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奕认为造成那么多流民无家可归的罪魁祸首,自然就是朝中的那些宦官,特别是为首的十常侍,他们无才无德,只懂阿谀奉承,哄骗欺蒙皇上。十常侍们利用手中的权势以及皇帝对他们的亲近信赖,将亲戚和亲信安排到全国各地为官。
那些人到官后,仗着朝中有人撑腰,便“苛剥百姓”,“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所有能用的贬义词,差不多都让徐奕用上了,可见徐奕对宦官集团的敌视。
张辽也听得握紧了拳头,露出愤怒的眼神,曾经就有一个十常侍的亲戚到他的家乡雁门当太守,就像徐奕说的,和其他宦官的亲信一样,那个太守也只懂得谋私利,却让经济建设遭到荒废和破坏,甚至使得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落他乡。
徐奕的想法也就是当时那帮自认“清流”的士人集团的共识,萧遥不否认这些看法,这些也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徐奕将所有的过错全都归咎于以十常侍为代表的宦官集团,在萧遥看来还是过于偏激了。
萧遥多出1800多年的历史做参考,眼界自然要开阔得多,在他看来,之所以造成黄巾起义以及群雄逐鹿,再到其后的三国争霸,除了十常侍的原因外,还有很多的原因。
当时他就指出了几个原因,比如统治集团腐化、官僚化,自然灾害频繁,瘟疫肆虐,人口过量膨胀和粮食产量增长过慢……等等。
张辽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心想流民并不全是宦官集团造成的,他对萧遥所使用的那几个新词汇也很感兴趣。
但是萧遥知道,徐奕是不会那么容易就放下自己的成见的。
人那,如果完全接受了一种观点,那么与这个观点有冲突的论点和思想,他就会本能地加以反对,特别是同时又与他坚持的立场和利益相悖的时候,就根本听不进去别的话,真正能明智地吸取各家所长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徐奕听后,当时确实是有些惊讶,也觉得萧遥的某些想法比较新颖。但他不愿意接受萧遥的论点,也不想去过多地思考萧遥的话,他经过一阵沉思后便有了对策。
徐奕非常坚决地认为,统治集团腐化和官僚化只存在于以十常侍为代表的“浊流”集团中,跟士人们所自我标榜的“清流”集团毫不相干。
徐奕本人对自己的固执没有感觉,但是张辽却已对徐奕的论点有了一丝怀疑,毕竟他也听到过一些士族官员为非作歹的事迹。
徐奕还认为自然灾害和瘟疫之所以横行,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十常侍搅乱朝纲,致使政治昏暗,上天才会降下灾难来警告朝廷和世人。
古人习惯于将天象和灾难联系到政治和国运上,这种迷信思想由来已久,就像宗教信仰一般,相信了就是相信了,是很难说服的。不过萧遥不想让张辽也过于迷信这种无法论证的思想,他试着反驳了几次,但他发现徐奕根本无法说服,便打消了继续劝说的念头,多说无益,说多了恐怕还会让徐奕认为自己是在帮十常侍辩护呢。以后还是私下里多对张辽灌输科学思想。
至于“人口过量膨胀和粮食产量增长过慢”这个问题,徐奕认为那就更好解释了,这完全是因为十常侍派到各地为官的亲信们,施政能力太差,对百姓的教育不够,没有有效地劝农垦殖,对农人剥削过于严重……等等原因造成的。
接着萧遥又试着提出了几点原因,徐奕又一一将萧遥说的原因归结到十常侍身上,反正不管什么问题,只要是坏的,肯定是能联系到十常侍所代表的宦官集团身上。
……
谈话结束后,徐奕很有礼貌地将萧遥一直送出门外。徐奕觉得萧遥提出的问题虽然比较尖锐,但萧遥从来没有真正的反对过自己的观点,他看得出萧遥也是讨厌十常侍的。而且萧遥说的话确实让他有所受益,因而他对萧遥还是比较佩服的。
虽然在一些基本观念上有着差别、立场上有着不同、眼界上也有区别,但萧遥对徐奕还是比较满意的,起码徐奕的基本立场还是站在老百姓一边的。
不过在辞别徐奕之后,萧遥还是叹了一口气,徐奕就是太固执、太刻板了点。
翟一鸣今天说的话很少,徐奕只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士人,他以前玩三国游戏的时候,就对这个人物没什么印象,因而他对访问徐奕没有太大的兴趣。翟一鸣原本想的只是如何更好地在这个乱世中存活下去,等到天下乱起的时候,自己能割据偏安一方也是不错。他的想法一直以来都很现实,包括救助萧遥,包括和萧遥一起努力博取名声,也包括刻意拉拢糜竺和张辽……这些都很现实。
作为一个现代刺客,翟一鸣除了有一定的爱国主义觉悟和刺客信条外,并没有太多其他的高尚情操,他可以为了佣金去杀一个不相识的人,不管对方是好是坏,他会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而毫不犹豫地剥夺他人的利益。但是自从和萧遥接触以来,他发现自己慢慢地被萧遥的质朴善良所影响,甚至开始认同起萧遥那近乎偏执的理想主义。
尤其是今天萧遥和徐奕的对话,更让翟一鸣大吃了一惊,让他对萧遥有了全新的认识。是的,萧遥确实还只是个大孩子,但是他的思维能力和洞察力绝对是非凡的。
听到萧遥的叹息,翟一鸣从惊讶和思索中回过神来,微微一笑道:“别叹气了,徐奕代表的正是此时士人阶层的普遍想法,虽然以我们的眼光看,他有些狭隘,但是在汉末,士人阶级代表的还是进步的力量,徐奕则是士人阶级中的佼佼者。”
“汉末!”张辽心中一惊,两位师傅居然说现在是“汉末”!不过张辽很快就又释然了,因为两位老师的师傅是一位“老神仙”啊,“老神仙”肯定预测到了很多的天机,想到自己也算是成了“老神仙”的徒孙了,张辽感到一阵激动和自豪。
翟一鸣却在暗中观察张辽,他故意用他那特有的“普通话”版古汉语来说,就是为了让张辽听懂。从张辽的反应看,翟一鸣比较满意自己昨天的洗脑效果,张辽正在逐渐接受萧遥和自己都是“老神仙”弟子的身份,如果以后他俩再有出格的言语和行为,相信张辽也会慢慢地习以为常的。
萧遥听了翟一鸣的话后,点头道:“我明白,我只是觉得,假如我们拥有一些更好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又是被历史所证实的进步观念,我们就应当不遗余力地去宣扬这些观念。既然我们已经到了汉末,作为汉人的后代,作为中华大地的一份子,我们就应当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师兄你觉得呢?”
翟一鸣迎上萧遥那热切而坚毅的目光,他仿佛看到萧遥又多了一个新的人生目标,在寻找凌诗筠之外,多了一个新的目标。
翟一鸣低头沉思了一刻,是啊,自己也是汉人的后代,是中华大地的一份子。翟一鸣自认为自己无疑是爱国的,以前当杀手的时候,日本人下的单子他全不接,只是自己的爱国情怀并没有升华到去爱整个汉族和整个中华大地,听到萧遥的这句话,他不由得有所感悟,以前的自己在义父的安排下当了杀手,那时自己年纪小毫无选择,到了后来则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现在既然有了选择的自由,为什么还抱着以前的观念和想法不放呢,他相信,只要他和萧遥精诚合作,凭着后世人的知识和眼界,肯定能在这个时代成就一番功业,说不定还能流芳千古。
翟一鸣想通之后,和萧遥来了一个拥抱:“我翟一鸣本不是一个有什么大志向的人,但是既然萧遥你有此决心,师兄我自然会支持到底!”
由于这几句话都是用普通话说的,张辽听不懂,他只觉得萧遥和翟一鸣好像在下一个重大决定,少年的好奇心最终无法战胜他对两位老师的敬畏之情,只是默默地跟在一旁,不敢提问。
萧遥回头看了张辽一眼,便笑道:“张辽你可想知道我们刚才在说些什么?”
张辽一听,不由惊喜道:“老师所谈何事?”
既然萧老师先提起,那就说明老师有意告诉自己,于是他抬头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萧遥,等待萧遥揭开谜底。
萧遥此时却拖长了声音:“我们……刚才……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