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新生(六)
作者:注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67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正月二十四,一直在背后遥控朝政的万一言堂终于走正常程序——上早朝了。这还不算,他第一个站到那张所谓的宣讲台前,开始路政宣讲。他刚打开话匣,群臣就群起反驳,不过那些大臣实在是理屈词穷,说来说去就是一个理由:劳民伤财。

对万仁而言,要驳倒这些守旧大臣轻而易举。

有大臣说修路之举堪比隋炀帝挖大运河——自掘坟墓,万仁立马反唇相讥:“太宗皇帝也修大运河,怎就不见大明衰败?隋炀帝之所以亡国,全因其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强行暴政,罪在其自身,不在运河。大运河开通,利大于弊,且不说运河兴唐之论,敢问各位大臣的官俸是不是从大运河上运来的?若是没有大运河,想必各位都要饿肚子。”

有大臣辩说漕运与驿道足够维持大明江山一统,新修马路全属多此一举。听了这种论调,万仁强忍笑意,反问道:“敢问各位大人,有谁觉得自家的地够多了,房子够多了,妻妾够多了,钱够多了?”

被这一连串的反问,那些大臣却都乖乖闭口了,没人敢站出来说自己已经知足常乐。因为他们都能料到:如果谁敢说自己不缺钱,眼前那个奸似鬼的人肯定会顺杆子上:朝廷缺钱啊,既然你不差钱,这几个月的俸禄就先不发给你了。

群臣都不想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万仁权当他们是默认了,也不逼他们自认贪得无厌,话题一转:“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是为暴政;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却是惰政。暴政是自掘坟墓,惰政却是讳疾忌医自取灭亡,试问皆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国家怎能长盛不衰?!”

万仁环视一周,又道:“遥想秦汉一统中原,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文化,开大一统之先河;隋唐承前启后,兵威加于海内,宣教化于列邦,立天朝,定宗藩,四夷咸服。我大明太祖高皇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太宗遣使数下西洋重立宗藩,我等自当继往开来,为后人立不世之基;莫要待到行将就木,回想庸庸碌碌一生,没给子孙留下任何财富,后悔迟矣!”

“本人言尽于此。”万仁向天一拱手,做了一个标准姿势,正色道:“愿天佑大明。”

万仁缓步下了讲台,午门上传来早朝的钟声,那些沉默不语的大臣一惊,忙整理好仪容,提起官袍下摆,在司礼监的引导下缓缓步入禁宫。百官按品级排列,万仁官居从四品祭酒,位列是比较靠后的,不过他并没有搞特权站到前面去,因为他的本意并不是来上早朝,而是来搞宣讲演示的。既然宣讲演示完毕,接下来的早朝就是走过场,他也没有在朝堂上发言的打算。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内阁首辅李东阳和分管工程的次辅王华一上朝堂,就公开表示支持修造北京至通州的粮道。内阁突然一反常态,正德始料不及,顿时不知所措,只得马上把还在后面排队等着上殿的万仁传上来,

按说明朝皇帝搞的是御门制度,早朝在承天殿前的承天门举行,地方小,自然站不下多少人,只有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等军政要员可立于君前议事,品级低的官员只能在后面排队待宣。万仁虽然很得宠,但是品级还远远不够看。这不,当他上了朝堂,见两旁身着大红官袍的一二品高官虎视眈眈,不免觉得压力山大。

万仁定了定心神,心中暗道:还好不是天天上早朝,若是天天被这么多大人重点关照,非得强迫症不可。

“万大人,修路一议由你提出,内阁支持此议,你以为如何?”高凤代皇帝发问了。

“修路一举利国利民,内阁鼎力支持,是为好事。然寻油与沥青提炼等事,纷繁复杂,微臣须自担其职。且粮道乃试修新路,质量重如泰山,微臣须亲自把关方可放心。”万仁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不放手给内阁去做,内阁想插手,可以,不过只能当包工头,其他的诸如采油炼沥青及质检之类的事情,内阁想碰都不能碰。

在场的大臣可都是久经官场,听万仁这么说,就知他是把修路一事自揽下来,内阁反倒是成了陪衬,以后路修好了,他居头功,内阁只能沾些小光。群臣的脸色都有些难看,谁也不想给他人做嫁衣啊。

这不,谢迁不像李东阳那样沉得住气,出列道:“圣上,路政事关重大,当派一得力大臣总督之。”

谢迁说完,瞥了万仁一眼,言下之意:想总督路政?你小子还不够格。

“微臣赞同此议。”出乎谢迁意料之外,万仁不反对,还道:“有大臣主办修路一事,微臣亦可全心全意主办寻油一事。”

见万仁如此高风亮节,主动把手中的路政大权让出来,谢迁有些不敢相信。不过,当他听到“寻油”一词,这才幡然醒悟:总督也是陪衬!因为修路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总督,而在于有没有沥青。不管是让谁去总督路政,到头来还是要看万仁的脸色行事。如若不然,主办“油政”的万仁不给提供沥青,再得力的总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还是李东阳脑子好使,他见谢迁一脸泄气的样子,如斗败的公鸡一般,出列道:“寻油炼油等事事关重大,万大人一主承担,职责未免过重。臣以为,当着工部指派数名干员协助办理。”

想插手“油政”大权,万仁可不傻,道:“如工部派来的臣工愿意听从微臣指挥,且能放下官老爷的架子,跟市井小民同吃同住同劳作,微臣不反对。只怕寻油凿井之事太过下做,为士林所不齿。臣工不愿与市井小民同甘共苦,只想坐享其成,派他们来不但帮不上忙,还会帮倒忙。”

摆明了说朝臣自命清高脱离群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场的大臣的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正德坐在龙椅上,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一场唇枪舌剑,待到众臣都不开口说话了,才道:“内阁尽速议定路政总督人选供朕御点,今日早朝议到此,退朝。”

皇帝下令退朝了,群臣就是还有话想说也只能等明天。不过,万仁却没有随大流出宫,而是又被召进深宫去了。

与往常一样,正德下了早朝就奔仁寿宫而去。自从仁硕公主出世,这位小公主就成了太后的心肝宝贝,也是正德的开心果。这不,正德天天都往仁寿宫跑,一是给太后请安,二是去看看皇妹。那些诸如皇妹冲朕笑了,皇妹敢伸手“打”朕,皇妹生朕的气之类的小事,他总是挂在嘴边。

“小仁子,过来。”张太后突然冲万仁叫道,待得万仁走到她面前,她上下左右地打量了一会,才道:“这样才像样子嘛,以后进宫得着官袍,以前总是穿着布衣就进宫,让外人看了,还以为朝廷发不起官服。”

“微臣出身市井,整日跟市井小民厮混,穿官袍太费事也太碍眼,若不是今日上早朝,微臣真不愿穿。”

“说你还敢顶嘴,你小子胆子越来越大了。”张太后很生气,冲宫女道:“把公主抱过来。”

公主却张太后怀里,她冲万仁道:“把头伸过来。”

万仁知道张太后想干什么,只得依言把脸靠到小公主面前,只见小公主那双大眼扑眨扑眨的看着万仁下巴上的那寸许长的胡子,抬起小手就要拔,“疼”得万仁呲牙咧嘴。张太后与正德见了,都哈哈一笑。

话说两天前,万仁给小公主做健康检查,小公主突然伸手要“拔”他的胡子,这让张太后见了,引得她哈哈大笑。自此,这种拔胡子的小把戏,成了仁寿宫的一大乐事,张太后总是乐此不疲,正德也爱看这种胡闹。

玩笑开完了,万仁见正德兴致很高,才道:“微臣此次入宫,是来请辞的。”

“请辞?你小子又嫌官小,要辞官?”张太后先急了。

“不是,微臣主办寻油一事,需离京数十日。”

“这种小事,让下人去办,皇上还要你协助理政。”张太后自是不允的。

“微臣何曾舍得离京,然寻油一事事关修路大业,微臣不得不亲自去办。”万仁苦着脸道。

正德也知找油一事事关南北御道能否早日开通,可是万仁一旦离京,他就失去了智助,皱眉道:“朕亲政之初,缺不得仁兄辅助。”

“如今朝政清平,宫廷井然,皇上圣明,定能独当一面。司礼监高公公老成持重,内事难决,可咨于斯;李首辅能谋善断,外事难决,可召其入对。”

“你离京后,公主若有不豫...”张太后见皇帝有赞同的意向,忙道。

“小信子会时时入宫,代微臣为公主检视。”

“若你小子不在,哀家总是不放心。”

“微臣此去办事,若事情办妥,定会早早归京。若事情办不妥,四月前也会归京。”

“四月?”张太后摇摇头,道:“哀家不管事成不成,三月之前,你小子必须回京,如若不然...”

张太后没有往下说,不过万仁也知后果会非常严重:拔胡子啊!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