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漂泊海上(1)
作者:连营候鼓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048

郑一官听到翻译一席话,心中怦然一动,像黑暗中点燃了火把,心中霎时明亮起来,他知道眼前这人一定有许多故事。想到这里,一官用手支撑身体,半卧半起地问:“请教阁下高姓大名,仙乡何处?”

翻译说:“我乃福建泉州人,姓李名旦,又名李习。小兄弟随便称谓就是。”

“旦兄,依我所见,你应该是读书人啊,是否考取了功名?”一官好奇问道。

李旦见一官身体大有好转,又满心好奇,坐到距他不远的地方,满腹心事的样子,说起了自己的身世。

多年前,安徽徽州出了一位了不起的英雄。这位少年英雄聪颖过人,任何一本书,不管内容如何渊博艰深,在他手中不出旬日就能背诵如流。世人啧啧称奇,私下议论他将来会高中状元,官拜丞相。于是,许多有名望的大户,都愿意把女儿嫁他作妻子,少年家的门槛都被踏平了。但这位少年,行为十分乖戾,在众人一片赞扬声中,竟然脱去儒服,从此不再踏入书塾半步。

徽州商人遍天下,所以徽州也成为中原及东南诸省商贸繁华之地,那里商贾云集,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端的是热闹非常。这位少年,不再读书后,就跟随一名商人,学习经商之道。俗话说“三年读出一个秀才,但学不来一个商人”,可少年不到两年,就在商界崭露头角,更是通过几次大手笔,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徽州商人。

这在当时以读四书五经考取功名的氛围中,实属大逆不道之举。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少年竟罢考从商,与那些不入流的小商小贩为伍,确实让许多人大跌眼睛。世人莫不感叹,一棵参天巨树之材,委身商贸行业,无疑自愿坠落,甘作下尘,任人践踏。

少年不以为然,大行违逆之举,率领徽州诸多商人,足迹遍及东南。后在东南大商贾的共同努力下,凑出银两,购船出海,到南洋、支那、日本进行海外贸易。几年后,这位少年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徽州商人的佼佼者。

徽州商人纷纷拜倒他的门下,要他帮助他们拓展海外业务。凡是有所请求,事无大小,他都一一答应,从不拒绝任何人。无形间,这位少年竟然成为徽州商人的代表和翘楚。

当时,朝廷海禁甚严,片帆不准出海。少年甘愿冒杀头危险,以助人为平生乐事,实是侠义之举,所以没有人到官府揭发他,他也乐得逍遥自在。

东南近海一带商人,为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不受损失,常在出海时,备下武器以自保。当时沿海地带多有海盗出没,少年因为读书破万卷,胸中颇有丘壑,善施计谋,并屡次击败海盗,慢慢地在东南商人心目中,就树下赫赫威名。许多沿海商人竟也投在他的门下,听他号令指挥。由是,少年势力大增,天下闻名。

有一年,官府知晓了这智谋超群聪明绝伦的少年,便有意招抚他,使他为朝廷效力,去平靖海盗。少年得到消息,与麾下首领商议,众首领都不愿意从官缉盗,以为现在身居海外,不受律令约束,身处红尘外则更加逍遥自在。

为了不拂逆大多数人的利益,他拒绝了朝廷的招抚,但愿意和官府间进行贸易,用来帮助他们从日本、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人手中购买火药枪支,加强官兵的武装力量,这无疑于间接帮助官府缉拿沿海不法的海盗。

官府有位总兵,性阴险,颇狡诈,手段毒辣,使奸计诱使少年购入大量货物,私自鲸吞,却不付给少年等量价值的银两。致使少年身负巨额亏损,一度难以周转,举步维艰。

少年愤而出海,奔赴日本。原来这批货物,主要是从日本商人手中购得。日本商人也因那名总兵使险用计而遭受巨额损失,同时遭受损失的还有荷兰、葡萄牙等外夷商人。

少年与受损商人聚合多方势力,举海盗之兵,围攻东南沿海,想通过军事力量逼迫朝廷吐出自己那笔巨货。那总兵欺上瞒下,上书朝廷言称少年勾引外夷海盗,欺凌华族百姓,应获千刀万剐之罪,祸及灭门九族。朝廷闻奏大怒,命总兵统兵十数万,战舰影天蔽日,开到沿海与少年决战海上。

官兵既没有得到少年的货物,也没有得到总兵的恩慧,都不愿为他卖命出力。所以总兵接连战败,无力抵抗少年率领的海盗锋锐。

那总兵心生一计,拘获少年父母,逮入大牢。并迫使少年双亲,咬破手指,写下血书,用来逼使少年投降。少年悲愤交加,彻底与官府决裂,走上海盗之路。少年父母也被总兵活活饿死监牢。郑一官听到这里,心说:总兵不敢于少年直面交锋,却以这等卑鄙手段,迫人做难,确非英雄所为,是可忍,孰不可忍!换作是我,也决不投降。

多年之后,少年娶妻生子,步入中年,本不想再与官府对抗。总兵却阴计频出,派人诱降,重演故伎,骗取了他的妻小信任,竟再次以他妻小为诱饵进行招降。

他为了妻小的安危,不顾日本、荷兰、葡萄牙以及西班牙人的劝阻,赶赴总兵大营。果然被捕入狱。不久,他被诛身亡,临刑前受尽酷刑,遍体鳞伤,却至死不屈不挠。他临死前,仰天长叹,悲天悯人地说:我死后,沿海再无人能能够一声令下,抵挡外夷舰队,而沿海百姓恐怕要永受无尽之苦了。

他死后,再无人帮助荷兰、日本诸国,与华商进行商业贸易,他们便在沿海大肆抢劫,用来收回自己遭受的损失,以及报复不讲信用的朝廷。官兵也曾多次缉拿,每每被这些装备精良的海盗打得大败而归。后来,朝廷严格执行了海禁政策,使民间再无人敢下海进行商业大计。

于是,中国海却成了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任意出入的后花园。

一官听后,觉得翻译讲述这个故事,似乎与师傅汪峰讲述的故事,隐隐有种类似。一时又不敢十分确定,就问:“不知这位少年,后来的中年人,与旦兄有何关系?”

李旦说:“少年经商初到日本,因语言不通,用手语与人交谈,沟通十分困难。当时,我从泉州漂泊到日本,在长崎一带卖履制衣,所得十分有限,聊以糊口而已。不知怎地,少年到我店中订做日式服装,我在与少年交谈之时,得知他正在物色一名通晓日语的汉人,便自靠奋勇,为他充当翻译。后来,我便成为这位少年身边不可或缺的亲近人,又通过少年与荷兰人等外夷的交往,逐渐掌握了荷兰语、葡萄牙语以及尼斯塔尼亚语。尼斯塔尼亚这类语言是外夷人通用语言。我在少年的帮助下,也打开了交往格局,得到各国海盗的信任。”

“少年误中奸计,落入虎口,遭人诛杀。他的妻小还掌握在总兵手中,他死去后,妻小便没有了利用价值,性命也危在旦夕。”

“一位读书人同情他的悲惨遭遇,上书皇帝称,少年从没有亲身作盗,而且常年居住海外,实际并不属于大明朝子民。用明朝律法使他受刑,恐怕民心有所动荡。不若广施隆恩,免其死罪,赦给士兵或披甲人为奴。”

“皇帝恩准了读书人的请求。后来知道,这读书人姓徐名光启,实在是大大的好人,也是十分开明的人。”

“不久,少年的妻子被人救下,带到日本习武……”

李旦讲到这里,郑一官不自觉的“啊”地一声,惊讶得叫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