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城失利后,八师首长尤其是何、丁两位军政主官,心中也是“惶惶然”的。军中无戏言,军令如山倒,这都是人们熟知的话。古人立下军令状,那是要用脑袋来担保的。虽然那是老黄历,人民军队为人民、为**打天下,“打胜了,开庆功会!打死了,开追悼会!”还有呢,“打败了,开斗争会!”陈毅言之凿凿。赏罚分明,这也是治军原则。前面说了,两淮保卫战后,宋时轮离开山野,一说是宋主动请辞的,也有一说是陈毅提议的。总之到二级军区任副职,这也是为他的过失承担了责任。
说八师首长心中有“惶然”,主要是心中有愧,有负陈老总重托。虽然陈毅是新四军军长,到山东后,不仅没有“亲疏“之别,而且对八师是格外器重。八师的确是很强,但所有部队也不会承认自己“弱”,想打头阵是部队首长普遍期盼的。和人一样,你有能力,还有个重用的问题,老坐”冷板凳“,这身功夫也就废了。学生没考好,也丢老师脸面,八师首长多少怀有这样的心情吧。
其实,信中的内容,八师首长是早已知道的。从现有的一些史料上看,丁秋生带参谋处副主任石一宸,曾前往临沂大许庄山野司令部,向陈毅汇报工作时并请求处分。在这次谈话中,陈毅就和谈到了信上所述的内容。这件事在何以祥*中有记载,政委丁秋生也谈到过,在战史纪实类书中也有描述。石一宸的*中虽然没有提及,但还是说到战后陈毅来八师的事,陈毅给部队作了报告,报告内容与信差不多。既然是这样,但老总为什么还要再写一封信呢?
内战之初,华东我军总兵力在各战区名列名矛,但在作战部署上,却是兵分三处,各自为战。以主力来说,山野是最大一支,华中有粟裕是一支,山东军区也有很强的主力部队。山野南下后,内线压力增大。**为此十分忧虑,山东解放区毕竟太重要了。山野战泗县“失手”,有传言陈毅打仗不行。所以当华东局首府临沂又面临重兵威胁时,有中央准备在华东“换帅”的说法。**在来电中说:“我们准备派徐向前同志来鲁,负责鲁南前线之责……而你负统筹各个前线之责……”。从电文中看,一点也没有要陈毅“下马”意思,但谁人不知徐向前是何等样人,那可是当过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陈毅的座椅微微在晃,一切要看今后华东战局发展的态势。
是时,陈毅颇有“内外交困”之势。不仅外线作战连连失手,陈毅在信中还说到,“内线亦未歼敌,而且丧失五个城”。局势非常严峻,军心不稳。士卒有情绪,可以安抚。但将领也有情绪,差不多是“节度使”都有想法了,那就要看主帅是否有驾驭全局的政治智慧了。陈毅要向三军表明自己的态度,要有承担失败责任的勇气,还要有屡败屡战坚强决心。所以我觉得这封信,其实也是一个政治文件,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1946年10月4日,陈毅给八师领导写了这封信,信中既有对这支劲旅的抚慰,也有对自己的反省,同时也明示了一下步的作战方针。陈毅是个充满豪情的人,虽然出师不利,他坚信有生力量的此长彼消,才是决胜之道。开战以来,据战史记载,华东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军7个整旅,毙伤国民党军8万余人。”而我军却没有损失一个整团,打碎了一些“坛坛罐罐”,丢掉了一些地盘,但有生力量没有削弱,战斗经验却在战争中成长,这就是陈毅自信能笑到最后的“基础”。陈毅坚持苏北仍是下一步角斗的战场,差不多整个10月中,八师一边休整,一边练兵,但始终在苏北徊徘待命。
想来陈毅也是不会料到的,也就是陈毅给八师去信的同一天,**延安大本营里,**手中也拿着一封电文。当然,结果是清楚的,华东战场不能没有陈毅。如果说陈毅的主帅地位得到了巩固,也可以说是因为粟裕将军不久坐上了副帅“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