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东厂作为皇帝的耳目,天下间无处不可查,无事不敢管,无人不敢惹,可以说是权力无边。即便是如此强悍,牟赋还是知道有些人东厂不敢惹,有些地方不敢查。这些东厂惹不起的人,是比皇帝还大的大行皇帝,即死皇帝;那些不敢查的地方,自然就是皇陵。
当然,皇陵重地,有重兵把守,不是一般人可以进去的。不过,牟赋不是一般人,他的人脉就延伸到了这种神秘且不起眼的地方。
且说弘治帝继位之初,宫中很多太监因为表现不良而被查办,当时负责查办这些太监的就是牟赋。他知道这些太监之所以这般坏,主要还是因为身为主子的宪宗皇帝上粱不正,所以他对一些不是主动为恶的太监采取了宽大处理,一些看似难逃一死的“坏”太监在他的多方周护下,最终还是保住了性命,其中有几位太监被派任茂陵司香,就是给已故的宪宗皇帝守坟。
那些侥幸保住一命的老太监自然承牟赋的人情,别看他们身份卑微,到了关键时刻还是有讲信义的。就在皇帝被绑之日,牟赋意料到有人会对万仁的家人不利,所以派几个亲信将他们藏到粮车里偷运到茂陵,打算先让他们藏一段时间避风头,如果万仁还不回来,他就等风头不这么紧了,再想办法把他们弄到关外去。
如今万仁回来了,他的家人也就没必要再东躲西藏,牟赋只想偷偷地把人运回来,这事就揭过不提,毕竟把“钦犯”窝藏在皇陵这种事见不得光,要是让外人知道了,追究起来会有大麻烦。
被送离京城之后,万义等人就被一个老太监关到一间黑屋里,每日送饭送水之外,没跟他们说过一句话,他们自然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担惊受怕地过了五天,这一夜,接他们离京的刘叔和李叔赶着粮车又来了,还是让他们藏到粮车里,接着又是一路颠簸,在一个岔道口停了下来,众人换乘牟赋派来的马车,就一路往京城赶。
返京的途中,他们已然得知老大回京了,只是受了伤,没能来接他们。赛仙儿一听话万仁受了伤,急得脸都白了,万义更是一路催着车夫快点赶路。可当他们火急火燎地赶到牟府时,却发现万仁一大早就被太后急召进宫去了。而万信刚回到牟府,就被等候多时的太监传进宫去。
万仁勉强可以起床了,不过要人扶才能走道,这一次进宫,自然是被抬着进去的。按说太后要嘉勉他也不急在这一两天,关键是宫中出大事了,据来传的太监说,太后突然流血不止,只怕是要流产了。
经历了丧夫之痛,儿子又不让人省心,自己还大着肚子,万仁不得不佩服这位坚强的母亲。让人费解的是,皇帝儿子行踪的那几天她没急出病来,反倒是儿子回来了,她却出问题了。
别人百思不得其解,不过万仁却能理解:人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身体各项机能都在超负荷运作,这种情况下看似非常健康,可是当人的绷紧的家神经一松弛,生理机能直线下降以至于病来如崩,而最先遭殃的就是肚子里那个脆弱的小生命。
当万仁赶到仁寿宫时,却见张太后的血还没止住,可是在没有医疗器械和针药的情况下,他也是束手无策。情急之下,他突然想起万信会针炙,或许可以解救。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精神,万仁只好请皇帝派人出宫去看万信回来没有,见到就马上带进宫来。
在等万信入宫的时间里,万仁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给张太后打气,让她不要害怕,身体要放松呼吸要放缓,以减少对胎儿的扰动。由于孕期只有五六个月,胎儿还刚刚成型,连早产的条件都不具备,如果万信不能帮忙止血,那只能引产,把胎儿打掉以保张太后的性命。
太医院的御医们不知是医术不行还是不想担干系,他们都说唯今之计只有引产才得以保全太后性命。可在万仁看来,打胎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实施,只要有一线希望,都应当想尽一切办法保住这个弱小的生命。
很快,万信就赶到了仁寿宫,有几个太监还把他要用的东西都带来了:全副针炙用具,外加一套用酒泡过的棉袍。宫里的规矩,太医都都不得随意触碰后妃的身子,更是看不得,平时要用针炙,也都只能在手脚等无关痛痒的穴位上下针,难免有头痛医脚的嫌疑。而万信先让宫女帮太后换上这棉袍,他才好隔衣下针。
能如此变通,万仁都不禁有些佩服这个五弟的急智。然而他又是万仁所荐,张太后也听信不疑。很快,就换好准备妥当。
孕妇流血不止的原因有很多,病因很复杂,但是首要任务是止血。万信也深知这一点,他在太后的腹部连下数针,并在银针上拿捏提按了一会,又让太监备上一些用艾草烧热的小罐子,去针之时,又把这些小罐子盖压到下针处。而而件棉衣本来就被酒水泡过,经小罐内余存的热力一发挥,一阵药烟渗入到肌肤下的血脉中。
这一番让人匪夷所思的急救法还真起效了,太后腹中胎儿也渐渐停止了扰动,血流也变缓了不少。可是只过了一会,小罐上热力全失。万信还是故技重施,在施针下罐的同时,还让太监备下止血散淤的汤药,急给太后服下。
又是针炙又是拔罐又是用汤药,经过了大约半个时辰的努力,张太后的流血终于止住了。可能是由于失血过多,太后的脸色却是很差,万信又给她开了一剂安神助眠的药,让她安睡保胎。
从太后的寝宫出来,万信的后背已经湿透,被这九月的冷风一吹,身子不禁有些颤抖。万信也算是太医世家出身,知道给帝后看病不是什么时候优差,别看御医都只是七八品的小官,但是要担很大的风险。如果帝后有什么病治不好,不管错在不在御医,他们都难逃责罚。这一次要不是因为是万仁开口相请,他还真不愿意进宫来担这份干系。
也正是因为权轻责重,那些御医以前就算是名闻天下的神医,到了宫中都会变成顾虑多多的“庸医”。也正是“庸医”遍布,大明朝的皇帝的健康一直都很是问题。自明太宗之后,明朝的皇帝们没有一个活得过五十岁。
当然,这或许是皇帝自身的原因,他们或是操劳成疾,或是酒色过度,或是滥服丹药,在各种各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下早早地熬干了生命。但是御医人轻言微,不敢也不能向皇帝建言养生保命之术,这也是明朝皇帝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
坐在一边的万仁似乎看出了万信心中的感慨,轻轻地拍了拍他的手,示意他坐下来先休息一会,毕竟太后刚止住血,可能还会旧病复发,他们暂时还出不了宫。
仁寿宫的太监们也很识趣,没等太后吩咐就给万氏兄弟传来了御膳。只是宫里的饭食,万仁总是觉得不太放心,虽然这些食物都有传膳的太监试尝,但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试尝只能尝出急性毒药,至于那些慢性毒药,根本就是防不胜防。而御膳房在紫禁城外,一顿御膳从烹饪到传送经手的人很多,根本没法防止有人下毒。
万仁只是吃了几块点心垫垫肚子,其他饭食一样都不碰,而万信更是什么也不吃,或许是因为他爹就是死在宫廷用毒的阴谋中,以至于他对皇宫里的食物,酒水,药汤等等一切入口之物都心存戒备。
“太后病情如何?”下了早朝的皇帝终于出现在仁寿宫,自从被绑匪绑了去之后,他今日突然宣布要上早朝,这让朝中那些个大臣们欣喜异常,在他们的看来,皇帝要改弦更张、励精图治了。
只可惜,皇帝只是处理了几项重要的军务,又宣布了一道人事任免令:把一个叫王琼的地方巡抚提为顺天府尹,把张泰外派到广东去任巡抚,接着就早早地宣布退朝了。
虽然早朝过程很短,但是朝臣们也还是看到了皇帝身上起了变化,以前的皇帝上早朝从不发表个人意见的,大臣们说什么,他就听什么;就算是有什么命令要下,也通过太监传旨,基本上不亲自向大臣下令。而这一次他居然不经太监传话,又不经大臣廷议,就颁布任免令,这可是要乾纲独断的显兆。
乾纲独断本是皇权应有之意,但是在群臣的眼中,乾纲独断就是刚愎自用残暴不仁等词的同义词。散朝之后,群臣又是胆战又是心惊,三五成堆地商量着对策。
皇帝自然不知道手下的大臣会这么敏感,他急急地下命令,早早地下朝回来,是因为他听说太后病了,他要过来问安。他到了仁寿宫,发现万氏兄弟也在,反倒是觉得安心了:在他的印象中,万仁从来不会办砸事。
“暂时没事了,只是还要留心静养。”万仁答道。
“没事就好,又有劳仁兄了。”
“此次全由小信一人主治,我一点忙都帮不上。”
“仁兄推荐的人,自然是好的,朕定要重用,先提为太医院副使,何如?。
“谢皇上恩典,草民不愿为官。”万信倒是先拒绝了。
“这个...”皇帝哪里想到万氏兄弟个个都是不愿意当官的主,他有些尴尬地看向万仁。
“如陛下真想封赏,那就赏他些医书药典吧。”万仁知道这个小弟想要什么,就开口代为请赏了。
“这是自然,只是万信医术非常,朕想把他留在宫中,以备不虞。”
“陛下,即便不是官,我们都会应旨入宫为帝后视病,这是身为医者的本份。若陛下将小信强留在太医院,只怕他会变得跟那些御医一样,心里只想着推诿卸责而不是用心于治病救人。”
“那倒也是。”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