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早朝归来,正德有气无力地坐在龙椅上,见每日例行入宫陪玩的万仁到了,就道:“仁兄,内阁反对朕将钦定正音颁行全国。”
开年第一项政令被阁辅否决了,正德很是泄气。按说他是皇帝,可以一言九鼎。可是当正德要乾坤独断取中旨强行颁行正音政策时,脑子清醒的高凤提醒主子,内阁是群臣之首,朝廷还得有他们管事,为了这件小事跟他们撕破脸,明显不值当。[搜索最新更新尽在bsp; “微臣早有所料。”万仁也早知会如此,在编定字典之时就早料到会被否决,原因不是这本字典编得不好,而是众口难调。在各说各话的大中国,凭什么说北京人说的话就是正音,南京人说的不是?!
要知道,即便是在教育十分发达的后世,全国各地还是各用各的方言,正宗的普通话反倒是最不普通的话。不过,这不影响普通话的“正统”地位,为什么?不是使用它的人多,而是它有一套完备的标准,全国人都以之为准,并积极向它靠拢。地方方言只能口耳相传,没有标准,所以难登大雅之堂。
“那该如何是好,总不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吧?”正德问道。
“要将正音颁行全国,不单要靠一本正音字典,也不在于是否得到内阁支持,而在于有没有一套激励政策。”
“激励政策?”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动之以利,何愁臣民们不趋之若鹜?陛下可下诏吏部,规定在同等条件下,凡是吐声宏畅、不操乡音者,当优先录用及升迁。学得一口正宗京音,仕途就能比别人顺畅,再不苦研正音,那就是不想升官的傻子。”
“这样能行吗?言官定会上书指责朝廷,任人不唯贤而唯音。”正德不无担心地问道,他当皇帝已经有半年了,对朝廷上那些言官的德行早已了然于胸,朝廷凡是颁下什么新的政令,不管好坏,必定被骂。
是谓欲加之骂,何患无辞。
“这一点陛下无须担心,他们若是上书,陛下态度当强硬,明谕言官:身为朝廷命官,连说话都不标准,上不可闻达于君,下不可施政于民,这种官要来何用?另外,陛下再颁下正音考核办法,令翰林院选出典,以充为考官,以考究官员发音是否标准。”
“何为正音考核?”
“正音考核,就是发音考试。陛下可令人为主考官,朝廷各级官员可自由报名参加考试。考试时,主考官从四书,就扣掉一分,一百句一百分,得九十上打了勾。
按照朝廷论资排辈的优良传统,先入阁的李东阳为首辅,后来入阁王鳌为第一次辅,被中途召回京的谢迁为第二次辅,王华与杨廷和同时入阁,但是王华中进士的时间比杨廷和早,资历高,所以为第三次辅,杨廷和只能排第四,管起了文教之类的工作。
可是百官都不敢小瞧杨廷和,因为按照内阁办法章程,杨次辅管科举,加上今年是恩科年,开科取士就是今年最重要的事,所以说,杨次辅是除了李首辅之外,最风光的人,现在跟他套好关系,谋个主考官当当,如果有幸点中几个人才,那就是这些人才的座师,以后师生携手在朝廷上共同进步,这才是保官正道。
杨阁老携子杨慎立于家门外,依次接见前来道贺的同僚,不敢怠慢。为何?因为杨慎今年要参加今年顺天府乡试,如果得中举子,还要参加会试甚至是殿试,所以说,还要各位同僚多多关照啊。
“爹,万大人怎么还不来,您没给他下帖吗?”杨慎等候了多时还不见万仁的人影,有些急了。
“万大人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咱们是请不动的。”杨廷和转头瞪了儿子一眼,其实他压根就没打算要请万仁。
杨老爹久经官场了,自然知道万仁虽然风光无限,但是谁要是跟他走得太近,定会成为百官的眼中钉。如今万仁得宠,百官拿他没办法,但要解决他的“爪牙”,那也是轻而易举。
“孩儿我亲自去请。”杨慎转身就要走,他刚刚从南京回到北京,还没有机会去拜见万“先生”。
“回来,以后在家好好呆着温书,不准四处乱跑。”杨老爹低声呵斥道,就在这时,李东阳刚好步行到此,见这爷俩正在闹红脸,也只是笑笑旁观,不发一言。
经历过年前那一场场政治风暴,李首辅早就淡定无比了,满朝上下都知道他跟万仁不但住得近,走得也很近,更有风言风语说他的女儿孔夫人还跟万仁有一腿。对此,李东阳不解释也不掩饰,总是一脸淡定地上朝下朝,该干嘛就干嘛。
“恩师,您来了。”杨慎见李东阳,忙跑过来请安。
“在南京那些日子没荒废了学业吧?”李东阳正色问道,南京可不同于北京,那里是风月胜地,很多才子到了那里,就开始变成风流才子,李东阳真担心自己的爱徒变成一个留恋风月的浪荡子。
“今年是大比之年,学生一直以学业为重。”杨慎道。
“这就好,不枉为师教诲。”李东阳拍拍杨慎的肩膀,发现更加结实了,不由得老怀大慰,道:“你在此接待来宾,为师与你爹还有话要谈。”
杨廷和一听李东阳就要谈事,马上抛下接待来宾的工作,将李东阳请到偏厅。
“李大人,不知有何急事?”
“圣上午间突然下诏吏部,推行正音优先录官法。”
“何为正音优先录官法?”
“圣旨中明言:在同等条件下,凡是吐声宏畅、不操乡音者,当优先录用及升迁。此法于今年六月施行,百官有五个月的时间研习正音。”李东阳面无表情地说道。
“内阁不是驳回将钦定正音颁行全国了?圣上怎可不经内阁商议,取中旨独定此事。”杨廷和眉头皱起,他倒不是反对什么录官法,而是反对皇帝取中旨这种行为,这表明皇帝对内阁不信任。
“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你们以为驳回正音一议就能压倒万仁,恐怕你们是小看他了,他向来不为无意之事,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定有大谋。”
“李大人,您的意思是?”
“如果我所料不错,正音只是幌子,正吏部才是实。”
“正吏部?”杨廷和没听明白,正音跟正吏部压根就风马牛不相干的事。
“名为推行正音,实际上是用可衡量之标准来核定官员升迁谪调,使吏部不可随意跑官卖官。”
“照这个标准来,谁说话带京音,谁就能升官,这不是儿戏吗?”杨廷和骇然。
“照我看,有标准总比没标准好,若是没个标准,吏部明着说是任人唯贤,实际上是任人唯亲任人唯钱,这反而会败坏官风。”
“李大人打算支持此事?”
李东阳摇摇头,道:“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杨廷和与李东阳对视了一会,终于明白李东阳来此找他的真正用意是要说服他:内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直接插手此事。可是,他还是有些不解,问道:“如果朝臣们群起非议,那该如何处置?”
“由他们闹,起不了什么大浪。”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