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新生(四)
作者:注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392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皇帝携百官驾临,迎驾的礼仪是很繁琐的,好在经过了太监们的事先“调教”,龙凤店内众人行礼与答礼都十分符合礼仪,没落皇帝的面子。一通寒暄之后,正德南面而坐,大堂内还摆了十几张桌子,近百大臣面北围坐桌前,参加所谓的“茶话会”。

而就在大堂的正前方,一张半人高的汉白玉小案桌立在御座左前方,很是抢眼,再一细看,其上刻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八字。百官不知万仁又要搞什么花样,都面无表情地静坐,至于那些摆在面前的茶水点心,更是没心情动。倒是正德轻松自在,他独个儿大吃大喝,简直就是若无旁人。

等人员都已就座,正德也吃得差不多了,万仁这才站出来,向正德请示要发言。

“仁兄乃此地东道,朕是客,客随主便。”正德吃饱喝足,闲着也是无事,也想看看万仁又要搞什么花样。对正德而言,消遣百官,也是其乐无穷的。

得了正德首肯,万仁站到那个小案桌前,将一份事先写好的发言稿放在案桌上,开始发言:“圣上携百官屈尊驾临小店,小店蓬荜生辉,微臣不胜荣幸。难得圣上亲临,微臣不才,斗胆学一学翰林院大学士,在此开经设筵,将愚见奏闻于圣上。”

原来是要开经筵,底下那些大臣都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朝廷谁不知道,自从“南巡”归来,特别刘瑾被剐之后,皇帝对万仁简直就是言听计从,他随便在宫里嚼嚼舌头,立马就会变成中旨下发有司执行,从改组内阁到开恩科,从选任阁臣到正音优先选官法,十处敲锣九处有他。虽说不是一言九鼎,七八鼎也有了。现在万一言堂居然要搞民主,开经筵让百官也参政议政,那些大臣有些怀疑今天的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了。

“微臣才识浅薄,不懂何为安邦定国之大计,却也知以史为鉴可以见兴替之理。微臣近来观唐书,读及贞观之治,心有所感。在座各位都是饱学之士,在此议论帝王得失不免有班门弄斧之嫌,微臣要论及的,是唐太宗修造的参天可汗路。”

开经筵不议论朝政得失,一上来就说路,百官心中多有腹诽:不懂就不要乱学人家侍讲学士开经筵,你小子自己丢人事小,丢了朝廷脸面事大。而李东阳一听到“路”这个字,心中不禁紧张起来,他是已料到万仁要干什么了。

“贞观年间,唐太宗打通一条直通西域的大道,引得西域各国来朝,此路被称为参天可汗路。唐太宗号为‘天可汗’,君临万邦,其文治武功盖于当世,此誉乃名至实归,然以微臣管窥之见,那条大道也居功至传。”

“参天可汗路,名为便利西域各邦入朝,实至不然。通过这条大道,军队可以快速集结,军需可以源源不断地运抵前线,大唐随时可以对西域各邦发动战争,各邦摄于大唐强横实力,方才俯首称臣,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大明立国以来,四方各邦纷纷来朝,独独北边的鞑靼桀骜难驯,时常犯我大明边疆,兵连祸结已有百余年,使大明国力大损。以微臣浅见,厉兵秣马积极备战之余,还要效法唐太宗,修造足以震摄蛮夷的参天大道。”

“老奴以为万大人言过其实,我大明驿道早已通于四方,鞑靼深处北寒之地,难以征讨,更非一条大道可制。”没等百官说话,高凤倒是先跟万仁唱起了对台戏。

百官听了高凤此言,都连连点头称是。

万仁淡然一笑,又道:“大明驿道是通达四方,然驿道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如遇雨雪天气,更是泥泞难行。军旅困顿于道,粮草兵器等物资从江南运到北京只能取道大运河,耗时长达月余,如若边疆有事,待得军队与物资集结到京,已耗时数月,战机早失,如何能克敌制胜?微臣有一修路良法,若以此法修路,驿道必将平坦通达,物资从扬州到北京,耗时将是数日;军旅纵横往来于北边各镇,也不过是数日。各边镇遥相呼应,一方起狼烟,四方支援,鞑靼若敢再犯,定教他们有来无回。”

“哦,老奴倒想看看万大人有什么法宝,能让人神行万里。”高凤开始冷嘲热讽,这话简直就是说到了在座大臣的心里去。

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这是玩仁与高凤常用的把戏,屡试不爽。这不,百官开始入戏了,一个个都是一脸鄙夷,一面倒地成了高凤的支持者,他们却不知道高凤跟万仁本是一伙的,搞对台戏是为了说得他们心服口服。

“法宝没有,微臣发现了一种东西,用它和沙辅路,比青石板辅就的御道还要平整,旱天不起尘,雨天不泥泞,雪天不打滑。且辅设简单,造价低廉,结实耐用,维护简便,如果用它来辅设新马路,不论雨雪,军队商旅都可疾骋往来,满载的马车亦可日行数百里,从北京到南京,费时最多为七日。各位如若不信,可以到小店门前一观,小店门前就辅设了一小段如是马路。”

“从北京到南京只要七日?”一直在看热闻的正德突然变得兴致勃勃,又补充问道:“七日,照仁兄如此说,若是修好了马路,朕南巡江南,只要七日就可直达?”

“最多为七日,如若逢河搭桥,最多只用五日。”万仁点头道,他知道正德向往江南风月,且早有南巡打算,只是一直为廷臣反对而未能实施而已。现在,万仁提出修路一议,简直就是正中正德下怀。如果北京到南京的御路修好了,正德就可借此东风,好好地搞一次江南游,名目也是现成的:名为巡视御道。百官就算想群起反对,也没理由了:皇帝陛下主持修的御道,谁也没有理由拦住皇帝不让上。

这不,正德一脸兴奋,从御座上站起来,道:“快,快带朕去看看。”

皇帝都起身了,百官谁也不敢再高座于堂,只得起来跟着出了龙凤店到店外去列队。其实,百官早就看到店门外那一段黑乎乎的路了,除了李东阳之外,其他官员一直不知道它里边还有名堂。

“这就是仁兄用新法修的马路?”正德出了店门,那段黑乎乎的平坦大道自然也映入他的眼帘。

“昨夜才修好的,由于工期紧,用料不足,所以只修了一小段。”万仁说完,对站在一旁的万礼挥挥手,示意他在大家面前检验柏油马路的强度与硬度。

万礼向正德告了罪,又请正德站远一点,这才抡起一个大铁锤,对柏油马路乱砸一通,落锤处砰砰做响,路面只是凹陷了些,并没有开裂。紧接着,万礼又拉来一辆装满了沙石的马车,在路上来回压了几遍,所过之处只留下道道灰色的压痕,路面没有凹陷的痕迹。

百官见了这一通演示,对这**路的坚固程度不敢再有怀疑,他们沉默不语之际,高凤又跳出来跟万仁唱对台戏了,只听他皱眉问道:“万大人所修之路,果然平整结实,只是不知造价如何?如若造价太高,只怕是劳民伤财之举,非社稷之福。”

“造价的高低,取决于材料是否易取。以此法辅设马路,所用材料为沥青与粗沙,粗沙随处可见,并非难得之物;沥青却是从石油中提取,如果采出的石油多,沥青就不会少,辅路的成本就低,所以,要想广修马路,先要广采石油。”

正德听了得一头雾水,倒是高凤代为发问了:“何为沥青?何为石油?此物是否难得?”

万仁却早有准备,他从衣兜里拿出两个小瓶子,呈到正德面前,两个小瓶分别帖有石油和沥青的标签。正德接过打开一看,一股刺鼻的气味传出来,他皱了皱眉,又向万仁看去,想听万仁的详细介绍。

“石油采于地下,是一种粘稠的可燃物;将石油蒸馏之后,分离掉上层油质,剩下的就是沥青。这些石油是微臣从四川寻得,四川自贡有一处油井,当地百姓不知此物为宝,只是用来烧火煮盐,实在是暴殄天物。”

“此物产于四川一处油井,产量如此小,又离京如此远,路途遥远,只怕运价甚高。”高凤又道。

“非也,此物分布甚广,四川有,西域有,天津卫附近也有,只要寻油得法,开凿得当,完全可以就地取材。”

“老奴可没听说附近有谁打井打出此物?”高凤又道。

“圣上,微臣早有计划,打算先于四川自贡就地提炼沥青,运回京用以辅设京师附近要道;与此同时,微臣定会设法于天津卫开凿油井,如若打出石油,就可广辅马路,还请圣上御准。”万仁这才把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如此好事,正德自然要准的,可正当他要开金口时,李东阳出列,问道:“臣敢问修一丈路要多少沥青?所费人力财力多少?”

“以面积算,一平方米用沥青约为十斤,砂石另计,辅设时将沥青燃融与沙子相和,然后平辅到路面上,再以石牛压实,所费人工不多,一条五米宽的大道,十人一天至少可修一里。造价没有核算过,不过我们可以先试辅一段以核算造价。”

万仁说到此,又环视众官一圈,才道:“微臣知道,百官心中都以为辅路一举实属多余,劳民伤财。此举或许真的劳民,不过天下间有很多无业流民,他们居无定所无所事事,已为大明内忧,如若将他们召集起来修筑马路,流民有活干有饭吃,自然会安居乐业,此不失为救时之策。伤财?这倒不会,修路是要费钱粮,但是各位有没有想过,大道通畅,朝廷从江南运送的漕粮用时缩短,人吃马喂所耗去的钱粮将会变少,省下来的钱粮与费去的钱粮比起来,只会更多不会更少。此举行与不行,咱们用事实来说话,微臣建议优先修造通州与北京之间的驿道,以方便于通州下船的漕粮入京。”

“仁兄的建议,自然是好的,何不优先修造北京通往南京之御道?以便江南供物入京。”正德一脸期待地说着,其实在他看来,什么漕运,什么物资,都不及他下江南的大计重要。

“四川所产的石油不多,不够修这么长的御道。所谓好钢用到刀刃上,微臣认为先修通州到北京的粮道,等微臣开凿出石油,定会用以辅设南北御道。”

“仁兄何时能打出石油?”正德急问道。

“微臣说不准,只能尽力而为。”

“南北御道乃国之命脉,仁兄可得勉力寻油,若是缺财缺物,只管开口,朕都准,朕只要你早日打通此道。”正德很是豪爽,不过所谓南北御道国之命脉这种说法,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他只想打通此道,方便他时时下江南。

“微臣领命。”万仁自然知道正德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他并没有反对这种皇权至上的享乐主义,因为御道修好了,不只是皇帝一个人可以用,臣民们也是可以沾光的嘛。就如比开通大运河的隋炀帝,世人都指责他残暴不仁好大喜功,却都在享受大运河带来的便利。当然,万仁不会任由正德向隋炀帝靠拢,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是他的准则之一。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