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连队好,我们连队好……这也是一个时代里流行歌曲。时光流转到21世纪,商战大潮中“连队”不够使了,最响的是“团队”,发扬团队精神可说是不绝于耳。我们当兵的人,提起兄弟情深的连队总觉分外亲切;说到英勇善战的团队又是倍感自豪。
但我也有几分诧异,怎么鲜有人说“营队”呢?在连队和团队之间还有个作战单位――营。语言的约定俗成,确实无法抗拒。还是要去看电影,《南征北战》中有个场景:师长交待任务后,又问团长:“你打算上哪个营啊?”团长毫不犹豫地回答:“一营!”师长和师政委会心的笑了。
你看明白没有,这就是拳头,大凡劲旅都有一支拳头部队。前面说了,八师在万村演练,出阵的是4个营,有3个“一营”,这就是各团拳头。
枣庄战斗结束后八师南移到邳县,一天晚上,不速之客突然造访二十三团一营,一时让营首长有点“措手不及”。
新上任的副教导员张明和营长谈完工作已是十时许,吹灯熄火刚刚躺下,就听一阵马蹄由远而近,接着是哨兵低沉的向来者询问口令。在来人的回话中,张明听见有一句浓重的四川方言:“是红星部队吗?”张明和营长猛得披衣起身,果然是陈老总来了。
陈老总一行四人,脸上都挂满了汗珠,看来骑马已经赶了不少路程。
陈毅说:“听说这里是一营,我们停下看看,你们这次打枣庄,要得!”
“感谢首长表扬。”营长张先军回答道。
“二十三团不简单嘛,一仗打出两个模范单位。”陈毅继续夸奖道。
“我们一定努力创造更多的英雄单位,为创建“模范师”尽自己的力量!”这是副教导员张明的声音。
陈毅笑了,又问:“现在你们还有多少人?”陈毅知道攻打枣庄一营伤亡不轻。
这时轮到营长答话了,“打完枣庄后补充了500多。现有四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
“老兵多吗?”陈毅似有点不放心。
“三分之二是老兵。”两人异口同声答道。
“噢,还是兵强马壮啊!”陈老总又笑了。
一番勉励之后,陈毅一行又向八师师部方向赶路。
现在来算一下,一营补充兵员就是500多,但想来不会全是新兵,要不然这个营有多少人真不好说了。当年二十三团三个营,一个营辖5个连,陈老总说的“兵强马壮”真是名符其实。陈老总这时人们普遍称呼他“军长”,叫他“司令”是在1947年正式组建华东野战军后。这个新四军军长原本与山东部队并不了解。陈军长来山东后,对八师这个营队才渐渐熟知。“陈金合班”、“安保全排”、“突进枣庄第一连”都出自这个营,但我不知陈毅知不知道这个营的来头。
这个营是有“来头”的。
来头是我的语言,通俗地说就是有资历。规范地说就是有历史。有人对翻老黄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历史属于过去,把这话放到任何一行业里,我都没有异议。比尔盖茨富可敌国,有他儿子什么事,即便他一分钱不捐,富不过三代,谁说不是。但军队则不同,你见过哪一国的军队不“摆谱”的。世上任何一**队没有不以悠久历史为荣的。我不举中国例子了,就看当年“马岛”战争,英国舰队万里远征,参战官兵有几个打过仗的?可是他们老祖宗,英国皇家海军称霸大西洋三百年,这就够了,这是底气。
二十三团一营一连我前面说过了,是平江起义的红军连队,在所有红军连中也算是排在前面的“大哥”了。二连也是老资格,离“当”红军只差一年,不仅仅是“三八式”老连队,说起来还非常牛,那就是从八路军警卫团里出来的连队,在八师常被被叫作总司令的警卫连;三连组建于1941年,是由武工队和地方武装一部合编而成。总之这3个连,不是“老红军”就是“老八路”。不过,按该营史馆记载,一营于1944年组建。团是老团队,连是老连队,营却是“后生”的很。以一般常理来推论,许多人会整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