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工兵排,主要装备是四辆轮式挖掘机和四辆轮式推土/装载机,一辆重卡底盘改装的五百千瓦发电车、一辆自行式空压车、六辆重卡载重车,搭载六台空压凿岩机、八吨工程炸药、八吨快干水泥、八吨轻钢结构件、八吨伪装网和伪装材料、照明器材,全排五十人,配备短冲锋枪和通用机枪,其中一个战斗工兵班。
警卫排就是标准的机械化步兵排的编制。
这样的轻型装甲营,其作战任务就是进攻!
它的信条就是“突击、突击、再突击”!
三少爷也毫不客气的,把第三帝国的“装甲兵之歌”,拿来做自己的《装甲兵之歌》。
按照兵员、火力和携带弹药量测算,这种轻装甲营可以独立对付,目前的西方国家三倍或四倍普通步兵的兵力,也就是两个标准步兵团、三千两百人,在有航空兵配合的情况下,对抗两个旅级部队,也不在话下。
在这个年代,那是变态,遇上普通步兵,就是他们的噩梦。
因为装甲车辆技术还未经实际训练使用和实战检验的原因,以及加工工艺的相对不成熟,他现在也不敢大量装备。虽然他采用的大部分是成熟的技术和加工工艺、成品,但是因为悬挂和发动机技术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还需要规模化的使用后,来检验其可靠性。
他可不想像二战时的德国人,东西是好,单挑的话,当时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坦克都不是虎豹坦克的对手,但是,就是因为太精致、太超前,反而限制了其装备性能的发挥。
大家可能对二战时的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都有印象,那是基本上无敌的存在,但是德国人就是最后输给了粗制滥造的t34/85坦克,苏联的t34像洪水一样的湮没了威风八面的虎王、虎式、豹式,战术高超、装备一流的德国装甲部队,就这样烟消云散,究其根本,德国人在装备上就是输在过分追求完美、精密。
三少爷暂时不需要完美,只需要可靠性和低成本,便于战时大规模生产制造。但是,基础技术还是要的,何况现在世界上谁也不知道还有装甲战、闪电战、大兵团作战,他可以慢慢地把基础技术夯实。
现在,相对装甲战来说,还有的是时间。
所以,少爷在与恩格尔商议后,决定陆军就组建两个装甲营,作为试验部队,进行战术训练和对抗演习,积累经验、检验装备,为装甲部队培养大批的基层官兵和指挥员。一年后再开始扩建装甲团、两年半之后扩建装甲旅。
现在全军就开始组建机械化步兵旅,他们商量在九五年前,以三个旅级单位为限。九三年开始,一年一个,陆续组建,九五年底,就有三个机械化步兵旅可用。陆战队也组建两个装甲连和一个机械化营,只是现在陆战队是无法装备两栖车辆了,那是六驱装甲车底盘定型后的事情。
陆战队就组建两个装甲连,以后有了轮式六驱装甲车时,再扩编为两个独立装甲营,做基础训练和战术演练、战术研究,真正大规模编制、组建陆战队装甲部队,是有了成熟的第一代两栖装甲车辆后的事情,这种两栖车辆不需要长距离浮渡,只是抢滩登陆时,可以在距离滩头一百米时,直接从登陆艇上下来,立即投入战斗就行。
陆军的机械化部队,目前也就是以重卡为运输工具,吉普车和悍马组成的侦查部队,车载式和拖拽式火炮,只是在运动速度、运动距离上具有快、远的特点,还无法形成强大的突击力量,它们的前途必然是装甲车辆配备后,所形成的轻型或重型装甲部队模式,那时才是它们变成尖刀、铁拳的时候。
再加上目前全世界还没有形成基本的公路网,只有阿拉斯加、东华、加利福利亚州具有基本的公路系统,机械化和装甲部队必须依赖的公路还没有形成系统,机械化部队发挥作战效能的地域狭小,只有在西伯利亚大草原和中亚、新疆、蒙古、澳大利亚大草原、大平原、沙石戈壁滩上,以及美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机械化部队才可能有一展身手的用武之地,因此,明知道是将来的军队发展方向,他也只好先进行实验性的布置。
机械化步兵与普通步兵的区别就在于三个改变:
第一是运动方式变成搭载车辆行进;
第二是重武器换装和收信机、战场电台列装。
班用轻机枪换成通用机枪;
连级六零迫击炮换成悍马半装甲车、车载式八二迫击炮;
营级重机枪换成m1气冷式127重机枪,采用吉普车搭载;
步兵炮、榴弹炮换成czp1-75,数量增加至六门、两个排级单位;
双联装机关炮还是轮式拖拽式;
车载式一二零迫击炮取代八二迫击炮、总数六门。
以后63或88毫米火箭炮定型后,将增加一个连、四部发射车。
侦查骑兵换装四轮摩托车、吉普车和悍马半装甲车,以及连级电台,通讯兵使用两轮越野型摩托车,所有车辆都加装收信机,实际上就是中短波再生式电子管收音机。
第三是增加一个直射重火力单位,取名“战防炮连”,六门37毫米战防炮,做攻坚火力支援,它们的任务就是摧毁敌方坚固火力点和工事。当然,大型堡垒式坚固支撑点,不是它们能够啃得动的,那是一二零迫击炮携带的水泥弹,以及空中支援投掷的重型水泥弹的任务。
何况现在西方,还没有像法国人在一战后修建“马其诺防线”时那么变态,到处都是堡垒式要塞。
现在少爷的系统内,机械车辆的工业制造技术,已经可以提供制造冰雪地区机械车辆的全部基础技术和基础设备,他也要为以后的雪原地区作战准备机械化装备,全地形车辆现在是没有办法,雪地摩托和履带式、轮式车辆还是可以制造出来测试的。
他把汽车所和工程机械研究所的部分技术人员抽调出来,与几个医学院医疗系毕业的学生,组成一个冰雪环境交通工程研究所,专门进行冰雪环境车辆的研制。
他要求两年内,要拿出三种车辆的实用化设计和样品,第三年开始小规模制造,装备试验部队进行实用化测试,五年后第一代全系列的冰雪车辆定型,开始组建冰雪部队。
对这些冰雪车辆的要求是:
可靠性高,低温环境时的启动和故障率低;
车辆要有能够保持人体正常功能的保温环境和换气设备;
要尽量做到百分之八十的机械配件通用化,减少后勤补给的压力;
车辆的公路速度在四十公里左右(防滑链三十公里),雪地、冰面越野速度在二十五公里以上;
油料采用柴油,产品要形成系列或车族。
同时,也组建了一个“沙漠环境交通工程研究室”,开始对沙漠环境下的机械化车辆做预研,调集了几个研究沙漠的专家加入研究室,首先做“沙漠生存环境”的基础研究,以及沙漠环境的一些环境数据的测试,地点在中东、北非(撒哈拉沙漠)、新疆吐鲁番盆地和内蒙古腾格里沙漠、美国西部的内华达沙漠。
飞艇的发展在三少爷的心中,一直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现在,航空研究所已经开始制造第一艘龙二型大型硬式飞艇的气囊骨架。
其设计起飞全重三百三十五吨,其中气囊和动力、辅助设备全重一百二十五吨,载重两百一十吨,吊舱和电器设备、油料全重八十五吨,实际载重一百二十五吨,以安全载重一百吨位基数,以一个乘客带行李二百五十公斤计算,理论上安全载客四百,全副武装的士兵以一百五十公斤计算,可以搭载六百五十人左右,这既是远程洲际航空的需要,也是军队快速投送兵力的关键装备,更是许多未来装备的搭载平台。
龙二型的独立气囊有三十六个,“空气房”有八个,对称分布在前中后中轴线两边,直径最大部分安置了四个,都配置了独立的压缩空气瓶,全艇配置一套小型铝合金外壳、合金钢缸体的直流电空压机,加上其前中部两边、尾部的方向、升降舵面采用了飞机副翼、襟翼技术,采用自动化所研制的线传和电传综合控制系统,在驾驶室集中控制。
因此,其升降操作更加便捷,设计爬升速度达到每秒十五米,比b型的每秒十米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下降或俯冲速度也达到了每秒十八米,虽然它的体形比b型大了近一倍,但是操控性却比b型提高不少,更容易驾驶,也可以在空中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机动,这种技术也开始在b型上进行选择性的改装应用。
设计升限更是让王家三少爷充满了幻想,达到六千米至八千米,航空所的设计师们也告诉老板,如果材料过关,最高升限将可能达到一万二千米,可以提前完成老板提出的“同温层堡垒”的设计建造任务,这就是三少爷最大的希望所在。
※◎※◎※◎※
求推荐!求收藏!
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动力!
请参与与剧情相关的调查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