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墨家治世
作者:宝宝包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68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没有人可以完整的勾勒出周先生给舞阳军所带来的影响,这个因为一个书生不堪忍受讥讽,才被从大牢中发现的法墨大家最起码在成汉帝国景泰元年留给大家的印象并不太好。因为他的建议,大军在困牛河修整了两天,险些断送了九将军王雨的性命。还是因为他的建议,舞阳军解散了幽州流民新军,搞得朝廷委派或者说是卖爵封赏的地方官吏举步维艰,使舞阳军团得罪了大批地方豪强势力。可也奇怪,小侯爷对他的谋划偏偏是言听计从,甚至不惜多次斥责与他争吵的王雨。按照王将军的说法,这个家伙本质上就不是什么法墨,而应该是个妖道,一个善于蛊惑人心的妖道。能征善战的舞阳军并不相信那个什么互助会可以抵御住东胡人的入侵,虽说军人不干涉朝政,但给予那些草民如此之大的自主权正好像是在不断挑衅着朝廷的威严。周先生对所有的猜疑与咒骂并不以为然,在安国侯的强力支持下,幽冀两州正进行着一场神州历史上从没有过的如此大规模的墨家治世的尝试。

接到朝廷的诏书以后,仍无法长时间理事的吴青峰还是召开了一次长达几个时辰的议政会,受命总领幽冀大小军政事务的他既然得到了朝廷的任命,就必须立刻扑灭州境内的下克上的风潮,对于直接辖地越来越少,失去大半江山的当朝而言,两州的赋税至关重要。会议是在极小的范围内召开的,其余的人无法了解会场里的详情,据担任戍卫任务的亲兵们说,会场的气氛非常激烈,光茶杯就被摔坏了十余个。反正会议散后,舞阳军团的核心层就很少过问两州的政事。赵峰和强瑞分别出任幽冀二州的兵曹从事全力训练军队,整肃装备,那位周先生却一人担当起了两州的治中别驾职务,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两州长官也就是安国侯吴青峰的主要助手,伤愈后的王雨被委任了一个东胡中郎将的职务,熟悉帝国官制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针对某种特殊情况临时设立的职位而已。难道那周先生真有什么法术不成,会让一向排外的舞阳军拱手将浴血奋战得来的权力旁送?好在三位将军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怨言,王雨虽然隔三差五的骂上一阵妖道,也还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了兢兢业业,于是幽冀两州的发展轨迹开始按照那个什么法墨学说运转开来。

周先生首先和以遣散军人为主的互助会达成协议,除朝廷原有赋税徭役之外,各郡县不再增加其余杂税,当然如果爆发战事,情况再议,这一点也得到了那些经历过战事的互助会成员的赞同,毕竟战事一起,再贪图小利就很可能面临家破人亡的结局。一个月后,幽冀二州震动京师的下克上风潮逐渐平息了,那三位劳军使也不无得意的开始在京城吹嘘起自己安抚为上的计谋是如何正确。其实更大的举动还在后面,成汉帝国景泰二年,幽冀两州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学校,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学校根据学生的倾向与能力,而制定了一套具体、富弹性又切合各种需要的计划。把他们分为不同的组别,加以非常有针对性的训练。这种教育方式完全和帝国原有的大小学堂背道而驰,不要求学生精通什么六艺,不会培养你具备一个官员贵族应有的什么繁文缛节、峨冠博带、高雅礼仪,他需要的只是让你在你最擅长的领域达到极至。

吴青峰对这所学校的成立表现出了令人吃惊的巨大兴趣与关照,他派遣专骑赶回舞阳城专程取回了一块匾,一块成汉帝国开国皇帝御赐的牌匾——安国舞阳,这块匾本来一直悬挂在舞阳安国侯府的正堂,现在它被悬挂在这所现在几乎不为世人所知的学校里面,悬挂在每个学生每天只要一抬头都可以看见的地方。身为地区最高长官的吴青峰亲任这所学校的第一任校长,这所在初创期间饱受士子豪族耻笑的学校几十年后一分为二,并逐渐发展成了以舞阳军校和安国书院为发端的庞大教育系统,为神州的历史培养出了众多的人才。但现在的学校显然还做不到这一点,最初的学生大多来自处于社会弱小层面并且希望改变处境的下层民众,当然还有一些人出身于商人和破落官宦家庭。

“既然现在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信奉的黄老玄学、儒家经典‘其墙也高,其户也闭,登堂入室尚且为难,何况于实行?'那索性就让我来打破他好了。”看着一张张陌生的脸庞,那个王雨嘴里的妖道含着眼泪在安国舞阳的牌匾下默默发下了誓言。

学校授课过程中完整保留下了墨家学派引以为豪的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每一个学生都被灌输着这样的教育,必须听命于侯爷,为实施法墨学派“利天下”“备世之急”的理念,舍身行道。所有的门徒终其一生都必须推行相同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舍生取义。“以侯爷为巨子,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千秋不绝。”“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的教诲几乎每天都回荡在那些学生的耳边。

“上同而不下比,上之所是则必是之,所非则必非之。”听着校园里学子的琅琅书声,软榻上的吴青峰嘴角浮现出了浅浅的笑意。结合法家、墨家学派理论而成的法墨骨子里还是以墨家学说为主,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认为社会组织起源于天下一人一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而且“交相非”,唯有选天下之贤可者,为天子,三公,诸侯,正长。“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我之学子,皆上同于侯爷。”按照周先生思想培养出来的这些学生,将来迟早会成为一支忠心丝毫不亚于舞阳军的巨大力量。吴青峰知道舞阳城小,就算那些军户家眷再能生养,也赶不上战事的损耗,更何况一个战士要从呀呀学语长大成人,可以挥舞刀枪保家卫国,没有十余年绝不可能,但这乱世已经没有几个十余年让他和舞阳人舒舒服服地壮大实力了,唯一可行的就是借助外力。幽冀二州,民风剽悍,土地肥沃且具边贸之利,虽经东胡劫掠,人口仍有数十万户之多,岂是一个小小的舞阳能够比拟。现天下大乱,舞阳人就像石缝中的一株野草,稍有不慎,就是夭折的结局。周先生提出的计谋中自然有他传播法墨学说的私念,但何尝不是在打造一个硕大的新舞阳呢?看来自己的目光确实短浅了。吴青峰电光火石的一闪念,确定了学校今后“积小流而成其大”的办学思想,无论求学者是否为暴者、钜狡身份,都会被收为弟子,通过系统教育,最终成为名士显人,这也成为学校和舞阳军团最后之所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乱世求生首先要从改造人心做起,舞阳军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执政者若兼爱,就不会鱼肉百姓;治军者若兼爱,就不会滥杀无辜;平民百姓若兼爱,就不会互相争利,法墨的学说终于在帝国的北方扎根了。

(要去机场接领导,写的匆忙,而且不大好,请大家原谅。)

</div>