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成汉帝国景泰元年的七月,整个京师都沉浸在持续一月之久的对先帝高韦去世一周年的哀悼活动之中,按照帝国最高层的命令,一个月内帝国全境严禁演戏、娱乐、饮酒、欢宴,违者以大不敬论处。可这禁令明显是对那些草民而言,帝国的贵族和高官们依然是夜夜笙歌。一个已经存在了六百年的帝国终于开始走入了它的暮年,失去了朝气的帝国身上自然爬满了一群脑满肠肥的寄生虫,在他们心中,朝廷的法令、百姓的生存、国家的安危都比不上个人的享乐要来得重要,贵族高官之间奢侈斗富成风,许多庄园本就高昂的赋税又被多加了几成,百姓苦不堪言,就连素有富冠神州美称的京师也显露出了一些即将破败前的萧索。
在过去的一年里,外患不断,诸王拥兵自立,一时间曾经无比伟大的帝国竟然先后丢失了七分之六的领地,尤其致命的是失去了南方的赋税钱粮,现在的朝廷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朝廷。六岁的皇帝尚不能亲政,二十多岁的太后据说仍然沉浸在先帝去世的莫大伤悲之中难以自拔,朝廷的大权很自然的就大半把持在以帝国当朝太师、宰相、兵马都元帅杨善平为首的杨姓外戚手里。虽说太师是当今皇帝的外祖父,可杨家聚敛的钱财并没有流入内府,习惯了奢靡生活的大内自然感觉到日子过得艰难,例如皇帝的早饭就从先朝的一百多道菜锐减成了四十多道,太后每月的零花钱也才区区的十几万。朝廷财政状况的艰难导致了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以帝之家奴自称的宦官提出了纳资卖官的绝佳妙计,虽说现在帝国的官位已不如一年前显赫,传统心理影响下的帝国人还是乐于为自己的家族史添上辉煌的一笔,哪怕这辉煌是用钱买来的也好,更何况这买来的权势又可换来更多的金钱财富。
其实纳资卖官并不是什么新点子。帝国初期,由于连年战争,财政困难,朝廷一方面大卖武功爵,一方面又采取入物补官的临时应急措施,即所谓纳资授官。当时有以入谷补官者,有以入钱赏官者,有以入羊为郎者,有以入财补郎者等等,但并不为世人所重。帝国基业稳定之后,由于朝廷重视吏治,提倡气节,公开卖官的事例几不可见。但现在的朝廷吏治败坏,什么节气廉耻早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开始,入钱各有差别,就连公卿这样的要职也不例外,明码标价,公千万,卿五百万。官位既然可以用金钱买到,许多腰缠万贯的地方豪强也就很快入仕做了大官。自然,那些原来可以通过征辟入仕的读书人就因无钱而多被排挤出官僚行列了。因此,几百年来被视为帝国重要支柱的官僚集团与外戚和宦官们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了。加之卖出的官位价格十分昂贵,是根据官爵大小高低及油水肥瘦,分等收钱。官位的标价是以官吏的年俸计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标价是二千万石,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是四百万石,也就是说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而官吏的任期却又很短,以致新官上任后并不是急于为民办事,而是想方设法以各种名目侵夺财富,搜刮民脂民膏,以捞回本钱。甚至于在任官吏以后的调迁、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标价,也就是说,官员上任要先支付相当他二十五年以上的合法收入。许多官吏都因无法交纳如此高额的“做官费”而吓得“弃官而走”,这也成了帝国历史上的一种怪现象。
宦官、外戚弄权朝廷,朝廷荒淫无道,文武大臣也多为非作歹。上行下效,全国一片侈靡之风。京师民谣唱道好:“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说的正是京城中的达官贵人喜爱高高的发髻,各地的女人都要仿效,甚至把发髻梳到一尺多高。城中喜爱描宽眉毛,各地就有人把眉毛描满半个额头。城中喜欢宽袍大袖,各地就会有人拿整匹的帛做袍袖。达官贵人以斗富为乐,一顿饭花费万钱穷水陆之珍,还被谦称为无处下筷。你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我就来个锦步障五十里讥讽你假充富豪。你喂猪用的是人奶,我吃的就是金箔。新上任的吏部尚书杨青柏大人靠卖官聚敛了巨大的财富,有了钱自然就要买地,他的庄园占据了京城外最好的田地,绵延上百里,有数县之广阔,那县令与其说是朝廷的官员,还不如说是他杨大人的管家更为贴切。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的农民只得卖身为奴,投靠豪强权贵,流民不绝。朝廷是从那些大户身上收不到什么赋税的,只好再继续卖官,买了官的人自然继续加大盘剥,流民就更多,赋税又减少,那就再多卖官,恶性循环开始了。
对这一年的帝国来说,也并非没有好的消息。首先在帝国太师杨善平大人的精心谋划下,斗胆作乱,自称天下公平王的靖州流民王七被俘斩首。王七的失败并不是帝**队的功劳,在帝国高官厚禄外加赦免罪行的诱惑下,他的三个主要将领背叛了这位声称要荡尽天下不公,恢复朗朗乾坤的铁匠。胸怀大志的王七自己可以不要享乐,不要高屋美妾,可他那些部下并不这么想,起来造反那是不要脑袋的事情,命都卖给你了,还因为咱霸占了几个美女,抢夺了一些财物就动辄鞭打责骂,正好朝廷的密使带来了宰相大人的关怀与厚赏,一拍即合,你王七的脑袋正好给兄弟们换来一场天大的富贵。王七被部将们设计擒获,送往京师,剐刑足足用了三天,刽子手才砍下了他那始终高昂着的头颅。浑身已是处处可见白骨的王七临死前发下了恶毒的誓言,他咒骂老天不公,声称即使变成厉鬼也要亲眼看见帝国的灭亡。亲临观刑的宰相大人显然不屑与这等卑贱的小民争论,他令人挖去了王七的双眼,割掉了他的舌头,砍下了他的四肢,尸身被挫骨扬灰,只剩下一颗头颅被装在木笼中巡回各州示众,警告那些心怀不满的草民不要有什么谋逆的念头。不愿投降帝国的一部分王七民军全都倒在自己昔日战友的刀下,鲜血染红了靖州州城的大街小巷,投降过来的十万多民军立刻被改编成帝国新的军团,重新编排武装后的他们已经从帝国的掘墓人变成了帝国最忠心的走狗,立刻投身于内战之中,占据荆楚并于湘阳擅自称帝的先皇二子楚王高宾的侧翼受到了严峻的威胁。他不得不中止北伐,把兵力抽调回来,确保自己领地的安全。在金钱和权势的诱惑下,帝国南方最大的危机被缓解了。
另一件好消息就是为祸帝国北疆,几乎占据幽冀两州,差点直逼京师的东胡人被击退了。被视为帝国救命稻草的舞阳军再次创造了奇迹,从没有被帝**队彻底击溃的东胡弓骑迭遭败绩,从前线报捷的快骑每隔几日便出现在京师百姓的眼前。一举安定冀州,俘获东胡侦骑小队,直到困牛河大捷,挥军进占幽州,蓟县保卫战获胜……号称二十万的东胡联军被赶回了东胡草原,伤亡被俘近十万,唯一可惜的就是跑了东胡敌酋卡敦。虽说舞阳军同样损失惨重,据报数支部队仅剩番号,但毕竟是一场对于帝国而言久违了的胜利,足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敌人。在京师百姓、朝中百官和皇帝太后的心中,关键时候果断抉择,启用年青的安国侯,授予舞阳军临阵决断之权的宰相大人被证明的确有先见之明,南北方危机先后的缓解也使他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有的官员已经上书朝廷,要求为功绩显赫的帝国当朝太师、宰相、兵马都元帅杨善平大人晋封王爵,加赐九锡。这些奏章如果得到皇帝的首肯,那他就将成为帝国历史上除开国时代以外的唯一异姓王,杨大人的府邸最近也就更加热闹了,据坊间私传,甚至连一些不太买朝廷帐的王爷们也秘密遣使入京,开始与杨家建立更加友好的密切关系。
可伟大的宰相大人并不象那些头脑简单,目光短浅的草民们想的一样,压根没有沉浸在那巨大的荣耀之中,对于他来说,眼前的棋局还是一盘乱局。南方虽然稍定,可谁敢担保那些被招降过来的反贼哪天又对朝廷开战,楚王的实力也没有遭到实质性的打击。西北的林家厉兵秣马,林长风那老贼嘴里讲的是忠义,哪天翅膀硬了这做皇帝的念头自然也就来了,更何况他那两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在身边不住的撺掇,一旦挥师进犯,能挡住他们的帝国部队几乎没有。东胡人被击退了,却跑了卡敦,就像打败了狼群却没有杀了头狼,舔干净自己身上血迹的东胡人早晚会与帝国一战。那舞阳军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现在他们声势正隆,手里不但有能征惯战的军队,还握有帝国三个州的实权,以吴青峰为中心的军官们紧密结合成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小团体,一旦作大,林家就是前车之鉴。那些王爷们现在不住的示好,底下都在卖力的扩军,那些州郡的钱粮赋税全部被截留,只要有机会,鬼才会相信他们不趁机而入。京师里也不安宁,那些宦官仰仗自己天天在太后和皇帝的身边,妖言媚主,虽不敢明目张胆的和杨家争权夺势,暗自也在培养私党。杨家的这些晚辈吃喝玩乐,夸财斗富,耍点小计谋、小心眼是行家里手,可惜胸无大志、才疏学浅,真要派上用场只能是一败涂地的结局。好在那个小侯爷的身体是糟糕到了极点,他一去见了阎王,舞阳军自然就成不了什么威胁,可他病了十几年,那一口气还总是咽不下去。还不能逼得太急,逼得年轻人狠了,那些小毛头可是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独称危局,力挽狂澜的宰相大人开始感觉到有点力不从心了。
千里之外的幽州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侯爷和九将军总算都留住条性命,开始逐渐恢复健康,忧的是刚刚安定的幽冀两州爆发了一场帝国历史上从没有过的变局,一场下克上的变局,一场沾满了鲜血的变局。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