼎盛,旌旗招展,擂鼓声中一群恶狼向“匪军”扑去,正前方的盾兵顶住了“匪军”的钉耙锄头,身后的弓弩兵射出了漫天的箭雨,遮天蔽日,衣衫褴褛的“匪军”毫无抵抗,在哭爹喊妈中一倒一大片,顿时大乱。两翼的骑兵冲杀而出,长长的马刀是收割的镰刀,斩杀的头颅,收获的是功劳。

以此战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杀的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血流成河,“匪首”孙列战死,西北军斩获“匪军”头颅两万余,俘虏三万余,大获全胜,可喜可贺。

此刻,大宋朝百年来既惊又怕,每年还不得不进贡的对头――大辽,被金兵攻陷了西京大同府。

在得知天柞帝在大鱼泺后,金太祖完颜?亲率精兵万人追袭,与完颜宗翰(粘罕)合称“女真双璧”的另一女真悍将――完颜宗望(翰离不),领兵四千为先锋,昼夜兼行追上了辽天祚帝。此时金军不满千人,疲乏不堪,而辽军有两万五千人。翰离不亲自率金军攻击辽军。辽天祚帝以为金兵人少必败,于是与嫔妃在一座小山坡上来观战。翰离不瞧准这一机会,果断分兵发起突袭,辽天祚帝大惊,立即窜逃。最后,翰离不率一支金军,用绳拴着俘获的耶律大石作为向导,直捣辽帝营地,一举掳获了天祚帝的嫔妃与诸子,天柞帝孤身狼狈逃离。虽然天柞帝耶律延禧还在逃亡中,辽国已经名存实亡了。

灭辽成功,建立了丰功伟业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归途中去世,其四弟完颜晟(吴乞买)即位。此时,大宋正处于与“匪军”的胶着状态,赵佶每天愁得寝食无味,连李师师处也不去了。

即位的金太祖野心丝毫不让于乃兄,他也觉得建立不世之功的机会到了,任命其弟完颜杲(斜也)为攻宋总指挥、都元帅,坐镇会宁府居中指挥。金大军分东西两路南下:西路由左副元帅粘罕率领六万大军,攻取大宋河东路,得手后立即挥军南下,直取宋都城东京;东路大军也是六万人,由二太子右副元帅翰离不也率领,攻取河北路,得手后直下东京。两军在东京会师,共同夺取大宋都城东京。金太宗亲自组织二线兵团,随时准备给两路金军增援。

李凌成事后总结:若是金太宗再等上数月,也许不用金人功宋,宋朝也被“匪军”灭亡了,那时候金军再出击,将不费吹灰之力,历史将被改写。可惜了,这些“皇阿玛”的祖先,武力有余,脑子简单。

金军刚到了燕京城下,燕京留守郭药师果断的又投降了,事实证明他此举是多么的英明,负隅顽抗也是死路一条,守着一座空城并不是他的本意。花光了积蓄才弄了个燕京留守,原本以为可以大捞一笔,没想到整个燕京除了老人、小孩外几乎是一座空城,舍命守着这样一座空城是毫无意义的,何况他本来就是辽人。唯独可惜了那些死在叛军手上那数百名大宋子弟,其余人则跟着留守大人一起降金,他们的理由很充沛,金兵强于辽兵,辽兵强于宋兵,越级抵抗是无谓的,无谓的抵抗是没有价值的。

完颜宗望攻陷燕京的同时,完颜宗翰十天之中连下武、朔、代、忻四州,兵锋直指太原。

金军进抵朔州后,城内一支宋军慑于金军强大,竟打开城门,放金军入城。朔州主将孙诩在听闻城门被叛军打开后,大惊失色,率亲军仓促进行抵抗,双方进行了激烈的巷战。但在金军和投降宋军的联合冲杀下很快失败,战至最后,孙诩战死,亲军全军复没,朔州陷落。

金军攻下朔州后,继续向武州进攻,武州守将投降。金军到达代州时,驻代州的宋军见金军势大,内部爆发了是战还是降的激烈争论,主张投降一派果断发动兵变,将主战的代州主将擒献金军,代州沦陷。

忻州守将折可求乃西北名将,况且忻州易守难攻,金军绕过忻州直扑石岭关,过了石岭关便是一马平川,守关宋将冀景贪生怕死,一箭未发逃离了石岭关,金军兵不血刃,直扑太原。

折可求闻之大惊,与刘光世相约共救太原。两人率军到达太原后,即与金军激战于汾河以北。完颜宗翰趁宋军远道而来,派出金军骑兵趁夜色劫营,刘光世军还未与金军接战,便自行先退,这样一来,折可求部只能独自面对金军主力,刘光世军自行先退的消息很快在折可求军中蔓延开来,折部全军军心尽失。在金军冲击下,折可求宋军死伤两万余人,余部只得败退。

十天之内,先后丢燕京,武、朔、代、忻四州,金军兵临太原。满朝震惊,惊的几乎尿了裤子。在朝会上,张邦昌和大臣们谁也议不出个好办法,气得赵佶拂手退朝。身穿金黄色龙袍的赵佶,从紫宸殿退朝回宫后,独自一人回到福宁宫,呆呆地面对书桌前的墙壁,凝视着那幅《清明上河图》,刚才朝会上的情景,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想起了去年李纲的边防计划,想起了宗泽还乡前“谨防金人狼子野心”。赵佶反思起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脑袋前所未有的清晰,他终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次日早朝,这天勤政殿的气氛,与往日朝会大不一样。四位身穿铠甲、手持金瓜仪杖的武士立于大殿四角。大殿外空庭两侧,列着左右两列法驾仪仗,亲王、宗室和百官皆身着冠冕朝服,丞相张邦昌领头,走过两列仪仗之间进入了大殿之内,并按照官衔大小,分立于大殿两侧。只是平日大典必不可少的庞大的教坊乐队,此时不见了踪影。

在几位太监的前引下,两名宫女打着金黄色的帷冠从大殿右侧缓缓走了出来,金黄色的帷冠下面,是面色凝重的赵佶。他的身后,竟是从来没有和他一起出来上朝的太子赵桓。

在一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后,赵佶在一片惊愕声中,当众宣读了“罪己诏”。

赵佶这道《罪己诏》一出,殿下立即响起百官们的一片抽泣声,满朝文武大臣伏地痛哭。

随后,赵佶向群臣颁布了又一道诏书:为挽救危局,救大宋和百姓于水火,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退位,禅位给太子赵桓。与刚才徽宗宣读《罪己诏》后,数十位大臣伏地痛哭的情景不同,当赵佶宣读退位诏书后,殿内却死一般地沉寂,没有人会相信这是真的。

坐在徽宗旁边的太子赵桓面色惨白,默默无语。就在刚才上朝前,他奉徽宗传唤,来到徽宗的寝宫福宁殿中。徽宗将自己传位于他的决定告诉他,赵桓听后大吃一惊。他不是不想做皇上,他已经二十五岁,当太子也有这么些年了。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徽宗会在此时传位于他,因为金太宗已公开下诏要亡宋,而金两路大军已南下攻宋,尤其是东路完颜宗翰所部,兵临太原城下,剑锋直指开封。

满朝文武,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一致反对,王黼不住伏地叩头,由于太过于虔诚。离他稍近的几位大臣都看到了,他的额头上居然叩出了血印。

赵佶大声叱喝:“朕意已决,众位爱卿休要再言。值此国家危难时期,朕将大宋江山交给太子,望太子继承我先祖大志,团结全**民,保我大宋江山不倒!”四十四岁正值壮年就退位,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如此不贪权力,赵佶可谓千古一帝。

二十五岁的赵桓泪流满面,双手接过了金印。徽宗在两位太监的前引下,在两名宫女举着的金黄色帷冠下,缓缓走向内殿。此时,太子和殿下的上百位大臣官员,齐刷刷地跪倒在地上,哭声一片,目送这位执掌了二十四年大宋江山的皇帝身影消失在后殿。

一会儿功夫,金黄色的帷冠下面龙椅上的主人,已经变成了新皇帝赵桓。赵桓就位后,执事太监音调沉重地对大臣们宣告新皇帝的第一道意旨:“朕顺天承运,入继大统,现国家居于危难之时,登基大典等一概免去。”

接着新皇帝的一道道意旨,这才使大们意识到,这确定是一个新的皇帝了:二十五岁的新皇为宋钦宗。改徽宗的年号“宣和”为“靖康”。四十四岁的徽宗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退居内宫。

金军以迅雷之势兵临太原城下,早在五日前,得知这一消息的童贯便以更快的速度逃离了太原。

童贯以“兹事体大”,必须回朝奏禀天子为名,准备离开太原,返回东京。太原知府张孝纯得知此消息后,为避免局势不可收拾,率文武百官到童贯住处,请求童贯继续驻节太原,统率河东宋军抗金,但遭到童贯的拒绝。随后,童贯在大战之时,竟不顾太原军民的强烈反对,强行离开了太原。

童贯一走,太原一线西北军失去统一节制,互不统属,面对金军凶猛的进攻,已成一盘散沙。而狼狈逃窜的童贯刚到了开封,便被新帝赵恒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