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含羞离京
作者:宝宝包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59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那天,我的英名果敢、睿智多谋彻底为舞阳军化解了京师上下的疑虑。为此,我舍弃了自己的名声、牺牲了自己光辉伟大的形象。在大家都对舞阳军的前途不甚明了的时候,是我,为舞阳军的发展作出了最大的奉献,虽然这件小事和我以后许多巨大的功劳不足以相提并论,但完全可以写入帝国的历史。

——节选自《光辉岁月—帝国谍报总长王雨大人回忆录》

天明,城门才启,京师分别设在宫内和其余五道外城门的钟楼已一同敲响了钟声,伴着这“当当”的钟声,两万舞阳军已经开始迈着整齐的步伐,“隆隆”的向帝都的北门外开拔了。

在京师北大营休息了整整两天的舞阳兵已经不愿在帝都这个神州最大的城市停留,对他们而言,京城即使再富庶繁华,也还是属于别人口袋里的东西。而他们最迫切希望得到的自由还在遥远的战场上静静等待着,等待这些大多数没有上过战场的贱民用鲜血甚至生命去换取。

当小候爷病体稍显安康,并可以巡营之后,一些低级将佐纷纷向统帅们转达了士兵对于战争的渴望。虽然帝国这次痛下血本,给每个士兵赏赐了一两黄金,以振奋军心。可这些来自偏僻鹏州的乡下人从中并没有体会到相国大人的关怀之意,反而是迅速将它估算成了一头牛,七只羊,一百石小麦等他们更熟悉的东西。京都的商家原以为这些军人会像以往的部队一样,在上战场前会去酒楼妓院大肆挥霍,享受一番。有些老板甚至暗暗提高了一些奢侈品的价钱,但他们失望了。

赏银下发的第二天,应广大基层士兵的强烈要求,一支五百人的小部队就已经提前踏上了护送两万两帝国金元返回舞阳的官道。祖祖辈辈养成的习惯早就融进了这些舞阳兵的血液之中,有了赏赐赶快送回家最保险,这就是舞阳人的习惯,也是那个地处偏僻,物产不多的小城得以继续发展的支柱。已经二十多年了,帝国没有战事,舞阳人也就没有往自己的家里再送过什么东西,现在还没打仗,两万两黄澄澄的金子就到手了,那要打起仗来,还不知要给多少呢?这是神州百姓最朴素的想法,他们没有文化,不懂什么圣贤之术,他们只是知道,家里人要吃饭,要吃肉,要买布,买盐,买油......而这一切都需要他们这些军汉用敌人的首级去换取。这支深受京师百姓鄙夷的“守财奴部队”、“农民军”,在以后的战斗中更是将这种特质发挥的淋漓尽致,从没离开过舞阳的士兵们看什么都新鲜,看什么都是好东西,自然也就是看什么都往回搬,往舞阳送。到了后来,劫掠成性的胡人听说吴青峰的舞阳鬼军即将开到,做的第一件事往往不是积极备战,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把家里值钱的事物往后方转运。后世的史家对天帝,神州最伟大的统帅这种纵容部队,肆意抢掠异族人的做法大加抨击,但也有的史家认为,正是吴青峰的这种做法彻底使胡人臣服于帝国的铁碗之下。既然对付进攻的最好手段是更猛烈的进攻,那么对付这些以劫掠为目的不断骚扰神州的异族的最好的手段,不也就可以简单推论为更加疯狂的劫掠吗。

吴青峰现在并没有看出这件小事背后的伟大意义,听说士兵们的要求后,他同许多京师百姓一样对自己的军队深感失望。他为他们树立了一个多么光辉多么充满前景的未来啊,他就要带领他们去争取舞阳人从没享受过的自由。可这些目光短浅的家伙居然为了一点赏金就请求自己派出押银队提前返回舞阳,这些不争气的狗东西,病榻上的小候爷简直哭笑不得。

“七弟,我看这倒是件好事。”老成持重的二哥赵峰突然说话了。

宿醉后尚未完全清醒的王雨晃着自己硕大的脑袋也插话道:“当然是***好事了,我小时候,我娘就跟我说,我爹把朝廷赏的钱送回家,才养大了我,盖了新房,又添了铺子。这钱要不送回去,舞阳的娃娃喝西北风啊,就凭朝廷每月给的那么点饷粮,那能养出我这么健硕俊朗、人见人爱的汉子啊。”

“九弟,二哥的意思不是这样。”四哥强瑞一边把玩着手里的银针,一边截断了这个胖子喋喋不休的自吹自擂。“七弟许给他们的自由固然诱人,但离实现的那天实在是太过遥远。巧言说辞的确可以鼓舞军心,但并不是总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对他们而言,打胜仗就有赏赐可是要实实在在的多。要不为何帝国历史上那么多名将,都会以纵火劫掠作为战前动员的唯一说辞,小民重利,君子重义,本是人之常理啊。”

“四弟说的对,能够把金帛往家送,就证明那些士兵还热爱舞阳,热爱家庭。谁要敢抢走他们辛苦卖命换来的一切,哼哼,七弟,我看不用你动员,这些小子就嗷嗷的扑上去玩命了。再说,大军此去,胜负难料,给家里留点东西也好啊。”赵峰点了点头,继续讲到。

“你们的意思我也明白,可我就是不习惯这些家伙的农民习气,我听吴伯说有的士兵居然把营里下发的肉干都拿出一部分打好包裹,打算让护银队给捎回家去。你们说,这要是传出去,还不被帝都的官员们讥笑。好心让他们吃饱点,倒弄成了这种状况,我已经命令军需官,不再给这些兔崽子加餐,全按标准供给。”说着说着,吴青峰自己也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小少爷,老奴插句话不知可不可以。”听他们说的热闹,一向少言寡语的老管家突然开口道。

“吴伯,你但说无妨,本就是兄弟们闲聊,又不是军议。”躺在软榻上的吴青峰饶有兴趣的转过身来。

“小人跟随老公爷的时候,曾经听他说,征战之时气势最重,但平日多示人以弱才可保得安全啊。”说完这句话,老管家就又独自忙起了煎药的活计。

吴青峰一拍锦被,大呼道:“对呀,现在朝廷上下对我们舞阳军提防再三,怕的就是养虎成患。既然他们认为我们是乡下人,那我们就索性乡下到底。舞阳鬼军让人害怕,可一支农民军就会让朝廷感觉好控制的多。杨家不是最擅长拿钱收买人心吗,那我们就让他们收买个够。马上派人护送赏金回乡,声势不妨造的大些。另外,杨家已经派他们的公子来过营探望我,咱们也不能失了礼数。九弟,这回谢的使命非你莫属。你去,就如此这般,这般......”

于是京师的百姓就看见了令人喷饭的一幕,一支五百人的部队护送着帝国刚刚下发给舞阳军的赏金,犒劳的酒肉,还有那些乡下人从京师的大街小巷拣拾回来的旧傢俱、破铜器、废铁犁......精神抖擞,旗帜招展的踏上了通往鹏州的官路。数天里,这件事情一直成为京师上下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舞阳军也就迅速在京师百姓的口口相传中,从农民军再次降格为乞丐部队,甚至有百姓将自己家晾晒在院外的破棉被的丢失也算在了舞阳军的头上。

京师相府,太师杨大人正为舞阳军派来答礼的校尉吃惊不已。听管家禀告,这个军汉在被留下吃饭后,不但吃相不雅,还居然连吃带拿。管家最初本以为那个将军,一句“可以带点走吗”的问话是句戏言,也就调侃他道,只要是能搬动的都可以拿走,结果这个乡巴佬居然扛着整张梨花木的餐桌,全套青花瓷的餐具,满满一桌酒席,两坛上好的花雕,胳膊底下还夹了两张官帽椅扬尘而去。离去之时还再三表示,下回相爷再请吃酒就多带几个人来,好多搬点相爷送的东西,弄的管家是哭笑不得。

在杨善华操着公鸭嗓大骂无德军汉,要上门问罪之时。宰相杨善平的眼睛却是一亮,他呵斥住尚在大骂不止的二弟,马上派管家追上那军汉又送上了五十两纹银。管家回来后禀告说,那军汉一看见银子,口水直流,口里不住道谢,却死活不肯让跟去的家人帮他把那些桌椅代送到营中,而是一溜烟的跑了。管家声情并茂的描述给沉闷的杨府生活平添了好几天的快乐,就连杨府的女眷也为了此事轮番叫管家前去问话,说到最后这可怜的管家足足有半个月因为喉咙嘶哑而说不出话来。

“难道是我多心了,被吴家的舞阳鬼军的赫赫威名吓住了。”帝国官员的第一首辅,当朝天子的亲舅舅,太师、宰相、兵马都元帅杨善平把自己关在宝翰堂里开始了长思。

当一纸秘报送到他面前的时候,杨大人开心的笑了,他的笑声和府里此起彼伏的笑声汇集在一起,同府外京都百姓对舞阳军的嘲笑声交织着回荡在京师的阳光里。

秘报上写的很简单:半个时辰前,北大营突然派出几匹快马,将那校尉从相府搬走的大小事物送交给了刚出发不久的护银队。并且再三叮嘱沿途不要碰损,到舞阳后速送城西王家。

杨大人立刻派人赶到兵部,取回了他刚签发不久的一道命令。又派人快马赶到宫里,让皇上恩准了舞阳军兵发冀州,以抗侵占幽州的东胡人的旨意。

第二天清晨,兵部侍郎杨青柏作为帝国派出的代表,在帝都的北门为即将出征的舞阳兵送行。军流滚滚之际,早听说舞阳军在京师所为的侍郎大人,故意装作不经意遗失在地一锭纹银,这一小块银子立刻引发了足有十几位舞阳兵的厮打争抢,这故事又为杨府和京师百姓平添了许多谈资。

在帝都百姓的讥笑中,两万舞阳军东张西望,呆头愣脑的出城去了。队列中间的一辆马车在出城门的时候,突然停了一下,一只苍白无力的手微微掀开车了窗上的布帘,但却只是一瞬间,这布帘又被迅疾的放下。一声咳嗽后,马鞭一响,这大车夹在军伍中也远远去了。

关于舞阳军的笑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帝都百姓生活的调剂。但慢慢这些乡下人也就被人遗忘了,大家还要养家,要找门路,攀关系。京师米贵,久居不易。这支乞丐部队也就渐渐消失在了京师百姓的记忆之中。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