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荆襄(中)
作者:西南北无家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38

当左大向陛下“谏言”之时,张世杰和茅湘均目有嘉许。

陛下能够亲临前方(当然这不是第一次,而且他一直是可以理解的微服前来、从不大张旗鼓),已经是先帝所无法比拟,对军中士气的提升更难以估量。但他竟然还想“驾临”江陵,这就是所有人都不敢答应的了。

因为江陵地处江北,更靠前敌,万一出现闪失,这里面牵涉的干系太大,大到了所有人都无法承受。你没见当初在翁州,文天祥、刘师勇和苏刘义坚决反对他到定海?

所以,必须堵回去他某些“胆大包天”的念头。

而东之所以亲临鄂州,一是他认为,时至今日,自己理应尽可能多看望前方的将士,以鼓舞军中的士气。

跑点路到军中鼓舞士气,其实真的是应该的。澶州盟前,宋真宗在寇准的逼迫下,仅仅是到了城门楼上,宋军士气都大振。现在换成了咱,咱当然应该比他强。

“(宋真宗)既至,登北城门楼,张黄龙,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瞧瞧这效果,咱怎么能不亲临军中?

更何况兄弟我还把这当成了一次寻古旅游,后世的古迹哪有眼下真实。只不过杯具啊,咱的这个“怀旧之旅”还是被败坏了。

至于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在文天祥已定云贵、入四川,苏刘义又拿下扬州的情况下,该向张世杰、左大、以及江淮军的众将亲自交代有些事情了。因为在这一年的下半年,他同样也收到过好几次张世杰关于出兵襄阳的奏请。

这里面的事情是这样的:

扬州和镇江也就是一江之隔,而且它还连接着江南运河,这个地理条件本就有利于发挥宋军水陆联合攻击特长。再加上苏刘义和凌震两人又是新官上任,务要当着所有人的面做到首战告捷,所以,在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他们一战而定扬州。

但也恰恰是他们于扬州所在的淮东地区得手,让荆湖都督府的众人愈发坐不住了。

这是由于,整个景炎十四年,宋军在长江的上游和下游地区都采取了较大的行动,并进行了拓展。可中部的荆湖地区,与此同时却毫无动静,这则显得有点引人注目的无所作为了。

事实上,在宋军现有的五个都督府中,以江淮军为主力的荆湖都督府实力是最强的,就是从兵力上看,它也并不比东南都督府少。

苏刘义在东南大肆扩军,荆湖都督府更没闲着。江淮军早在荆湖南路的战事中,收编的降兵就很多。

况且在荆襄地区的襄阳、江陵和鄂州三个至关重要的要点当中,他们已经拿下了两个,再加上水师,实际上已具有了直接进攻襄阳的实力。

所以,它这里的平静,就显得有些令人费解。

当东南都督府对兵部尚书文天祥领兵西进的行动实施了“策应”之后,得报的左大曾建言张世杰:“总使,文相西进,禁军各部均已动手,我荆湖都督府置身事外实在不妥。”

就是江淮军的其他将领中也不乏像他这样的“躁动”之人。

左悍将晋升为荆湖都督府都督,他手下的人马早已不是当年。而江淮军的各部,该扩编的扩编、将领该论功升职的升职。他们不仅想建功立业,更像苏刘义的东南都督府一样,有点按捺不住。

军中从来就不缺“好战分子”,并且越是面对强敌、尤其是外来之敌,这种“好战”就越不是什么错。不“好战”才有问题。

但张世杰却对他们的建议不置可否。

张老大虽然坐镇鄂州前线,可他参谋院总使的身份,已经决定了他比其他人知道更多、也更核心的机密。

苏刘义东进之前,帝国陛下在下发任命左大为荆湖都督府都督诏书的同时,就曾附给他一封密信。在这封信中,陛下告诉他:

……

“襄阳本为荆湖要地,据军情司所报,北朝驻有重兵,眼下暂不宜攻取。待朕与参谋院商议之后,再行定夺。”

“文相和参谋院已在拟定禁军以后、包括北进中原的总体计划,请少傅务必先巩固、强化对已占荆湖之地的全面控制,以整军备战为要务,静观其变。”

……

看了这封信,张世杰立刻心领神会。

复国的大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不是想不想玩大点的事情,而是以后怎样玩的问题了。

因此,他立刻与左大等人重新商议拟定,由他和左大分别坐镇鄂州和江陵,水师主力进驻居间的岳州(后世的岳阳),控制长江中部水道,以便于对两地的增援。同时各部严加整训,积极备战。

张老大所担的职责,有些事情就是再机密,也应该先告诉他,而且他也绝对是朝廷坐镇鄂州的最佳人选,他、包括左大等人,过去鏖战的地方主要是荆湖地区,现在把他们再放到哪里,好多情况更熟悉。

然而,张世杰私下里也对陛下密信中的另外一句话琢磨了很长时间,因为这句话的旨意,是要江淮军暂时放弃夺取襄阳的行动。那么,这个狡诈的陛下和参谋院的那帮人到底在策划什么样的大计呢?

在等待中,张世杰等来了宋瑞领军西进的消息,随后,他又得到了苏刘义夺取了扬州的军中通报。看到这些消息,再参照着地图,有些事情他已经了然于胸。

因为凭他现在的视野,尽管身在前方,不清楚更多的内情,可他也完全能看得出,以荆湖地区为核心,宋军正进行“两翼扩张”。在这个计划当中,荆湖都督府的作用就是威慑。

张世杰明白,到了今日,任何人都不可能忽视愈来愈强大的江淮军。有江淮军在荆湖地区“镇着”,对方在襄阳地区的重兵就不能、或不敢“乱动”,这就减轻了上、下游宋军可能应对的压力。

张老大这个军中的老手,只要搬掉过去压在他心中的张弘范这个“大石”,他是能够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

这就像我们每个人,在一生当中总有那么几道“坎”,过了,再上一个台阶;没有过,多多少少会陷入某种停滞。

当然,这样说,也并不意味着张世杰就已经能够猜测到陛下一些更大或更远的打算。因为有些东西的确是自身见识、或时代限制所造成的。

在这点上,行朝所有的人当中,也真的还无人能比得上那个狡诈之徒。这同样也是没有办法,毕竟许多信息某人是“生来具有”。

张世杰对很多事情的清楚,是他在听了左大等人的建言之后,当场不露神色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从“协同”的角度上考虑,他事后还是上书陛下,请旨让荆湖都督府采取一些行动,以策应宋瑞的西进。

其结果就是,“圣旨”没请来,某人的“圣驾”却光临。

当下,帝国陛下在左大说完之后摆了摆手,并示意他坐下,然后和众人说道:

“少傅,左将军,诸位将军,朝廷复国江南,江淮军的众将士均居功至伟。”

张世杰一点都没有迟疑。

“陛下褒奖,臣等汗颜。臣与江淮军的众将士理应报效陛下,报效朝廷。”

他更接着把自己的恭维送上:

“陛下之远略,实为他人所难以企及。”

这个张老大可不完全是吹捧之言。因为像他这样的老手要比任何人都明白,一个清晰、明确、可行的战略计划,对于整个禁军的重要性。而这,不仅是他自己,甚至是行朝所有的人都共同缺乏的。

换句话讲,今日行朝的众人能复国江南,一步步走来,这里面某人所起的作用,他和茅湘都心知肚明。

随着他话语声,左大以下的众将眼中均露出了敬服之意。

军中、尤其是战时的军中,从来就不和你玩虚的,谁能领着他们打胜仗,他们就服谁。这里面真没有多少道理可讲,因为战场上“搏”的,也可以说是“生存机会”。

“胜”,意味着所有人更多的生存机会,而“败”,则意味着生存机会的丧失。这是由不得什么虚言来说话的。

东当然现在已完全上道,他再度摆了摆手:

“少傅,真正的功劳还是要记在您和众将士的身上。”

随即他岔开了这个话题,笑着说道:

“不过,少傅,朕也知道,江淮军的将士们已经有点急不可耐了。”

张世杰对面的茅湘虽然始终一言不发,但他知道,这才是今日真正的主题,也是陛下亲临鄂州、并一直等左大到来才召集众人的真正目的。

陛下在笑言,但张世杰可不会把这当玩笑话,他迅速回道:

“陛下,昔日岳王曾有言:荆襄六郡为恢复中原基本。自拿下荆湖南路、掌控荆江南岸、夺取江陵之后,臣等始终在谋取襄樊。时至今日,为实现陛下收复我大宋故土的远图,臣以为,荆湖都督府已可实施夺取襄阳的计划。”

尽管张世杰明白陛下和参谋院的打算,可他从某种角度上也希望江淮军能有所行动,因为当其它几个都督府全在动手,甚至是东南都督府也在策应宋瑞西进之际,身为军中绝对主力的江淮军却鲜有动静,这就显得过于置身事外的扎眼了。

再说,连续的胜利,自身实力的增强,也让他和左大等人愈加有底气。所以,他们屡屡上书,请求出兵。

但他们那个狡诈的“陛下”,至少暂时是不会做这样考虑的。

听了张老大的话,东微微笑道:

“少傅,左将军,诸位将军,其实江淮军的不动,在朕和参谋院看来,已经是最大的动了。”

左大怔了怔,就是其他人同样如此。不过他们的张老大眼睛立时就眯了眯,茅湘则始终神色不变。

“动”与“静”也是相对的、或要结合的,因为有时候就是这个“静”,才让对方不知道你会往哪“动”、或怎样“动”,其结果导致等待的对方也不敢“乱动”,由此形成了实际上的“牵制”。

帝国那个狡诈的陛下,脸上的笑容此时真的显得有点阴。

********

没想到还要写一章,罗嗦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